卢氏宗亲聚首古诗词 宗亲相聚诗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茶的诗句及赏析

1.关于欣赏茶诗句

胡秉言

《茶》

茗嫩,一枪

铜壶水,煮三江

紫砂瓷素,仙琼玉浆

陆羽邀神农,禅坐细品尝

清高文人墨客,达官贵侯饮狂

淡淡清香飘千古,修身听命日月长

《茶》胡秉言

碧嫩,神凝

着圣水,味香盈

芳馨淡爽,厚重清明

古今呈异客,闲雅品人生

感悟浮沉岁月,荡涤尘缘凡情

半盏淳茶方寸润,修德养性净心灵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2.茶的情诗 赏析

一、这一首诗的原诗如下:

如果我是开水

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依赖我的无味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

舒展你的容颜

我必须热,甚至沸腾

彼此才能相溶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工夫

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

无论你怎样沉浮

把持不定

你终将缓缓地

轻轻地

落下,攒聚

在我最深处

那时候

你最苦的一滴泪

将是我最甘甜的雨露

二、有关赏析如下:

首先,作为一首抒情诗,这是寄托了诗者的一种情感在茶与水中。内心的情感与实在的茶水能够联系在一起,说明他们之间有种关联,是某种特质上的关联。而茶与水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一种融合的状态,与他们自身的特质是有关的。若不是茶叶的干枯、柔柔,那怎么泡也不会展开、舒散;若不是水的无私、博大,也不会让茶叶躺在里面。当然,这种融合需要一种适当的环境或者氛围,那就是水的温度,若非开水、沸水,也不会将那最苦的一滴泪化作最甘的一口茶。

这种茶与水的交融是他们之间的一种契合;而作者把这种现象与自己内心的情感相联系,更是他们之间的一种契合。

曾经泡过茶,看着茶叶的翻滚,或升或降,在里面慢慢的舒展,真的觉得这就是人生。人如一叶茶,来到人世间,慢慢的成长,绽放,走向最终的成熟。这过程中,有被开水烫着一样的痛苦,但也正是痛苦给了茶叶新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茶叶完成了使命,与水成为一体,也最终安静的躺在水底;恰似人经历了各种的悲欢离合,最后尘埃落定,安静的躺下。这不是泡茶,分明就是一段人生。

当然,换个角度看,也许很不一样:

第一层:茶是女子,水是男子。

水的细腻、热烈,让这茶像花一样绽开,散发出那浓郁的香气和迷人的光彩。

第二层:茶为男子,水为女子。

水做的女人给了男人重生。让男人在她的世界里熠熠生华。

但不论怎么比喻,二者总是有一种契合,在水里相溶,在水里缠绵,一盏茶的功夫(其实有时候用不了这么久),决定一种颜色,呵呵,成就了一个新的生命。

还有更露骨的:无论你怎么把持不定,你终将缓缓地轻轻地落下……除非是机器人,要不都会 积攒在最深处的。

呵呵,或许曲解了张错的意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3.诗词赏析:写茶的古诗词有哪些

《对茶》(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 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 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 月转晚妆楼.

《夏日闲居》(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 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 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 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 不觉到山边.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刘言史)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茶》(唐·白居易)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唐·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题禅院》(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西陵道士茶歌》(唐·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茶诗 (五代后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4.有没有谁能提供有关茶的古诗及赏析啊

除了《七碗茶歌》 谢谢大家喽~提问者: 波波可爱淘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最佳答案宋代苏轼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

5.关于茶叶的诗句

1、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

2、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赋》

3、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4、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

---颜真卿《月夜啜茶联句》

5、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钱起《与赵莒茶宴》

扩展资料

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司马相如在其所著的《凡将篇》中,记录了当时的20种药物,其中的“荈、诧”就是茶。成文于秦汉时期的《尔雅》一书中也载有“槚、苦荼”。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有关茶叶的最早文字记载。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所著的《茶经》。此书初稿完成于公元8世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全书分三卷十章7000余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茶叶的百科全书,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6.关于“茶”的古诗有哪些

(1)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年代:清 作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2)望江南·超然台作年代:宋 作者: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3)寒夜年代:南宋 作者: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4)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年代:宋 作者: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5)临安春雨初霁年代:宋 作者: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一、赏析《浣溪沙》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

西风渐紧,寒意侵人。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

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作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

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

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

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向了一个定格镜头,凄凉的景物衬托着作者凄凉的回忆,长久地锲入读者的脑海,并为之深深感动。

下阕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前两句回忆妻子在时的生活的两个片断: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后一句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

这生活片断极似当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说明他们的生活充满着诗情和雅趣,十分美满和幸福。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

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同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

言外之意,蕴含了作者追悔之情。全词情景相生。

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二、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

“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

7.和茶叶有关的诗

在我国数以千计的茶诗、茶词中,各种诗词体裁一应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绝、六绝、七绝,还有不少在诗海中所见甚少的体裁,在茶诗中同样可以找到。

数千年来,茶成为中华民族的国饮,且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茶为诗人所品,被剪裁融铸于诗,古谓咏茶诗、茶诗。

茶有诗更高雅,诗有茶更清新。下面撷取一些咏茶诗妙品,与读者共赏析。

咏茶诗浩如烟海,历朝历代而不衰。唐朝,诗歌创作空前繁荣,杰出诗人辈出,咏茶诗亦妙品迭出。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有咏茶诗传世。 李白的《赠玉泉仙人掌茶》一诗,写得浪漫飘逸,别有韵味。

诗曰:“尝闻玉泉山,山涧多乳窟。仙气白如鹤,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下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描写品茶题诗的乐趣,非同凡响。

诗曰:“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白居易的咏茶诗多达70多首,最为后人推崇的当是《茶山境会亭欢宴》诗,把文人墨客品茶斗胜的盛况描写得淋漓尽致。诗曰:“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香娥递舞应争妙,紫笋(茶名)齐尝各斗新。”

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吟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青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轻,六碗通神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就是著名的七碗茶诗,道出了飘飘欲仙的感受,生动又传神。

元稹的《一言至七言诗》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咏茶诗,又称七级浮屠诗,俗称宝塔诗,诗曰: 茶 香味,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前黄蕊色,碗转典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前岂堪夸。

茶圣陆羽在《茶经》说:“名茶还须好水泡”,遂成千古名句,茶与水密不可分。咏茶诗中对水多有吟咏。

洪希文诗曰:“平生三味试茶功,起看水火自争雄。”文征明诗曰:“竹符调水沙泉活,瓦鼎烧松翠鬣香。”

《红楼梦》中贾宝玉诗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古人对茶对水都有研究,入诗也妙语连珠。

苏东坡的咏茶诗,说出个美人喻来:“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油膏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真个是语出惊人,道出了人人心中皆有,人人口中皆无的美好感受,从氤氲之气中品出佳人来了。茶诗一体,人茶一体,妙不可分。

千百年来,还有茶禅一味之说,亦有咏茶诗咏之。诗人陆容的《僧茶诗》曰:“江南风致说僧象,石上清泉竹里茶。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茶与佛有缘,佛与茶不分,茶佛一体。

古籍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乃解。自此,人们把茶视作养生延年益寿的神草,咏茶诗尤加赞美。

苏轼诗曰:“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茶胜过了灵丹妙药。

范成大诗曰:“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茶盖过了美酒佳酿。

杜来诗曰:“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茶替代了美味佳肴。

陆游诗曰:“嫩白半瓯尝日铸(茶名),硬黄三卷学兰亭。”他有切身体会,一生得益于茶,寿享86岁。

此外,咏茶诗还赞美茶是有品位、有灵性的。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曰:“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性灵味,得与幽人言。”郑板桥诗曰:“只和高人入茗杯。”

茶品、人品相提并论,进入了“天人一气,人茶交融”的美妙境界。

谁告诉我卢氏的所有字辈啊?

起源主要有五:①出自姜姓,炎帝神农氏后裔,由齐太公后裔孙高傒而来,以邑为姓。据《元和姓纂》载:“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傒,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②出自复姓改单姓为卢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齐桓公之后,改卢蒲氏为卢姓;据《魏书·氏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卢氏为卢姓,是为河南洛阳卢姓。还有一支取“葛卢”为姓的,后来也改姓为卢。③出自他姓改赐卢姓。据《隋书·卢太翼传》所载,隋炀帝赐河间人章仇(复姓)太翼姓卢,是为河间(治今河北献县东南)卢姓。④出自他姓改卢姓。如祖籍河北范阳(后望于河南光山)的雷姓人在北周之初改为卢姓;唐代有三原(后望于陕西三原)的闾姓,经当朝皇帝特批,改姓为卢。⑤春秋时代庐子国后人,有的以“庐”为姓,后改为卢。

始祖:高傒。 迁徙: 卢姓发源于今山东长清西南,春秋时在齐国繁衍,自“田氏代齐”后,便散居燕秦之间。秦时有博士卢敖在涿郡定居,世称涿郡卢氏。秦末,卢敖裔孙卢绾随汉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封燕王,封国在涿郡,后涿郡卢姓又称范阳卢姓,为五大望族之一,历汉魏南北朝隋唐千余年而不衰。与此同时,有卢姓已迁至宁夏固原与甘肃平凉间地,以东汉王卢芳为始祖。而传自齐桓公的那支复姓卢蒲,改卢姓后亦在涿郡繁衍。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卢姓大举南迁,有随晋室南迁于江浙一带;又有一支卢姓北上辽沈,后发展成为辽西大族,此支卢姓为后魏太保、录尚书事卢鲁元(昌黎徒河今辽宁锦州)之族所在。唐代卢姓称盛于黄河流域,唐宪宗时有卢姓入闽粤。据《始兴范阳卢氏五修族谱》所载,迁居南京的范阳后裔卢富,率子孙迁江右虔化县(今江西宁都),曾孙卢光稠平黄巢起义有功而封开国侯,其次子的八世孙迁居福建蒲田、考满。其支派有十七郎迁居广东东莞,而在此以前,有奇女子卢眉娘已名闻粤乡,据文献,她是广东南海人,可见在唐代时,卢姓在北方已称盛于黄河流域,其中以河南繁衍最为著名,南迁则主要繁衍于江西、江苏、四川、福建、广东一带。元明清之际,卢姓已遍及全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卢姓人氏,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得姓较早,加之源于山东,后又沿着黄河,在河北、河南繁衍发展,现如今卢姓已遍布全国,尤以广东、河北、广西等省区为多。目前卢姓人口列全国第四十二位。 郡望: 范阳郡 三国魏时改涿郡置,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县)。

河南郡 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河间郡 汉高帝始置郡,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 堂号: 专经堂 东汉卢植,少年时和郑玄一块儿拜马融为师。马融在讲坛上设绛纱帐,帐后设女乐,在帐前讲书。卢植只专心听讲,几年从没看女乐一眼。

讲述堂 明代大理学家卢一诚,著有《四书讲述》,此书行世以来,影响很大。卢姓子弟以讲述堂为堂号以纪念卢一诚。

考礼堂 北魏时代范阳人卢辩,年少时聪颖勤学,知识广博,精通经书古籍,官至太学博士,著有注解大戴礼记等书。

得闲堂 南宋卢孝标为父守墓三年,事毕在山林中筑室居住,一边讲学一边著书立说。著有《玉溪文集》、《得闲堂集》等。

抱经堂 清代学者卢文弨,号抱经,书斋称抱经堂,学术界称他抱经先生。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范阳、河南、河间。②自立堂号:敦本、敬承、显承、君德、培元、忠义等。 字辈: 江苏丹徒卢氏字辈:家世兆兴,克昌厚德,树光培金,润东其长,中正广大,启秀发祥。

湖南益阳卢氏字辈:元基开德浩,天允廷时中,光明惟正达,万世定荣封。续字辈:孝友本立,启秀承宗,克家传业,远著芳声。新字辈:礼乐昭先铎,诗书裕后昆,文章华上国,经济赞升平。

广东潮州卢氏字辈:惠泽益千万,尚学士应光,淑德在儒修,诗书敏以求,邦家瞻硕范,平治裕鸿猷。

福建福州卢氏字辈:字行:天蔚日宏,世代兴隆,诗书济美,忠孝连芳,文章启运,礼乐传家,积德为宝,作述辉明。名行:□□□□,生财有道,卿相贤良,才能俊秀,成功可永,修善克昌,学宗孔孟,邦国时光。

福建顺昌卢氏字辈:甲辛生金,玉贤成德,均齐方正,安富尊荣,文章礼乐,爵鼎冠裳,功丰绩伟,祚永泽长。

江西修水卢氏字辈:崇儒重道从先进,盛德鸿猷作大方,忠厚传家光世绪,文章华国启贤良,仁协懿亲为令嗣,恩培吉士佐中邦,谷贻早幸前谟永,祥发同瞻福祚长。

江西铜鼓卢氏字辈:日新全美德,礼义振人纲,道通和顺性,雍睦裕嘉祥,忠贤方晋拔,泽远庆源长。

浙江灵山卢氏字辈:礼义廉能,惠爱慈谨,雅淑淳清,尊荣显耀,谟烈鼎新,肃雍敦睦,伦叙修明,渊源昭穆。

四川广元卢氏字辈:东邦德泽长,俊贤光大国。

河南信阳卢氏字辈:景长有明广,德泽耀祖昌。

广东陆丰卢氏字辈:肇承元本,立教惟良,式敦爱敬,以笃伦常,象贤济美,显达声扬,允兴广盛,著尔延长。

四川高县卢氏字辈:登庭文大正,仲应定国朝,孝德成宗泽,英明尚炳贤。

广东惠卢氏字辈:学子秉怀,轩郁克明,肇承元本,立教惟良。

广西藤县卢氏字辈:盛世有贤良,生才应运倡;能为成大业,直达进朝堂。

四川巴中卢氏原字辈:以南廷暮贵,应莫通兴仁,汉楚崇昌盛,国泰守乾坤。续字辈:先贤有训,惟善飞扬,至圣世性,教以伦常,用能杰服,顺道成章,尊荣安富,历代永昌。 名人: 卢绾(前247或前256-前193),汉初诸侯王。丰县(今属江苏)人。秦末随刘邦起义于沛,为其亲信,并从入汉中,为将军。汉东击项羽时,任太尉,封长安侯。后与刘贾击灭临江王共尉,又从刘邦破燕王臧茶,封燕王。赵相国陈稀叛乱,他派人前往联合,并与匈奴贵族勾结,事败,逃亡匈奴,匈奴单于以为东胡卢王。死于匈奴。

卢芳,东汉初割据者。字君期,安定三水(今宁夏同心东北)人。新莽时,自称为武帝曾孙刘文伯,与三水地区羌、胡贵族起兵。后称上将军、西平王,被匈奴单于立为帝。建武五年(29),在匈奴扶植下割据五原、朔方等五郡,都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并置守令。十六年,降汉,封代王。后复叛,留匈奴历十余年,病死。

卢植(?-192),东汉经学家。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少师马融。灵帝时,历任博士,九江、庐江太守。黄巾起义,拜北中郎将,率军前往镇,被张角击败,后任尚书,因得罪董卓,罢职。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今佚。

卢谌(284-350),东晋文学家。字子谅,范阳涿(今河北涿县)人。清敏有才思,好老庄之学,善文章。始任太尉掾。洛阳陷,北依刘琨,为刘粲所虏。粲败,复归刘琨,任司空主薄,转从事中郎。琨死至辽西,流寓近二十年。辽西破,归石季龙,任国子祭酒、侍中、中书监,后为冉闵所杀。原有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诗八首,以《览古》、《赠刘琨》、《赠崔温》、《答魏子悌》较有名。他身处祖国分裂、山河变色的时代,故诗中多有感慨凄怆之词,其诗虽不及刘琨之慷慨悲壮,但与当时风行的玄言诗则不可同日而语。另有《感远赋》、《朝霞赋》、《登邺台赋》等。

卢循(?-411),东晋末农民起义领袖。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小名元龙,字于先。孙恩妹夫。曾参加孙恩起义。元兴元年(402)起义失败,孙恩死后,被余部推为首领。时桓玄克建康(今江苏南京),方谋篡晋,命他为永嘉太守。后为刘裕所攻,率部浮海占领广州,号平南将军,遣使向东晋献贡,被任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义熙六年(410),乘刘裕北伐南燕,与其姊夫始兴太守徐道覆在广州起兵,北上占领豫章(今江西南昌)等地,顺流而下直逼建康。屡败于刘裕,广州又被刘裕袭取,被迫回师,转战至交州,兵败投水自杀。

卢辩(?-约557),南北朝时学者。字景宣,范阳涿(今属河北)人,世为儒学之家。魏时举秀才,为太学博士,注《大戴礼》。随孝武帝入关中,为太常卿、太子少傅,封范阳公。西魏朝典章制度多由辩制定,依《周礼》改定官制,也由他完成。北周时官至大将军,世宗时死。

卢思道(535-586),隋诗人。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历仕北齐、北周,入隋官至散骑侍郎。他是“北朝三才”之一邢劭的学生。北齐天保年间即有文名。其诗长于七言,善于用典,对仗工整,气势充沛,语言流畅,开初唐七言歌行先声,在北朝后期和隋初地位较高。代表作有《听鸣蝉篇》、《从军行》。文以《劳生论》最有名,被誉为北朝文压卷之作。他还有《北齐兴亡论》、《北周兴亡论》等史论。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卢武阳集》。

卢鸿,唐画家。又作鸿一,字颢然(一作浩然)。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隐于嵩山。开元六年(718)召为谏议大夫不就。工籀篆楷隶,擅画山水。曾作《草堂十志图》,写他隐居之所的景物,有摹本流传。

卢照邻(约636-695后),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博学能文。由于政治上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折磨,自投颍水而死。他擅长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意境清迥,以韵致取胜。代表作如《长安古意》,借古讽今,寄慨深微,耐人寻味,词句清丽,委婉顿挫。是初唐长篇歌行的佳作。有《幽忧子集》。

卢藏用(约664-约714),唐文学家。字子潜,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少以文辞才学著称,举进士,不得调,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山。长安(701-704)中召授左拾遗,神龙中,为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以托附太平公主,流放岭南。与陈子昂友善,曾编辑《陈伯玉文集》赞子昂“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是陈子昂诗文变革的积极支持者。能属文,工草隶、大小篆、八分。幼尚孙草,晚师逸少(王羲之),八分有规矩之法。有文集三十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

卢杞(?-784),唐臣。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以荫历忠州、虢州刺史。建中初由御史中丞迁宰相。陷害杨炎、颜真卿,排斥宰相张镒等。又征收间架、除陌等税,天下怨声载道。建中四年(783)泾原兵变,京师失守,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屡上疏弹劾其罪,贬新州司马,旋徙澧州别驾死。

卢纶(748-约799),唐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大历间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后任河中节度使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诗多唱和赠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者。有《卢纶诗集》十卷。

卢稜伽,唐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原名珍,号稜伽,一作楞伽。吴道子学生。擅作佛像、经变,画过许多壁画。乾元初,在成都大圣慈寺画《行道高僧》数堵,颜真卿题字;又曾画长安庄严寺(一说总持寺)三门。受到吴道子的赞赏。今存《六尊者像》,传为其作。

卢仝(约775-835),唐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隐居少室山,生活困苦,折节读书,不愿仕进。曾作《月蚀诗》讽刺当时宦官专权,为韩愈所称。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王涯家,与王同时被害。其诗对当时朝政弊端和民生疾苦均有所反映,风格奇警,近于散文。有《玉川子诗集》传世。

卢眉娘(792-?),唐女工艺家。南海(今广东番禺)人。性聪慧,擅刺绣,工巧无比,能在一尺绢上绣《灵宝经》八卷(一说为《法华经》七卷)。字不过米粒大小,但能绣得墨划分明,细如毫发。以一丝钩分为三段,染成五色,结为金盖五重。其中有十州三岛,天人玉女,台殿麟凤之象,捧幢奉节童子亦不啻千数。唐顺宗很称赞她的奇能,称她为神姑。宪宗也很赏识她的聪慧奇巧,曾赏赐她束腕金环。因她不愿住宫中,放归南海,为女道士,赐号逍遥。后人曾为她作有《逍遥传》。

卢世荣(?-1285),元臣。大名(今属河北)人,名懋,以字行。阿合马专权时,任江西榷茶运使。至元二十一年(1284),以桑哥荐,世祖召见,命与中书省官员廷辩获胜,任中书右丞。遂主持财政,整顿钞法、盐法,调整课税,实行官营酿酒、制造铁器,立规措所规划钱谷收支,又公布免课税、地租、定百官考课升擢法等九条。世祖深为倚重,但为大臣所嫉,被劾理财苛刻诛求,天下空虚,所行不符所言等。旋即入狱被诛。

卢挚(?-1314后),元文学家。字处道,又一字莘老,号疏斋。涿郡(今河北涿州)人。至元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其散曲今存者尽为小令,多写闲情,风格婉丽。有《疏斋集》,已佚。清文廷式从《永乐大典》辑其诗文各数十篇,亦未传。

卢枏(?-约1558),明文学家。浚县(今属河南)人,字少楩。国学生。恃才傲物,以忤县令,被诬论死,幸得谢榛为之鸣冤,始得平反。《警世通言》中《卢太学诗酒傲公侯》即演其事。著有《蠛蠓集》。

卢镗,明抗倭将领。字子鸣,汝宁府(治今河南汝南)人。将家出身。历任参将、副总兵。嘉靖时在福建防御倭寇。嘉靖三十四年(1555)与俞大猷、汤克宽大破倭寇于嘉兴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未几,追敌于海上,在大陈山(今浙江大陈岛)擒通倭头目林碧川等。后因诛王直有功,升都督同知。胡宗宪被劾下狱后,连累去官。

卢象升(1600-1639),明将领。字建斗。宜兴(属江苏)人。1622年进士,后任大名知府。1629年后金军入关,逼京师(北京),他募兵万人入卫。次年进右参政,受命整治大名(属河北)、广平(河北永年)、顺德(河北邢台)三府兵备,所部号称“天雄军”。1633年起,参与镇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农民起义军。1636年出任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练兵御清。1638年,他率诸将分道迎击三路南攻的清军,与之战于庆都,真定(河北望都,正定)等地。而握有兵权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却一意主和,事事掣时,使他屡战失利,奋死冲杀也难于扭转战局。1639年1月在巨鹿(河北)同清军激战时阵亡。年仅39岁,后追赠兵部尚书,谥忠肃,有《卢忠肃公集》。

卢荫溥(1760-1839),清臣。字霖生,号南石,山东德州人。乾隆进士。历编修、礼部主事、鸿胪寺卿等。嘉庆间累官光禄寺卿兼军机大臣。与镇林清、李文成起义。擢礼部尚书,充国史馆总裁官。调吏部。累官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卒谥文肃。

卢文弨(1717-1796),清校勘学家。字召弓,一作绍弓,号矶渔,又号檠斋,晚年更号弓父,书斋名抱经堂,人称抱经先生,仁和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上书房行走,历官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侍读学士、广东乡试正考官、提督湖南学政等职。三十四年乞归故里,在江浙各地书院主讲经义。卢一生好学,以校勘古籍称名于世。校勘的古籍有《逸周书》、《孟子音义》、《荀子》、《吕氏春秋》、《贾谊新书》、《韩诗外传》、《春秋繁露》、《方言》、《白虎通》等。并镂板刊印,汇成《抱经堂丛书》。又合经史子集三十八种,名为《群书拾补》。他所作的注疏,都能使学者“諟正揭非,蓄疑涣释”。又广收博采,搜罗珍异版本,藏书达数万卷。著有《抱经堂集》、《礼仪注疏详校》、《钟山札记》、《龙城札记》、《广雅释天以下注》等。

卢坤(1772-1835),清将领。顺天府涿州人,字静之,号厚山。嘉庆进士。道光二年(1882)任陕西巡抚,十年累迁湖广总督,督师镇湖南江华瑶民赵金龙起义。旋调任两广总督。十四年,英国侵略者律劳卑率舰入侵虎门,进泊黄埔,要挟多端,他严加拒绝,并将英舰驱逐出品。事后又加强海防。次年病死。赠兵部尚书。

卢胜奎(1822-1889)清京剧演员、剧作家。原籍江西(一说安徽),徙居北京。别名卢台子。以业余爱好京剧而加入程长庚所主持之“三庆班”。他演老生,尤长于扮演诸葛亮。所编写京剧剧本颇多,其中以《三国志》最著名,共三十六本(一说四十本)。

其他卢姓名人有秦博士卢敖;东晋十六国时后燕大臣卢邈;北朝魏书法家卢渊;隋大臣卢楚;唐大臣卢詹、卢拱;五代时后晋大臣卢导;宋诗人卢祖皋;清太平天国将领卢贤拔,藏书家卢沚等。近当代卢姓名人有爱国将领卢汉,革命烈士卢德铭,皖系军阀卢永祥,航运实业家卢作孚,物理学家卢鹤绂,化学家卢嘉锡、卢佩章,土木工程专家卢肇钧,神经解剖学家卢于道,汉语拼音提倡者卢戆章,画家卢沉,电影演员卢奇,歌唱演员卢秀梅等。

求关于爱情和婚姻的古诗词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 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 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关于茶的诗句与赏析

1.关于欣赏茶诗句

胡秉言

《茶》

茗嫩,一枪

铜壶水,煮三江

紫砂瓷素,仙琼玉浆

陆羽邀神农,禅坐细品尝

清高文人墨客,达官贵侯饮狂

淡淡清香飘千古,修身听命日月长

《茶》胡秉言

碧嫩,神凝

着圣水,味香盈

芳馨淡爽,厚重清明

古今呈异客,闲雅品人生

感悟浮沉岁月,荡涤尘缘凡情

半盏淳茶方寸润,修德养性净心灵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2.有没有谁能提供有关茶的古诗及赏析啊

除了《七碗茶歌》 谢谢大家喽~提问者: 波波可爱淘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最佳答案宋代苏轼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

3.茶的情诗 赏析

一、这一首诗的原诗如下:

如果我是开水

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依赖我的无味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

舒展你的容颜

我必须热,甚至沸腾

彼此才能相溶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工夫

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

无论你怎样沉浮

把持不定

你终将缓缓地

轻轻地

落下,攒聚

在我最深处

那时候

你最苦的一滴泪

将是我最甘甜的雨露

二、有关赏析如下:

首先,作为一首抒情诗,这是寄托了诗者的一种情感在茶与水中。内心的情感与实在的茶水能够联系在一起,说明他们之间有种关联,是某种特质上的关联。而茶与水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一种融合的状态,与他们自身的特质是有关的。若不是茶叶的干枯、柔柔,那怎么泡也不会展开、舒散;若不是水的无私、博大,也不会让茶叶躺在里面。当然,这种融合需要一种适当的环境或者氛围,那就是水的温度,若非开水、沸水,也不会将那最苦的一滴泪化作最甘的一口茶。

这种茶与水的交融是他们之间的一种契合;而作者把这种现象与自己内心的情感相联系,更是他们之间的一种契合。

曾经泡过茶,看着茶叶的翻滚,或升或降,在里面慢慢的舒展,真的觉得这就是人生。人如一叶茶,来到人世间,慢慢的成长,绽放,走向最终的成熟。这过程中,有被开水烫着一样的痛苦,但也正是痛苦给了茶叶新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茶叶完成了使命,与水成为一体,也最终安静的躺在水底;恰似人经历了各种的悲欢离合,最后尘埃落定,安静的躺下。这不是泡茶,分明就是一段人生。

当然,换个角度看,也许很不一样:

第一层:茶是女子,水是男子。

水的细腻、热烈,让这茶像花一样绽开,散发出那浓郁的香气和迷人的光彩。

第二层:茶为男子,水为女子。

水做的女人给了男人重生。让男人在她的世界里熠熠生华。

但不论怎么比喻,二者总是有一种契合,在水里相溶,在水里缠绵,一盏茶的功夫(其实有时候用不了这么久),决定一种颜色,呵呵,成就了一个新的生命。

还有更露骨的:无论你怎么把持不定,你终将缓缓地轻轻地落下……除非是机器人,要不都会 积攒在最深处的。

呵呵,或许曲解了张错的意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4.诗词赏析:写茶的古诗词有哪些

《对茶》(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 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 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 月转晚妆楼.

《夏日闲居》(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 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 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 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 不觉到山边.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刘言史)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茶》(唐·白居易)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唐·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题禅院》(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西陵道士茶歌》(唐·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茶诗 (五代后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5.关于茶叶的诗句

1、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

2、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赋》

3、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4、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

---颜真卿《月夜啜茶联句》

5、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钱起《与赵莒茶宴》

扩展资料

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司马相如在其所著的《凡将篇》中,记录了当时的20种药物,其中的“荈、诧”就是茶。成文于秦汉时期的《尔雅》一书中也载有“槚、苦荼”。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有关茶叶的最早文字记载。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所著的《茶经》。此书初稿完成于公元8世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全书分三卷十章7000余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茶叶的百科全书,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6.关于“茶”的古诗有哪些

(1)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年代:清 作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2)望江南·超然台作年代:宋 作者: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3)寒夜年代:南宋 作者: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4)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年代:宋 作者: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5)临安春雨初霁年代:宋 作者: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一、赏析《浣溪沙》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

西风渐紧,寒意侵人。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

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作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

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

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

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向了一个定格镜头,凄凉的景物衬托着作者凄凉的回忆,长久地锲入读者的脑海,并为之深深感动。

下阕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前两句回忆妻子在时的生活的两个片断: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后一句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

这生活片断极似当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说明他们的生活充满着诗情和雅趣,十分美满和幸福。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

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同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

言外之意,蕴含了作者追悔之情。全词情景相生。

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二、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

“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

7.和茶叶有关的诗

在我国数以千计的茶诗、茶词中,各种诗词体裁一应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绝、六绝、七绝,还有不少在诗海中所见甚少的体裁,在茶诗中同样可以找到。

数千年来,茶成为中华民族的国饮,且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茶为诗人所品,被剪裁融铸于诗,古谓咏茶诗、茶诗。

茶有诗更高雅,诗有茶更清新。下面撷取一些咏茶诗妙品,与读者共赏析。

咏茶诗浩如烟海,历朝历代而不衰。唐朝,诗歌创作空前繁荣,杰出诗人辈出,咏茶诗亦妙品迭出。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有咏茶诗传世。 李白的《赠玉泉仙人掌茶》一诗,写得浪漫飘逸,别有韵味。

诗曰:“尝闻玉泉山,山涧多乳窟。仙气白如鹤,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下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描写品茶题诗的乐趣,非同凡响。

诗曰:“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白居易的咏茶诗多达70多首,最为后人推崇的当是《茶山境会亭欢宴》诗,把文人墨客品茶斗胜的盛况描写得淋漓尽致。诗曰:“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香娥递舞应争妙,紫笋(茶名)齐尝各斗新。”

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吟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青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轻,六碗通神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就是著名的七碗茶诗,道出了飘飘欲仙的感受,生动又传神。

元稹的《一言至七言诗》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咏茶诗,又称七级浮屠诗,俗称宝塔诗,诗曰: 茶 香味,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前黄蕊色,碗转典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前岂堪夸。

茶圣陆羽在《茶经》说:“名茶还须好水泡”,遂成千古名句,茶与水密不可分。咏茶诗中对水多有吟咏。

洪希文诗曰:“平生三味试茶功,起看水火自争雄。”文征明诗曰:“竹符调水沙泉活,瓦鼎烧松翠鬣香。”

《红楼梦》中贾宝玉诗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古人对茶对水都有研究,入诗也妙语连珠。

苏东坡的咏茶诗,说出个美人喻来:“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油膏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真个是语出惊人,道出了人人心中皆有,人人口中皆无的美好感受,从氤氲之气中品出佳人来了。茶诗一体,人茶一体,妙不可分。

千百年来,还有茶禅一味之说,亦有咏茶诗咏之。诗人陆容的《僧茶诗》曰:“江南风致说僧象,石上清泉竹里茶。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茶与佛有缘,佛与茶不分,茶佛一体。

古籍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乃解。自此,人们把茶视作养生延年益寿的神草,咏茶诗尤加赞美。

苏轼诗曰:“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茶胜过了灵丹妙药。

范成大诗曰:“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茶盖过了美酒佳酿。

杜来诗曰:“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茶替代了美味佳肴。

陆游诗曰:“嫩白半瓯尝日铸(茶名),硬黄三卷学兰亭。”他有切身体会,一生得益于茶,寿享86岁。

此外,咏茶诗还赞美茶是有品位、有灵性的。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曰:“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性灵味,得与幽人言。”郑板桥诗曰:“只和高人入茗杯。”

茶品、人品相提并论,进入了“天人一气,人茶交融”的美妙境界。

卢氏县八年级课外古诗词

《赠丛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中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