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趣味科学故事大全 科学家的趣味小故事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简短趣味科学故事大全

关于科学的小故事(极其简短的)

镜 子

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镜”。14世纪初,威尼斯人用锡内箔和水银涂在玻璃背容面制镜,照起来很清楚。15世纪纽伦堡制成凸透镜,是制玻璃时在内部涂上一层汞剂而成。

现代镜子是用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发明的方法制造的。把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使硝酸银析出银,附在玻璃上。

简短的有趣的科学小故事

“发明大王”爱迪生

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

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我想,如果你听说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好奇心。

1847年,爱迪生降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鸡把蛋坐在 *** 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 *** 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还有一次,他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就想:既然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呢?于是,他找来一种药粉给小伙伴吃,为了让小伙伴飞上天空去。结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这个问题把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老师闹别扭,于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以后,爱迪生就被老师赶回家了。

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没有因为独生子被撵回来而责怪他,相反,他决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可以说,这就是爱迪生搞科学发明的启蒙教育。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他在斯特拉得福铁路分局找到了一个夜班报务员工作。按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九点后,每小时必须向车务主任发送一次讯号。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

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

应该说,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联的。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引起相应震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不仅著名的科学家需要好奇心,我们普通人要学习知识、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1991年7月,《光明日报》科技部曾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奖的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您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栏里,92%的同学写的是“好奇心强”。湖南零陵地区道县一中的少年何骥,在一天到鸡棚捡蛋的时候,禁不住好奇地想道:鸡蛋到底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呢?是大头先出母体还是小头先出母体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每天一放学就立刻赶回家,蹲在鸡棚旁静静地观察,有时甚至连晚饭都忘了吃。两个多月以后,何骥终于发现:鸡蛋是大头先出母体。为此,他写了论文,得到许多生物学家的称赞。他的发现,居然是鸟类文献中还没有记载过的新发现。

成才需要好奇心,但是有了好奇心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成才。要想有成就,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好奇心就好比一粒种子,没有种子就长不出参天大树,没有好奇心的人也不可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种子播种在黑土里以后,经过人们的浇灌、培育,会逐渐地破土而出,由小苗长成栋梁。有了好奇心,再加上汗水和心血,也一定能够使你成为有用之才。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正因为好奇心如此重要,所以,许多人都把好奇心称为成功者的第一美德。对于一个有志成才、渴望成功的少年来说,好奇心是最宝贵的。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一点)

1、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2、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3、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

4、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5、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

6、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7、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8、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简短的科学家小故事,40字左右的,急!!!

诺贝尔在研制炸药的时候,研究室突然爆炸,弟弟爸爸双亡,但他没有放弃,最后功成名就

简短的科学小故事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很着“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爱国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指导同胞们制造了很多攻击和防御的武器。当侵略军首领马塞勒塞率众攻城时,他设计的投石机把敌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铁爪式起重机,能将敌船提起并倒转,抛至大海深处。传说他还率领叙拉古人民制作了一面大凹镜,将阳光聚焦在靠近的敌船上,使它们焚烧起来。罗马士兵在这频频的打击中已经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见到有绳索或木头从城里扔出,他们就惊呼“阿基米德来了”,随之抱头鼠窜。罗马军队被阻入城外达三年之久。最终,于公元前二一二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务稍有松懈,大举进攻闯入了城市。此时,阿基米德正在潜心研究一道深奥的数学题,一个罗马士兵闯入,用脚践踏他所画的图形,阿基米德愤怒地与之争论,残暴的士兵哪里肯听,只见他举刀一挥,一位璀璨的科学巨星就此陨落。

简短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

清晨,小青虫、小蚂蚁和小蝴蝶三个好朋友像往常一样去散步,他们来到一片空旷的草地上。走着走着,忽然,眼前出现了一块大石头,上前一看,原来是个鸡蛋壳。

他们三俩商量着怎样把这个鸡蛋壳变成一座跷跷板。于是,小青虫和小蚂蚁找来了一根大木棍,然后把它支撑在鸡蛋壳上面,立马一个结实的翘翘板初见成型了。小蚂蚁,先坐上去;小青虫不甘落后,也跳到了另一端;小蝴蝶在半空中盘旋,飞来飞去,不停地叫道,“加油,加油!”。

过了一会儿,小青虫在树林旁发现枝头上挂着红红的布,看似“降落伞”,小蚂蚁随机从附近找来了一条细长的绳子,把“降落伞”紧紧地穿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做成了一个“热气球”,随风往天空飞去,感觉像太空旅行。

到了下午,天变得阴沉沉的,没过多久,豆大的雨点倾泻而下,机智的小青虫把蛋壳翻了个面,大声对小蚂蚁和小蝴蝶喊:“快钻进来,快钻进来……”。于是他们一边钻一边倾听雨点儿打在蛋壳的声音,像是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夜晚,天黑了,星星困得眨眼,月亮照耀在四周,他们把鸡蛋壳又翻了个面,当作一张厚厚的床。恰巧一片树叶从天而降,落在他们的身上,把蛋壳裹得严严实实的。寂静的夜晚,让他们很快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把蛋壳当作自己的家,一起去感受穿越时光的 *** 。

他们深思着,蛋壳虽小,却奇妙无穷,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蛋壳的妙用吧!

老师点评:

这是一篇看图写话的小学生作文,作者能通过有趣的言语对“小蛋壳大妙用”表达的如此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对小蛋壳描绘的有声有色,让人感到小蛋壳不仅是一个物体更是一门科学,对启发学生想象力大有裨益。

简短的科学家的故事

达尔文6岁的时候,有一天母亲带他到城市公园去玩耍。正巧这一天公园里举行义务栽树活动,母亲就带着小达尔文领了一把铁锨去挖坑栽树。

小达尔文还拿不动铁锨,母亲就让他用双手扶着树苗,自己给树苗挖坑培土。这个时候,一对精彩的母子对话开始了。

达尔文很好奇地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要给树苗培土?”

“我要树苗像你一样茁壮成长,因为泥土就是树苗生长的基础。”“妈妈,那泥土为什么长不出小猫小狗呢?”

“小猫小狗是他们妈妈生的,不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人最早的妈妈是谁呢?她又是谁生的呢?”“听说最早的妈妈是夏娃,不过我只知道圣母玛丽亚。”

“那么,夏娃和玛丽亚是谁造的?”

“上帝造的。”“那么,上帝是谁造的?”

面对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执意探问的儿子,妈妈注视着儿子说:“亲爱的孩子,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谜。妈妈希望你长大以后好好学习,自己去寻找答案,做一个有出息、有学问的人。”

幼小的达尔文似乎听懂了妈妈的话,又似乎没有听懂,若有所思。

当时这对母子的对话,不论在场有没有其他人,一定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对话正是一个科学家开始思考的发端,这是一个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启蒙,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创立了进化论的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

毫无疑问,达尔文是个聪明的孩子,他6岁的幼小心灵里就已经对身边的世界充满了神奇的疑问。但是,这里,更让我们尊敬的,是那个沉着冷静、循循善诱的妈妈。她借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带领孩子在不动声色之中完成了一次启发教育。

这样的启发,我们可以想象在这对母子中间一定还会有很多次。这样的对话,我们每一个父母都一定遇到过,只不过,有很多时候,我们在不经意之间,就可能轻易地把一个聪慧的头脑扼杀了。

关于科学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高跟鞋

15世纪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经常要出门做生意,又担心妻子会外出风流.一个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后跟沾了许多泥,因而步履艰难.商人由此受到启发,因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认为妻子穿上高跟鞋将无法在跳板上行走,这样就可以把她困在家里.

岂料,他的妻子穿上这双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佣人陪伴,上船下船,到处游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讲求时髦的女士争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来了.

雨 衣

1747年,法国工程师弗朗索瓦·弗雷诺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

他利用从橡胶木上获得的胶乳,把布鞋和外套放在这种胶乳溶液中进行浸涂处理后,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在苏格兰橡胶厂的麦金托什因生活窘迫,无力购买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将橡胶汁沾满衣裤,怎么也擦不掉,只好穿着这射脏衣服回家.室外阴雨绵绵,麦金托什回到家却惊喜地发现,穿在里面的衣服一点没有湿,他索性将橡胶汁涂满全身衣服.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胶布雨衣.

剃须刀

1828年谢菲尔德制成一边有保护的刀片,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

1895年,美国一位推销员吉列偶遇发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赚大钱,想发明一种从从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东西.

一天,吉列刮胡子,发现剃刀的刀片正适合这种构想.他设计出种安全剃刀夹持柄,但找不到能制成薄刀片的厂家.到1901年,他遇见机械师卡森,才解决了技术问题,使锄形刀架与双刃可换刀片合成一体,并申请了专利.

早在1900年,电动剃须刀已在美国获得专利,但第一种适于商业制造的电动剃须刀是由美国退役陆军上校希克设计,并于1928年获得专利的.

镜 子

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镜”.14世纪初,威尼斯人用锡箔和水银涂在玻璃背面制镜,照起来很清楚.15世纪纽伦堡制成凸透镜,是制玻璃时在内部涂上一层汞剂而成.

现代镜子是用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发明的方法制造的.把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使硝酸银析出银,附在玻璃上.

拉 链

拉链是1891年由美国芝加哥机械师贾德森最先发明的.

贾德森为了解除每天系鞋带的麻烦,就发明一种可以代替鞋带的拉链.这种拉链是由一排钩子和一排扣眼构成,用一个铁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便可使钩子与扣眼一个依次扣紧.贾德森把样品送到1893年的哥伦比亚博览会上展出,得到好评,并因此取得了专利.

如今,拉链的品种不断增多,其应用不只限于日用品,而且已进入科研、医疗、军事等领域,被某些人誉为20世纪科技界的10大文明之一.

冰 箱

第一台人工制冷压缩杨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发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亚《基朗广告报》的老板,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铅字时,他发现乙醚涂在金属上有强烈的冷却作用.

乙醚是一种沸点低的液体,它很容易发生蒸发吸热现象.哈里森经过研究研制出了使用乙醚和压力泵的冷冻机,并把它应用在澳大利亚维多利的一家酿酒厂,供酿酒时制冷降温用.

第一台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师布莱顿和孟德斯于1923年发明的.后来一家美国公司买去了他们的专利,于1925年生产出第一批家用冰箱.

“发明大王”爱迪生

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

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我想,如果你听说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好奇心.

1847年,爱迪生降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鸡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还有一次,他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就想:既然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呢?于是,他找来一种药粉给小伙伴吃,为了让小伙伴飞上天空去.结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这个问题把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老师闹别扭,于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以后,爱迪生就被老师赶回家了.

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没有因为独生子被撵回来而责怪他,相反,他决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可以说,这就是爱迪生搞科学发明的启蒙教育.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他在斯特拉得福铁路分局找到了一个夜班报务员工作.按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九点后,每小时必须向车务主任发送一次讯号.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

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

应该说,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联的.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引起相应震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不仅著名的科学家需要好奇心,我们普通人要学习知识、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1991年7月,《光明日报》科技部曾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奖的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您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栏里,92%的同学写的是“好奇心强”.湖南零陵地区道县一中的少年何骥,在一天到鸡棚捡蛋的时候,禁不住好奇地想道:鸡蛋到底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呢?是大头先出母体还是小头先出母体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每天一放学就立刻赶回家,蹲在鸡棚旁静静地观察,有时甚至连晚饭都忘了吃.两个多月以后,何骥终于发现:鸡蛋是大头先出母体.为此,他写了论文,得到许多生物学家的称赞.他的发现,居然是鸟类文献中还没有记载过的新发现.

成才需要好奇心,但是有了好奇心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成才.要想有成就,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好奇心就好比一粒种子,没有种子就长不出参天大树,没有好奇心的人也不可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种子播种在黑土里以后,经过人们的浇灌、培育,会逐渐地破土而出,由小苗长成栋梁.有了好奇心,再加上汗水和心血,也一定能够使你成为有用之才.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正因为好奇心如此重要,所以,许多人都把好奇心称为成功者的第一美德.对于一个有志成才、渴望成功的少年来说,好奇心是最宝贵的.

无论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还是小中学生何骥的故事,都向我们证明了一个真理:好奇心——发明家之心. 你渴望你的智慧之花早日绽开吗?你渴望你的创造灵感早日到来吗?那么,就仔细地观察生活吧!一个不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都漠然视之的人是不会拥有一颗好奇之心的.如果你想在未来的人生舞台上做一颗明亮的星,就从现在开始迈出你成才的第一步——强化你的好奇心吧!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在偶然的机会想到发明避雷针的:

富兰克林最著名的发现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在用莱顿瓶进行放电实验的过程中,富兰克林面对着电火花的闪光和劈啪声,总是禁不住与天空的雷电联想 起来,他意识到莱顿瓶的电火花可能就是一种小型的雷电.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必须将天空中的雷电引到地面上来.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大风筝, 风筝顶上安上一根尖细的铁丝,又用丝线将铁丝联起来通向地面,丝线的末端拴一把铜钥匙,钥匙又插进一个莱顿瓶中.富兰克林将风筝放上天空,一阵雷电打下来,只见丝线上的毛 毛头全都竖立起来,用手靠近铜钥匙,即发出电火花.天电终于被捉下来了.富兰克林发现,储存了天电的莱顿瓶可以产生一切地电所能产生的现象,这就证明了天电与地电是一样的 .在1747年,富兰克林就从莱顿瓶实验中发现了尖端更易放电的现象,等他发现了天电与地电的统一性后,就马上想到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将天空威力巨大的雷电引入地面,以避免 建筑物遭雷击.1760年,富兰克林在费城一座大楼上树起了一根避雷针,效果十分显著.

牛顿被苹果砸死了,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生在西伯利亚.他从小热爱劳动,喜爱大自然,学习勤奋.

1860年门捷列夫在为著作《化学原理》一书考虑写作计划时,深为无机化学的缺乏系统性所困扰.于是,他开始搜集每一个已知元素的性质资料和有关数据,把前人在实践中所得成果,凡能找到的都收集在一起.人类关于元素问题的长期实践和认识活动,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他在研究前人所得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一些元素除有特性之外还有共性.例如,已知卤素元素的氟、氯、溴、碘,都具有相似的性质;碱金属元素锂、钠、钾暴露在空气中时,都很快就被氧化,因此都是只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有的金属例铜、银、金都能长久保持在空气中而不被腐蚀,正因为如此它们被称为贵金属.

于是,门捷列夫开始试着排列这些元素.他把每个元素都建立了一张长方形纸板卡片.在每一块长方形纸板上写上了元素符号、原子量、元素性质及其化合物.然后把它们钉在实验室的墙上排了又排.经过了一系列的排队以后,他发现了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性.

因此,当有人将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看得很简单,轻松地说他是用玩扑克牌的方法得到这一伟大发现的,门捷列夫却认真地回答说,从他立志从事这项探索工作起,一直花了大约20年的功夫,才终于在1869年发表了元素周期律.他把化学元素从杂乱无章的迷宫中分门别类地理出了一个头绪.此外,因为他具有很大的勇气和信心,不怕名家指责,不怕嘲讽,勇于实践,敢于宣传自己的观点,终于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有趣的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变化,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门捷列夫根据这个道理,不但纠正了一些有错误的原子量,还先后预言了15种以上的未知元素的存在.结果,有三个元素在门捷列夫还在世的时候就被发现了.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兰,发现了第一个待填补的元素,命名为镓.这个元素的一切性质都和门捷列夫预言的一样,只是比重不一致.门捷列夫为此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科学院,指出镓的比重应该是5.9左右,而不是4.7.当时镓还在布瓦博德兰手里,门捷列夫还没有见到过.这件事使布瓦博德兰大为惊讶,于是他设法提纯,重新测量镓的比重,结果证实了门捷列夫的预言,比重确实是5.94.这一结果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它也说明很多科学理论被称为真理,不是在科学家创立这些理论的时候,而是在这一理论不断被实践所证实的时候.当年门捷列夫通过元素周期表预言新元素时,有的科学家说他狂妄地臆造一些不存在的元素.而通过实践,门捷列夫的理论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重视.

后来,人们根据周期律理论,把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排列、分类,列出了今天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张贴于实验室墙壁上,编排于辞书后面.它更是我们每一位学生在学化学的时候,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课.

现在,我们知道,在人类生活的浩瀚的宇宙里,一切物质都是由这100多种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本身在内.

可是,化学元素是什么呢?化学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人们常说,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砖石”,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还是可以的.然而,化学元素周期律说明,化学元素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互相毫无关联的.这些事实意味着,元素原子还肯定会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里已经蕴育着物质结构理论的变革.

终于,到了19世纪末,实践有了新的发展,放射性元素和电子被发现了,这本来是揭开原子内幕的极好机会.可是门捷列夫在实践面前却产生了困惑.一方面他害怕这些发现“会使事情复杂化”,动摇“整个世界观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感到这“将是十分有趣的事……周期性规律的原因也许会被揭示”.但门捷列夫本人就在将要揭开周期律本质的前夜,1907年带着这种矛盾的思想逝世了.

门捷列夫并没有看到,正是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伟大发现和实践,揭示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扬弃了门捷列夫那个时代关于原子不可分的旧观念.在扬弃其不准确的部分的同时,充分肯定了它的合理内涵和历史地位.在此基础上诞生的元素周期律的新理论,比当年门捷列夫的理论更具有真理性.

【门捷列夫的平生】

1907年1月27日,俄国首都彼得堡寒风凛冽,太阳黯淡无光,寒暑表上的水银柱降到零下20多度,街上到处点着蒙有黑纱的灯笼,显出一派悲哀的气氛.几万人的送葬队伍在街上缓缓移动着,在队伍最前头,既不是花圈,也不是遗像,而是由十几个青年学生扛着的一块大木牌,上面画着好多方格,方格里写着“C”、“O”、“Fe”、“Zn”等元素符号.

原来,死者是著名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木牌上画着好多方格的表是化学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对化学的主要贡献.

门捷列夫生于一位有十七个子女的中学校长家庭,他排行十四.出生刚数月,父亲双目突然失明,接着又丢掉了校长的职务.微薄的退休金难以维持生计,全家搬进附近一个村子里,因为舅舅在那里经营一个小型玻璃厂.工人们熔炼和加工玻璃的场景,对他以后从事与烧杯、烧瓶打交道的化学研究产生很大影响.1841年秋,不满七周岁的门捷列夫和十几岁的哥哥一起考进市中学,在当地轰动一时.不幸总爱跟随贫苦人家.门捷列夫13岁时父亲去世,14岁时工厂遭火灾化为灰烬,母亲只好再次搬家,将成年的女儿们嫁出去,让两个儿子参加工作.1849年春,门捷列夫中学毕业,母亲变卖家产,一心想让小儿子上大学.在父亲的一位朋友的帮助下,门捷列夫进入彼得堡师范学院物理系.只过了一年,就成为优等生.紧张学习之余,还撰写科学简评得到少量稿费.这时他已经失去任何经济支持:舅舅和母亲相继去世.1854年,他大学毕业并荣获学院的金质奖章,23岁成为副教授,31岁成为教授.

使他获得最初声望的是《有机化学》,为了写这本书,他几乎两个月没离开过书桌.年过七旬后,积劳成疾,竟双目半盲.每天从清晨工作到下午5:30,“中饭”后继续工作到深夜.他是在书桌前死去的,去世时手里还握着笔.1869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使他名声大噪,好多外国科学院纷纷聘请他为名誉院士.一次,有个记者问他是怎样想出周期律的,门捷列夫听了大笑:“这个问题我考虑了20年之久,而您却认为我坐着不动,5个戈比1行、5个戈比1行地排列着,突然就成功了?”

诚然,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门捷列夫的格言:“什么是天才?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爱迪生 (1847-1931)

19世纪被誉为科学的世纪,也是以科学的技术化和社会化为突出特征的世纪.科学在这个世纪开始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风起云涌的伟大创新转变成为技术科学的巨大威力.这个世纪的一些科技巨擘继续活跃于20世纪.托马斯·阿尔沃·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就是其中之一.美国《生活》周刊不久前评出的过去1000年的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中,爱迪生名列第一.

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母亲一气之下让他退学,由她亲自教育.这时,爱迪生的天资得以充分地展露.在母亲指导下,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在家中自己建了一个小实验室.为筹措实验室的必要开支,他只得外出打工,当报童、办报纸.最后用积攒的钱在火车的行李车厢建了个小实验室,继续作化学实验研究.后来,化学药品起火,几乎把这个车厢烧掉.暴怒的行李员把爱迪生的实验设备都扔下车去,还打了他几记耳光,据说爱迪生因此终生致聋.

爱迪生是美利坚民族崇尚的那种传奇般的人物——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他早年曾制定双工式和四工式电报系统,发明自动电报帮电机.1877~1879年发明留声机;实验并改进了电灯(白炽灯)和电话.以后又制定了照明系统,并为实现集中供电进行了许多工作.他提出并采用直流三线系统.制成当时容量最大的发电机,并于1882年利用该机建成了第一座大型发电厂.在同时期,作了铁道电气化的试验.1883年发现“爱迪生效应”,即热电子发射现象.在电影技术、矿业、建筑、化工等方面也有不少著名的发明,仅从1869年到1901年,就取得了1328项发明专利.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而被誉为“发明大王”.

爱迪生献身科学、淡泊名利.在研制电灯时,记者对他说:“如果你真能造出电灯来取代煤气灯,那你一定会赚大钱.”爱迪生回答说:“一个人如果仅仅为积攒金钱而工作,他就很难得到一点别的东西——甚至连金钱也得不到!”他一直被称作现代电影之父,可是在电影界人士为他77岁寿辰举行的盛大宴会上,他说:“对于电影的发展,我只是在技术上出了点力,其他的都是别人的功劳.”

爱迪生胸襟开阔、善处逆境.针对自己的耳聋不便,他说:“走在百老汇的人群中,我可以像幽居森林深处的人那样平静.耳聋从来就是我的福气,它使我免去了许多干扰和精神痛苦.”1914年某天晚上,爱迪生的电影实验室突遭火灾,损失巨大.爱迪生安慰伤心之极的妻子说:“不要紧,别看我已67岁了,可我并不老.

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老得不能重新开始工作的.”第二天,爱迪生不但开始动工建造新车间,而且又开始发明一种新的灯——一种帮助消防队员在黑暗中前进的便携式探照灯.火灾对爱迪生就像是一支小小的插曲.

爱迪生造福大众、不畏艰辛.为寻找灯丝,他试验了数千种材料;为试制一种新的蓄电池,他失败了八千次.因此,爱迪生常常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他在80岁时,仍然保持着发明家的精神,坚张地进行着发明创造活动.1927年,他成立了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投入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寻觅化工新材料.81岁高龄的爱迪生成功地从野草中提炼出橡胶,受到人们极高的评价.

1931年10月18日清晨3时24分,爱迪生带着宽慰的微笑,闭目辞世,享年84岁.临终时他坦然地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尽力了;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举行葬礼的那天,全美国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是人们表达对爱迪生无限怀念之情的最隆重的方式,也是人们献给这位伟大发明家的一曲无言的赞歌.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国.他一生科研成果卓著,其中最卓著的是他用实验证实了原子的存在,创立了相对论,并发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生为现代物理学发展做出了卓绝贡献.其最卓绝的成就是他突破牛顿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创立了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领域的相对论.

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自古以来都认为,虽然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它们的运动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但时间和空间都是不受物质的分布及其运动影响的.由此,把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完全割裂孤立开来.天才的物理学家牛顿也相信这一看法,据之提出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观念.爱因斯坦不同意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绝对运动观,从光速有限出发,提出宇宙间的时间同时性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的,如月球上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相对于地球这个参照系来说的.在同时性是相对的基础上,他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概念.因为时间的同时性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的,所以都是相对的;而运动又是与时间紧密相连的,所以运动也都是相对的,孤立地看地球,它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是紧密相连的,所以绝对空间也是不存在的.从而,爱因斯坦把看起来似乎是彼此无关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了起来,使它们成了相互密切联系的对立统一体,于1905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1916年,爱因斯坦又经过10年探索,进一步完成了广义相对论创立工作.广义相对论是一种没有引力的新引力理论,是适用于所有参照系的物理定律.它与狭义相对论不同,狭义相对论仅仅适用于不存在引力的物理过程.研究的是直线、匀速相对运动的参照系;而广义相对论研究的是作任何运动的参照系,既适应直线、匀速运动的参照系,又适应加速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参照系,因而它是相对论大厦的第二层楼房.广义相对论进一步表明,时间和空间并不是孤立的,物质的分布和运动也反过来决定时间和空间的结构.它们之间也相互影响,是对立统一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近代科学技术在幻世纪取得的最重大成果,它导致了古老物理学的彻底革命,完成了物理学第三次理论大综合,进一步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石

科学小故事

科学小 故事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避雷针

富兰克林最著名的发现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在用莱顿瓶进行放电实验的过程中,富兰克林面对着电火花的闪光和劈啪声,总是禁不住与天空的雷电联想 起来,他意识到莱顿瓶的电火花可能就是一种小型的雷电.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必须将天空中的雷电引到地面上来.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大风筝, 风筝顶上安上一根尖细的铁丝,又用丝线将铁丝联起来通向地面,丝线的末端拴一把铜钥匙,钥匙又插进一个莱顿瓶中.富兰克林将风筝放上天空,一阵雷电打下来,只见丝线上的毛 毛头全都竖立起来,用手靠近铜钥匙,即发出电火花.天电终于被捉下来了.富兰克林发现,储存了天电的莱顿瓶可以产生一切地电所能产生的现象,这就证明了天电与地电是一样的 .

在1747年,富兰克林就从莱顿瓶实验中发现了尖端更易放电的现象,等他发现了天电与地电的统一性后,就马上想到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将天空威力巨大的雷电引入地面,以避免 建筑物遭雷击.

1760年,富兰克林在费城一座大楼上树起了一根避雷针,效果十分显著.

科学小故事 爱因斯坦逃学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

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科学小故事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是美国人,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爱迪生将他毕生的精力都用在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上; 而在衣着方面, 从不过多考虑. 当他还是没出名的穷小伙子时, 有一天, 他在纽约大街上遇到一位朋友. ”瞧你身上这件大衣已经破成这个样子, 应该给自己买一件新大衣啦! ”朋友说.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有人认识我.”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 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次, 他又在纽约大街上又遇到了那位朋友. ”哎呀呀, 爱迪生先生! ”那位朋友惊叫起来, ”这回呀, 你无论如何也要换一件新大衣了! ” ”用得着吗?”爱迪生还是毫不在乎地回答, ”在这里, 人们都已经认识我了.”

科学小故事(50字以内)

1、复印机的故事

起初,爱迪生发明的石蜡纸,只是普遍运用于食品,糖果的包装材料上,后来他尝试在蜡纸上刻出文字轮廓,形成一张石蜡刻字纸版,在纸版下垫上白纸,再用墨水的滚轮从刻字的石蜡纸上滚一滚,奇妙的事发生了,白纸上出现清楚的字迹。之后又经过多次的改良试验,1976年,爱迪生开始生产他发明的复印机。一下子,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团体都采用这种蜡纸油印机。由于爱迪生复印机大受欢迎,风行全球,使得爱迪生深切体验到,应该发明人们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东西。

2、留声机诞生

1877年12月的一个夜里,梦罗园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微微颤抖著,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他们听到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录音:玛琍有只小绵羊,毛色白皙像雪样,不论玛琍到哪里,小羊总在她身旁……这项伟大的发明,不用小罐子老师多做介绍,大家都可以了解,它的应用面有多广。法国政府,还因此授与爱迪生爵士的头衔呢!后来,爱迪生又多次改良留声机,直到将滚筒式改成胶木唱盘式为止,这中间可不是一、二年而已,而是历经几十年的不断改进喔!

3、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4、巴斯德

巴斯德(Pasteur,Louis)于1822年12月27日生于法国汝拉省的多尔,他的父亲是拿破仑军队的一名退伍军人,是个以制革为业的硝皮匠.1847年,巴斯德毕业于巴黎师范学院,毕业后,他从事化学研究,研究酒石酸盐的晶体,发现这些晶体并不完全相同,它们有隐蔽的不对称性,一些结晶是另一些结晶的镜像,正如左手和右手那样的关系.他在晶体研究方面的成就,对立体化学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后来,人们发现,巴斯德在采取制备结晶的方法时是很幸运的,要得到分离的两种结晶,必须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而巴斯德完全出于偶然,而采用了这种特殊方法,在他之后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制出大的不对称结晶来.这正如巴斯德所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5、蒸汽机的故事

瓦特是一个智慧非凡的孩子,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对发明创造最感兴趣.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前来做客,正好看到小瓦特坐在炉子旁边发呆,手里拿着笔和纸,地上有许多画过的图。

他好心地说:“小瓦特应该上学了,别光在家用玩耍来打发宝贵的时光了.”父亲莞尔一笑,说:“谢谢你,我的朋友.不过,你还是看看我的儿子在玩什么吧……”原来,小瓦特在设计各种各样的玩具,还画了许多图样,这年小瓦特才刚好 6 岁整,客人吃惊地说:“这孩子真了不起!”

又有一次,家里人全出去了,只留下瓦特一个看门.他呆呆地看着炉子上烧水的茶壶.水快烧开了,壶盖被蒸汽顶起来,一上一下地掀动着……他想:这蒸汽的力量好大啊.如果能制造一个更大的炉子,再用大锅炉烧开水,那产生的水蒸汽肯定会比这个大几十倍、几百倍。

用它来做各种机械的动力,不是可以代替许多人力吗?这就是后来人们传说中的“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小瓦特是这样设想过,只不过真正试制蒸汽机,却是后来的事情。

科学小故事20字

科学小故事

1、钱学森: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只离开祖国。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2、波义耳:当波义向堵住的空气施加双倍的压力时,空气的体积就会减半;施加3倍的压力时,体积就会变成原来的三分之一。当受到挤压时,空气体积的变化与压强的变化总是成比例。他创建了一个简单的数学等式来表示这一比例关系,现在我们称之为“波义耳定律”。

3、牛顿: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4、佩因特:1895年,美国一位推销员吉列偶遇发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赚大钱,想发明一种从从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东西。一天,吉列刮胡子,发现剃刀的刀片正适合这种构想。他设计出种安全剃刀夹持柄,但找不到能制成薄刀片的厂家。到1901年,他遇见机械师卡森,才解决了技术问题,使锄形刀架与双刃可换刀片合成一体,并申请了专利。

5、爱迪生:在爱迪生小的时候,他经常到邻居缪尔·温切斯特的家的碾坊玩。一天,他在温切斯特家的碾坊看见温切斯特正在用一个气球做一种飞行装置试验,这个试验使爱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满了气,一定会升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