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明礼仪故事大全 关于家庭文明礼仪的故事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文明礼仪的简短故事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 文明礼仪 包括礼貌、礼节、仪表,我觉得文明礼仪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简短 故事 ,供大家参考。

文明礼仪的简短故事1

文明礼仪是什么?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见到老师时礼貌的问好;是不小心撞到人时的一声“对不起”;是人与人相处的亲切……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称号,“香九龄,能温席”、“孔融让梨”、“程门立雪”……,这些事都在告诉我们,文明礼仪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几天前,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大约6岁的小男孩,手上拿着一根棒棒糖,这时,他对站在旁边的爸爸说:“爸爸,你吃一口吧,很甜的。”爸爸笑了,把他抱起来:“爸爸不吃,儿子吃。”小男孩吃掉了糖,正要把棒子扔到地上,爸爸的脸色顿时大变,严肃地说:“儿子,前面就是垃圾桶,不要扔在地上。”小男孩也听话,乖乖地把棒子放进垃圾桶内。

此时,我颇有感触,在我6岁的时候,不是吵着买玩具、就是吵着买零食,什么垃圾都扔在地上,大人说的话都没听进去,反正最后爸爸妈妈都会去整理,以“事不关已”,“理所当然”的态度去对待。和这个小男孩的态度简直天差地别,一点“文明礼仪”都不讲。这个小男孩的行为,让我进入 反思 ,得到 教育 :不论身在何处,都要从自己做起,遵守文明礼仪!

少吐一口痰,少扔一片纸……,这些在我们眼中似乎没什么 ,但是,如果一个人做了,就会有两个人做,两个人做了,就会有一些人做,一些人做了,就会有一群人做……,最后,整个世界人会一起做。也许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你的一个动作,就会触动身边的人,从而可以让所有人都变得讲文明、懂礼仪。

人人懂文明礼仪,世界会更加美好。人人讲礼仪,生活将更和谐、更幸福。

文明礼仪的简短故事2

我们中国世世代代都流传着文明之风,这种情形已持续了上千年,但要让文明之风继续流传,需要我们后人的努力,这就是文明;相比较如果你不珍惜今天,但没关系,因为还有明天;如果你的金钱丢失了,但没关系,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金钱……但要是因为金钱地位等诱人的东西,而抛弃自己的良心、背叛自己的文明、忍受着礼仪任自己糟蹋,那你的人生就彻彻底底地失去意义了!

在这个文明的社会上,需要文明的我们,才能让这个社会显得更加美丽。千百年来我们的中国仍被称作“文明古国”,是因为我们的世世代代人人都讲文明,这样的文明礼仪之风就要让我们子子孙孙传承下去。

文明礼仪其实并不需要从大事中体现的,普普通通的小事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文明,比如:捡起地上的垃圾纸屑,公交车上让座,看见老师主动问好……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文明,只是你不懂去表现出来。我自己就有发现过我心中的文明!有一次:我坐着公交车去青少年宫培训兴趣班,不料,车上剩下唯一的空位置上有一滩水,看见这样,我只能在这拥挤的人群中东倒西歪的站了一会儿,突然,在莲坂站,一个戴老花镜的奶奶上车了,她一手拄着拐杖,一手顶着自己的老花镜,她东张西望了一会儿,发现有一个空的位置,正准备坐到这个位置上。我本以为一定会有好心人会提醒老奶奶。可是,当老奶奶快坐下去时,竟还是没人提醒,我着急了,提高了嗓门说:“老奶奶,别坐!有水!”这时公交车上的人们不约而同的盯着我,都纷纷议论起来,虽然听不见他们说什么,但是我相信一定是赞扬我的话,这时,我便自豪地在心里偷偷笑起来。后来,又有一位阿姨站起来让老奶奶坐下,这使得老奶奶更是乐得不可开支,连声赞叹我和阿姨!

从此可见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有文明的,只是你不善将它表达出来。在帮助他人时,自己会感到十分快乐,此时你就会发现,心中的文明如火山喷发不停的涌出心窝,被帮助的人也会很快乐,因为他们还知道有人关心他们,还有人帮助他们。

文明的道路以为我们铺好,接下来的路就要顽强的走下去,要学会运用文明来帮助自己,甚至帮助别人,别让社会中丑陋的“诱惑”,让你失去诚信,甚至背叛自己的良心。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校园绽放光彩的活力,社会的美丽,让我们唱着歌儿,和美德同行,和文明一起创造美好、幸福的人生。

文明礼仪的简短故事3

“文明礼仪”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从幼儿园起,教师就让我们孝敬父母,讲文明,守礼仪。到小学时,“文明礼仪”成了胸前红领巾,我们也成为了光荣的少先队员,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祖国的形象,“文明礼仪”变得更加重要。随着我们的成长,“文明礼仪”也显得愈加重要。

我有一个弟弟,他才上小学四年级。这个时段本该是最依恋家长、文明守礼的阶段。可在我的家中,每天都会上演着这样的一幕:他回到家里,从不向奶奶问好,奶奶劝诫他应要努力学习,他却毫不在意,出言顶撞奶奶。可这样的次数多了,家里人却并不重视,以为这只是小孩子不懂事。有时闹得凶了,也才轻提一二。有一次,他放学后想出去玩,征询奶奶意见得到否定回答后,本该安心回家的他非但没有离去,反而兴冲冲地又出去玩了。一个小时过后,家里人着急的寻找才使他不得不回了家。在他回家后,几次对奶奶出言不逊,甚至摔门喊叫,就这样仍未挨责骂,只被稍微提醒后便不了了之。

中国素为礼仪之邦、文明之邦,这难道不算是违反文明、礼仪的行为吗?面对这样的质疑,可能有些人会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实则不然。我与一些同学曾在周围同学、亲人朋友等处做了调查,几乎每个家庭都会遇到这途中现象。这又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

我以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对孩子文明礼仪方面关注甚少。如今很多家长只在乎孩子的成绩,殊不知“欲先成才,必先成人”,成绩固然重要,但文明礼仪却更为重要!文明礼仪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关乎自己、家庭、周围的人乃至国家的形象!它绝不是一纸空谈!

其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过度溺爱。在很多家庭当中,都会出现这样的一幕:爸爸妈妈因为孩子犯错将要惩罚时,爷爷奶奶拦住劝阻,有的甚至以命相逼。如今的孩子都十分聪明,人们常说“隔代亲”,孩子会看准你的“爱孙”心理,寻求你的“保护”。如果这时爷爷奶奶出 手相 助,只会害了孙辈。

说了这么多,大家一起来看看一个事例: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垃圾桶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一些 标语 “中国人,请不要将你的‘痰’吐向世界”……中国自古以来都有礼仪之邦的称谓,可如今却遭此“代遇”!我们可以怨谁?我们只能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在如今这个社会上,随着经济飞速的增长,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可某些中国人却在世界各地给中国丢脸!由此可见,“文明礼仪”绝不是个小事,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讲文明,守礼仪”也是我们所应该遵守的。

“礼仪”和“文明”也并不只是古代的千古流传的礼仪,面对传统的文明礼仪,我们应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结合现代社会的具体要求去做!“文明礼仪”不只是一纸空谈、大道理,它需要我们一起去遵守、实践,它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讲文明,守礼仪,做一个文明守礼、天天向上的中学生吧!

文明礼仪的简短故事4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人类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代代传承了许许多多的传统和美德。从孔融让梨到张良拜师,从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叔叔,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生应该学习的楷模!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世界的未来,我们必须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但是,如何才能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呢?我们首先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遇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见到纸屑随时捡起;爱护公物,不乱写乱划;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能和睦相处,共同学习。做到得理让人,失理道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家里来了客人,热情、大方、有礼貌地招待;在外面,遵守交通法规,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护环境卫生;尊老爱幼,帮助别人,做到处处为别人着想。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名穿戴整齐、懂礼貌、不乱扔垃圾的小学生。

文明礼仪的简短故事5

人人从我做起来,要让大地绿起来,要让天空蓝起来,要让江河清起来,要让空气净起来,要让花儿开起来,要让鸟儿唱起来,要让环境好起来。

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都会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我做到了文明美德了吗?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向来就有“文明古国”之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其实文明礼仪随处可见,比如: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时先敲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这都是文明礼仪的表现。然而这些事情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镜头一:

小明和小红是一对好朋友。今天他们上学时经过一个垃圾桶时,发现垃圾桶边堆满了垃圾,而垃圾桶里却是空空如也。原来许多人来到垃圾桶边,不愿意再多走一步路了,便玩起了“投蓝”游戏,往里扔,但往往没有扔进去,也不愿意捡,便走了。久而久之便成了这样。小红马上俯身去捡垃圾,而小明却从书包里拿出笔和纸写了起来。当小红整理好后,小明将他写的纸粘在了垃圾桶上。原来他在纸上写着:向前一小步,文明礼仪一大步。人们看了连连夸赞小明小红是一个讲文明礼仪的好孩子。

镜头二:

“老爷爷,你坐在这里吧!”小明对一位老爷爷说。老爷爷说:“不用,你自己坐吧。”“不,您坐吧,我快到站了。”“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镜头三:

你们看!青山公园这么多同学在干什么呢?告诉你们吧,他们是明礼中学的学生,他们在学雷锋,捡垃圾呢!因为青山公园的垃圾很多,所以他们捡垃圾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可他们心里却美滋滋的。

前面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地走下去,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小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

关于文明礼仪的简短故事相关 文章 :

★ 文明礼仪的历史小故事

★ 文明礼仪修养在身边的小故事

★ 有关礼仪的故事简短

★ 礼仪故事简短五篇

★ 幼儿文明礼仪小故事

★ 文明礼仪小故事精选大全

★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5则

★ 文明礼仪小故事2020合集

★ 文明礼仪小故事初中生范文

★ 文明礼仪故事事例最新

家庭礼仪的故事有哪四个

家庭礼仪的故事有《孔融让梨》《千里送鹅毛》《程门立雪》《心平气和的刘铭传》四个。《孔融让梨》:讲了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让给哥哥吃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应学会谦让,谦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千里送鹅毛》:这个故事体现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多用于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家庭礼仪的故事有《孔融让梨》《千里送鹅毛》《程门立雪》《心平气和的刘铭传》四个。

1、《孔融让梨》:讲了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让给哥哥吃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应学会谦让,谦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2、《千里送鹅毛》:这个故事体现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多用于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3、《程门立雪》:讲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正遇上下雪,一直在雪中待到程颐午休醒来的事情。后人便把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成恳求教,尊师重道的学子。这种刻苦的学习的精神和尊师重道的品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4、《心平气和的刘铭传》:这个故事表达了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伟大的事业。将来若想有所作为,便须先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古代关于家庭礼仪的故事有哪些?

古代关于家庭礼仪的故事举例如下所示。

一、孔融让梨

孔融,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二、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继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三、孟母断织

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丝,见他回来就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当下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了,孟子见此,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多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而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强盗小偷,也就只能做奴隶劳役了。

孟子听后大惊,自此从早到晚勤奋学习,毫不松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的人,后世有德行的人,都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文明礼仪小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如下:

1、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2、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 相互帮助、 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3、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5、买水果

有一位教授带着他的小儿子去市场买水果,再选水果的时候小贩很不耐烦的说这些很贵你到底买不买,教授很有礼貌的说要买要买并将水果递给了他,之后付了钱。

在回家的路上小儿子一路沉默,快到家时实在忍不住了,便问:“爸爸,你是专家,教授学者,在我心中一直是最尊近的人,为什么让一个小贩如此吆喝?”,教授笑着说:”待人有礼谦逊是我的水平,粗俗无理是小贩的水平,我不能因为他而破坏自己的水平。“

扩展资料

见面礼仪

1、握手礼

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

2、鞠躬礼

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行礼,或是边鞠躬边说好听的话。鞠躬前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

3、致意

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从各种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明礼仪

有关文明礼仪的故事

有关文明礼仪的故事

有关文明礼仪的故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文明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关文明礼仪的故事很多,下面为大家列举一些供参考。

有关文明礼仪的故事1

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小故事篇一: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小故事篇二:杨香扼虎救亲

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

杨香,年十四岁。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小故事篇三:孟子休妻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一生的成就,与他的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是一位集慈爱、严格、智慧于一身的伟大的母亲,早在孟子幼年时候,便位后人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孟子成年娶妻后,孟母仍不断利用处理家庭生活的琐事等去启发、教育他,帮助他从各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格。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非常生气。

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礼貌的。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礼貌呢?”,“她双腿叉开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问。

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貌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先失了礼,怎么能责备别人没礼貌呢?没礼貌的人是你自己呀!”

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没提什么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

有关文明礼仪的故事2

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精选篇一:傲慢的小老鼠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

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去很远。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到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精选篇二: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精选篇三:以尊重换尊重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有关文明礼仪的故事3

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篇一: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篇二: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篇三:孔融让梨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关于家庭礼仪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家庭礼仪的故事有如下:

1、黄香温席:讲述黄香夏天时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双亲睡得更舒爽;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温暖被褥的故事。

2、卧冰求鱼: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

3、孔融让梨:讲述孔融小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给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

4、亲尝汤药:讲述汉文帝孝顺母亲的故事,母亲生病的时间内,汉文帝每日都亲自喂母亲喝汤药。

5、啮指痛心:讲述曾参侍奉母亲极其孝顺。曾参入山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6、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

7、曾子杀猪: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家庭礼仪的故事有哪四个?

家庭礼仪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孔子趋而过庭,尊老爱幼,曾子一诺千金。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家庭礼仪知识

《家庭礼仪》是湖北省图书馆 2010年12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忠艳。

家庭礼仪,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礼仪,遵守家庭礼仪,是家庭和睦的保证,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遵守礼仪的家庭,也多能教育出知书达理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