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故事大全花木兰丛军的信息

2023-02-26

本文目录一览: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他从小就把木兰当作一个小男孩儿来培养。在花木兰十来岁的时候,父亲就常常带着他去外边练习武术,骑马,射箭,舞刀,舞棒做一些小男孩儿才会做的事情。然而在花木兰空余时间也喜欢看父亲的兵书,当时正值北魏太武皇帝的时期,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可北方的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便规定每家必须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可是木兰的家里父亲年纪大了没有办法在上战场了,木兰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做了一个很伟大的决定她决定要替父从军,这一个决定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多年的军旅生活。决定之后花木兰就去买了一匹骏马和上战场必备的东西,花木兰不听父母的劝阻,执意要上战场替父从军,父母拗不过她,只好给她收拾行装送她出门。在临走出发的时候父母嘱咐她到了军营一定要事事小心,不要让别人发现自己是姑娘身。

按理说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这都是非常艰辛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了。她又要隐瞒自己女性的身份,又要与男性同伴们一起砍杀敌人,木兰到了军营和战友们一起训练一起休息,努力的适应军营的生活。她和战友们相处的很好没有人发现她是个姑娘,在他和战友上战场的时候,由于她作战英勇机智过人,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很快她被封为了大将军。

从此花木兰带领军队南征北战多次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花木兰最后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十数年后凯旋回到了家里。皇帝呢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想给她一官半职,但是花木兰拒绝了这个要求。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她想去补偿和孝敬父母,皇帝准许了。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扩展资料: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

明代文学家徐渭将《木兰诗》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剧中自称“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自此,木兰的父亲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莲,弟弟叫花雄,母亲是花袁氏。

清代《曲海总目提要·雌木兰》也说:“木兰事虽详载古乐府。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木兰不知名,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祖冲之《述异记》、李亢《异志》皆提到木兰姓花。一说为木兰本姓朱,清康熙年间的《黄陂县志》曰:“木兰,本县朱氏女,生于唐初,……假男子代父从军,……至今其家犹在木兰山下。”

焦竑在其《焦氏笔乘》中也说道:“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但有木兰是姓魏的说法,也有一说为木兰姓韩。另据《新唐书》载:“少女木兰,姓任”。

花木兰(一说其生于412年,死于502年,享年90岁;一说生于406年。)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故居、出生年代,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的徐渭在《四声猿》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一说朱文禄)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明清以后,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再创作,“花木兰”的艺术形象日臻完美。迄今为止,上演过木兰戏的剧种有京剧、越剧、汉剧、昆曲、秦腔、平剧、黄梅戏等20多种,特别是大师常香玉《花木兰》的全国巡演,“花木兰”在民间的影响更加深远,“花木兰”这个称谓在人们心中也逐渐“固定”下来。

再说“朱”姓木兰。唐白居易在《戏题木兰花》中云:“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杜牧也写有《题木兰庙》一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推上祝明妃。”这说明木兰的故事在唐代已经脍炙人口了。

杜诗里的木兰庙在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至今还有木兰祠、木兰墓和将军坊等遗址。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根据上述史料,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木兰应姓“朱”。

此外,还有“韩”姓木兰、四川阆中人,复姓“木兰”、鲜卑族人等说法。?查阅最具权威性的《辞海·词语分册》,其解释为:“木兰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作木,均无确证。

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

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花木兰

“花木兰替父从军”小故事,600——800字?

这是本人亲手写的剧本 希望采纳比较长 希望有耐心看下去... 木兰记第一幕人物:木兰、老父、阿姊、阿弟、老母背景:南北朝北方与南方征战不息,北方大汗下令全国征兵。老父:(低头凝望手中文书,久久不语,脸色铁青)这已经是第三卷征兵文书了,我已经老了,并不是不想为国效力,实在是因为体能衰退不可能上战场了啊.可汗的征兵文书发下,家中既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这个孩子年纪又太小,长女已许人家,木兰又是女儿身,这该怎么办? 老母:(咳嗽)夫啊,大汗如此多卷文书征兵下来,必是前方战线吃紧,你可不能不去啊!国家若是败了,你在这里苟活,不就是罪人?木兰:(低头不语,默默织布,织布机叽叽地响着)阿弟:父亲呐,我虽年幼,不亦想为国出力,尽灭南贼?只求代父出征!为国不惜此头!(声调激昂,将手于颈上一比)木兰:(口中喃喃“代夫出征,不惜此头。”,织布机梭子一夹手,纤指伤口血如泉涌,染红了织布机上的布,站起):父亲,女儿愚蠢,请代父出征,愿化妆为男儿,浴血沙场。阿弟:阿姐!(家人齐望木兰)木兰:儿此去之心已决,犹如此布。(执剪刀剪断布)阿姊、阿弟好好托管老父老母,待木兰归来,定予尽孝!老父:(声音暗哑)儿啊!阿父对不住你!(掩面)阿姊:(执木兰手,为木兰包扎指伤)此去须万分谨慎,毋叫人识穿了,男子装来应是如此如此。这便叫阿弟置办。今晚我在细细与你言,只怪阿姊不似阿妹你这般忠勇,要你瘦弱去应征。老母:木兰,我儿要将何时赴征途?(灯光渐暗,黑暗中木兰声音响起:莫若只待后日)(灯光重亮,布置场景)人物:木兰、阿姊、老母、阿弟、老父、士兵甲。场景:黄昏时分绿草如茵的草坡。送别亭、马、包裹。夕阳西斜,阿弟为木兰牵马,阿姊背包裹扶老父,木兰扶老母,一家人步履沉重走到送别亭,不少被征士兵亦在此与家人话别。阿姊:我妹木兰,你业已改男装,切勿望阿姊嘱你之言,此去路途遥远,战场之余宜蓄精力,勿挂念家人。家信亦无须挂念常写。(矛盾)。只是若有空闲,绝勿忘记寄信回啊!(语气悲伤)阿弟:阿姐,这匹马(拍了拍马头),可是阿弟我几经挑选而买下,是匹好马。它能载你一往直前,叫南贼尽屈于它蹄前!阿姐,若非阿弟年幼,必随文书赴军营了。阿姐在战场上可要替阿弟杀多几个南贼!切莫手软。阿弟等阿姐回来,阿姐,定要平安归来啊!(语言颤抖)老父:我儿,父无甚语予你,惟愧于你。父力衰,竟要女儿替此老骨头去浴血战场…(说不下去,老泪纵横)木兰:(跪下)父啊,不肖女无以膝下顺父,已该遭骂。父何以…?木兰惟有替父奋战,以报生养之恩!木兰此去遥无归期,阿姊,阿弟,倘木兰真捐躯为国,不憾有它,徒念父母年迈。父母毋需为不肖女挂念。不肖女归日,门前桂树必直,女儿便归矣。老母:(咳嗽不止)木兰呐,老身以致残年,想大去之期不远矣。但我儿仍要于老身未腐之日归来啊!老母惟只望于儿操婚配之妁言!木兰:儿此去与士兵甲同行,二人同为乡里,路上自彼此照应。母亲亦要快些康复,待儿凯旋而归啊!(夕阳如血,风啸马嘶,悲凉若残阳)木兰:阿父、阿母、阿姊、阿弟,木兰就此去也,勿挂念!(阿姊将包裹挂于马鞍上,阿弟将缰绳递于木兰手,家人含泪分别。木兰牵马走远,与士兵甲同行,道:大哥,小弟与你须快马加鞭,赶赴疆场)第二幕 人物:千夫长、百夫长(士兵甲)、百夫长(木兰)场景:黄沙飞扬,喊杀震天,战鼓急促千夫长:(喝)百夫长。士兵甲、木兰:(应)到。千夫长:现在我手下的十个百夫长已经派出去八个,战局僵持不下。有五支队伍被包围,我们这个突击队虽早已做好牺牲准备,但是,绝不能辜负副勋统的期望,一定要打开战局。刚才那三个百夫长被派去解围,但现在却形成了僵持局面,现在只剩我等三人指挥。似此如何。士兵甲:要派两支队伍前去解围,剩下一支回去报告勋统,求多派500人。(沉声)木兰:这是敌人的先锋队,悉数皆为精锐,如若打败他们,必涨我军士气。我们现有部队尚比他们多出200人,就是现在我们三人的分队。敌人先锋队的任务是要守住这城的南门,那么,趁现在敌人集中兵力攻击先头部队,我们可以绕进城中,控制城楼。(皱眉)千夫长:那我们的伙伴呢……你舍得。他们送死? (凝视木兰)木兰:这是为了更少人的伤亡!(偏过头,执着)千夫长(低头沉吟)木兰:战情紧急,不容多虑,末将请令。愿攻南门!(单膝跪下,请令)千夫长:我把我的十个亲兵都拨给你,你再带上你的本部,去吧!(转身,背着手)木兰:此去攻南城,有去无归(拿起一支箭,折断),折箭立誓,无死不归!(起身,应声诺,转身对本部及亲兵)众兵士:无死不归!(折箭,吼)木兰跨上战马,眼前浮现出阿弟的脸。阿姐,骑上它,它会带你一往直前!木兰勒马,抽出佩剑,雪亮的刃反射着朔目的光。蓦然耳边是阿弟的声音“愿代父出征,不惜此头!阿姐要替我杀多几个南贼!”举剑对日,长啸一声,骑马绕开防守奔向城门。(城下,木兰佩剑染血,眼神嗜血。在木兰请令之时,就已看出城下有埋伏,所以才义无反顾的自愿请死而宁愿担上不顾同伴的骂名。攻到城下,那个折箭立誓似乎就预示了这惨烈的争斗。木兰的身躯在马上晃了晃,眼前一花,有一股热而黏糊的液体喷到她脸上,她突然清醒。抹去脸上的血,推开挡在身前的十夫长,利落的一个旋转,佩剑挥下,埋伏刀斧手头颅滚落.跃起,抽弓,搭箭,”嗖”地命中三个滚刀手)木兰(将刀在敌人尸体上擦净血迹,推开城门,登上城楼,对身边十夫长):将旗子换掉。给我换副臂铠,剩下的45人里,分14个精锐随我支援千夫长!(灯光渐暗,旁白:本次战役以突击队1000人胜敌军先锋队精锐800人,我军死伤738人,敌军死732人,其余缴械投降,以木兰攻下南城为标志性胜利。) 第三幕人物:木兰,千夫长,士兵甲,可汗,勋统场景:宫殿方和殿内众人山呼万岁,可汗赐酒。众人共饮。可汗:众将士,此战全胜,实系汝等浴血奋战,若无众将士,只怕边疆早已划到孤的王座之下了罢? (豪气万丈,朗声大笑)勋统:全系汗王英明统领,龙威震天,摄天下无不服者。(出列,单膝跪下,抱拳)可汗:哎,孤不要你说孤的好话,孤且在此话问,你等沙场杀敌可是为甚?士兵甲:末将只想予国家忠诚,不惜为此马革裹尸!可汗:好个马革裹尸!孤要的就是此等忠贞之士!既予国出力,孤必赏之!对了,孤曾听闻,有个奇将异才只率本部并精锐十人将敌军200名全军精锐全歼,而且本部还有剩余兵力,此公谁也?木兰:末将劣名不足圣上挂心,末将不才,不足以炫耀此等劣迹。(低头出列,低声)可汗:好个不才,却此一战,全军士气高涨,此也是劣迹?木兰:末将不敢。可汗:此等将才怎可埋没?你现是何军衔?木兰:承勋统提携,末将不过一劣副勋统耳。可汗:好。孤要封你为将…尚书郎!转此文职,也好为孤的社稷添把力。木兰:恕末将愚鲁,末将只是心念家人,请可汗许末将卸甲归田,归家成亲(单膝跪下,抱拳)可汗:唉,就此隐退怎好,那别人岂非要说孤是昏君,不懂得重用人才? (扶起木兰)木兰:末将只懂得砍南贼之头,治国之道却是一窍不通,不可让此愚钝之人左右了可汗圣明决断。可汗:既然卿归心似箭,孤若再留,倒反是愚不可及啰。木兰:末将请同本部本乡里同归可汗:罢罢罢,去吧,归去替孤向汝父母请勤木兰:谢汗王!(灯光暗,送离乐声渐远。) 第四幕人物:木兰、阿姊、阿弟、老父、老母、士兵甲场景:三层高的砖房庭院内,茶几,厢房,马(吵吵嚷嚷,士兵甲送木兰回家)士兵:将军,我们终于回到家乡了(兴奋,替木兰牵马)木兰:不是说了不要叫我将军吗,我们都已卸甲归田了。(笑)士兵:只是末将实是不曾想到当初结伴同行者,竟然是将军啊!(敬仰)木兰(一挥手):好了好了,不要再乱说了,来,到本家来坐坐吧,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啊!(士兵甲和木兰走近庭院)木兰(脚步放慢,手抚围墙):唉,五年啦,终于回来了,啊,家里院落也变了。(马儿嘶鸣)士兵甲:将军,怎么不走快些啊?木兰(叹息,有泪盈眶):近乡情怯啊。(走进院里,试探的叫声)阿父,阿姆!儿回来啦!阿弟迎出(惊喜,复又折回,大声道):阿父,阿姆,看呐,是谁回来了?阿姊和阿弟搀扶着老父老母出老父老母颤巍巍的向前,伸出手来抚木兰的脸:儿啊,你受苦啦!(声泪俱下)阿姊听到阿弟喊声,在厢房梳妆完毕走出(用手帕拭泪):木兰,你可回来了,接到你的家信,我们就一直等着啊!木兰:傻姐姐,哭什么?来来来(拉过士兵甲)这是我的好兄弟。战场上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啊!(含泪而笑)士兵:对啊,将军可厉害了,尽斩敌军精锐而不变色。这是军中为人所津津乐道之事啊!(朗声)一家人听了,相视一笑。木兰:你去把马牵去马厩,我去梳洗一番。(含笑)阿弟:我们只等给你接风洗尘,等下可要给我讲你战场上的事啊!(坐下在猪圈前磨刀)木兰换女装上士兵牵马已回,见木兰女装,方恍然大悟:将军,你可真非凡子啊!(一家人哧哧的笑着,灯光渐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