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的感悟美文 乡村教师感悟杂记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原创散文:一叶知秋,是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悟和解读

谨以此文献给2021年的教师节

她有一个寓意颇深的名字,蕴含着傲雪斗霜之志,犹如一枝嫣然绽放在陌野山崖的红梅。

如若把父母比喻是一棵大树,那么她就是树枝上一片叶,为父母为家人撑起一片绿荫,清秋寒冬,落叶归根,奉献温暧。

一叶知秋,是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悟和解读。

何俊梅,于读者朋友而言,或熟知,或陌生,近前刚加入印象红磨坊的文学战队,《老屋,那些逝去的点滴记忆》,首发于红磨坊,是她带来的见面礼,当日点阅量突破2000,赢得大家的喜爱和褒奖。从她温文尔雅的文字中,让人看到了正气,读到了励志,体味了人生的艰辛与不易,还有那淡淡的忧伤,久久难忘的乡思乡愁。有谁知,她的背后却有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挺感人的!

何俊梅,出生在长阳、秭归、巴东“一脚踏三县”的梓榔坪这个高山小村。她是我的同村小老乡,生于1988年的小龙女,与我小儿子是小学到高中的老同学,可以说是看着长大的女孩。曾记得,她(他)们那一届学生,读书勤奋努力,在家乡小学上五年级时,遇上班主任是临时代课教师,沉溺于烟酒,每每45分钟一堂课,总是胡滥神吹了事,求知欲强的同学们着急啊,身为家长更是火燎眉毛。无奈之下,向小学校长进谏,得到校方配合支持,及时调整师资,让强有力的杨辉、熊建桥两教师担纲毕业班的重任,小升初时,收效明显。十中中考时,何俊梅、张敏、邓纲、我小儿子等5名同学,顺利考进县里的高中。再后来,何俊梅高考上了大学。

时间的年轮,推进了2010年,刚大学毕业的俊梅,选择回家乡长阳榔坪镇秀峰桥小学,做了一名山村教师。

那是难忘的2015年,俊梅将偏瘫的父亲,年幼的儿子,带在身边,悉心照料。她从教11年,担纲校长重任,从未因自己的家事儿,耽误学生们的一节课,执著坚守,一片丹心育桃李。

“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长阳孝女何俊梅,“孝女敬母葬母”、“背″父执教的佳话,在荆楚大地美名远播,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创造的工作业绩,同样倍受 社会 认可。在何俊梅的带领下,服务于乐园、文家坪、秀峰桥3个大村的秀峰桥小学,近年成功创建宜昌市“区域现代化先进学校”。俊梅先后获得县(镇)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先进管理工作者”、“巾帼楷模″等荣誉称号,近日又被评为宜昌市“道德楷模”。这些荣誉的背后,俊梅不知洒下多少汗水,只是她无怨无悔,甘洒热血写春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常常是挤出时间,做出软糯的主食,爽口的小菜,蒸出一碗鸡蛋,端上饭桌,俊梅一口口的吹凉试温,一勺勺的送入父亲的口中,往往一小碗饭,要喂父亲半个小时。俊梅总是常带微笑,一边讲些轶闻趣事,一边哄着他吃饭。至于其它生活琐事,俊梅料理有条不紊,尽最大努力博得父亲安然一笑。

自从父亲生病后,俊梅的午睡习惯彻底戒掉。吃过午饭,搬出康复器具,悉心呵护父亲伸手臂,练脚力,仔细完成天天如此的康复训练,期盼父亲终有一天会好起来。

“要是父母安好,我当时会在沿海安家,也许过着挺不错的生活。”俊梅苦笑地摇摇头。但她的目光是坚毅的,清亮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埋怨和无奈,阳光的心态感染了旁人。

生在边远山区,从小就对繁华都市有着憧憬的俊梅,上大学来刭沿海城市,梦想中的橄榄枝,似乎触手可及。

从老家反馈的信息中得知,父母经年劳作过度,身体大不如前。孝顺的俊梅,痛定思痛,坚定地推掉了在沿海城市到手的工作机会,风尘仆仆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陪伴在父母身边,杷追逐梦想的机会,留给成绩更胜一筹的弟弟何涌。

“我有何德何能,姐待我超好,既是姐,又像娘……”何涌的肺腑感言,令人动容。俊梅甘当一片绿叶,扶持弟弟这朵红花灿烂绽放。

那是2015年6月,他们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被送进医院,自此之后久卧病榻。次年元月,厄运再次降临,他们的父亲也病倒入院,半边身子不能动弹,语言功能丧失,父母双亲都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祸不单行啊!

沉浸在新婚喜悦之中的何俊梅懵了,本以为幸福的日子,刚敲响她的门窗,未曾想,临门一脚的便是天昏地暗,一下子喘气都很难。

上大学的弟,远在千里之外,千万不能断送他的学业。关键时刻,俊梅只能挺身而出,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只因母亲病情尚不稳定,想方设法付费托付给宜昌长航医院,长期住院护理、治疗。自己亲手照顾重病的父亲,同时尽职尽责完成教学管理重任。6年多啊,2000多个日日夜夜,都在艰难的苦熬中度过。

学校实行大周制,双周假日4天,俊梅首先把父亲的事安排妥当后,还得赶往宜昌探视母亲,亲手给母亲洗洗擦擦,安慰心灵。尽管母亲不能言语,女儿用亲情呼唤,渴望母亲能够收到感应。

2021年的8月是灰暗的,在俊梅的怀抱中,陪伴母亲走完生命中的最后一程,姐弟含泪料理丧事,把母亲的灵魂安放在青山秀水间,希望母亲一路走好,到了天堂没有病痛……

知根知底,一个女人,工作有压力,生活更艰辛,却从不放弃,亲情丶事业双项并重,总是义无反顾,坚强面对,让人一感触尤深;更让人动容的是俊梅年幼的儿子宇坤,那般乖巧懂事,时常一个人学习,一个人就餐,一个人洗漱睡觉,有时还做家务,总是缺失陪伴,甚至多日难见父母的面,乖巧得让人心颤。

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帮助父亲康养训练,在俊梅的精心照料下,父亲已能拄拐、扶墙练习挪步了,父女同心,充满信心,企盼奇迹降临会有时。

古人云:物不经冰霜则生亦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惠不成。逆境中搏击的俊梅,灿若红梅的微笑,温婉面对她的家人和学生,以及同事。大凡女人,总有脆弱无助之时,暗里俊梅也曾流过泪,哭过之后又重振旗鼓,毅然选择承受命运的磨难。故而她深知,家人急需她照顾,学生靠她关爱,学校由她管理,她必须选择坚强!

今秋,艳阳高照。“九一”开学前五日,俊梅带着父亲和儿子,早早地跨进校园,又开始新学期的忙碌。她犹如操场上树木的叶片,撑开一抹葱茏,一片绿荫,金秋时节的秀峰桥小学校园,书声朗朗,溪水潺潺,充满温馨与浪漫。

秋风乍起

落叶哗哗

高处待久了

变换一种活法

静静地垂落

弃之繁华的牵挂

维妙维肖的卧姿

平躺在母亲的怀抱

渐渐与母体相偎相融

低处是至高的位置

我像落下的黄叶

致以神圣的敬意

承蒙长阳人大徐斌先生建言,“来一深度报道″,深度够不上,赶在教师节来临之前,拙一散文。诚挚向所有人民教师道一声珍重,俊梅辛苦了!

观《乡村最美教师》有感六年级、300字

观看了这个节目,其中的情节和镜头令我深受感动,留下久久思索。朴实乡村教师的执着与博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最美乡村教师”那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

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他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第三是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振兴永康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

青春献乡村,丹心育桃李

任米荣,女,1980年5月生,中共党员,语文高级教师,教研组长。工作以来,她凭着对乡村教育的情怀,锐意进取,勇挑重担,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马云乡村教师、陕西省教学新秀、西安市模范教师、西安市骨干教师、周至县教学能手、毕业班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也赢得了同事、家长、学生的赞誉。

一、扎根乡村,以德立身写青春

参加工作以来,任米荣老师一直扎根乡村,多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恪尽职守,以德立身书写青春之歌。同事去培训,她主动要求加课;同事家里有红白喜事,她召集全组前去帮忙;同事参加赛教,她连续听课八节并指导。同事说:“磨课太辛苦了,我有时都想放弃,可一想到我们组长的热情和认真,我就不敢懈怠。”在她看来,帮助别人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幸福,正因如此,她深受同事的敬佩和领导的赞赏。

去年6月份,她做了切割阑尾手术,住院期间,她一想到“中考在即,学生没有班主任会影响中考”就睡不着。学生和家长得知她的病情后,纷纷打电话关心她,让她好好休息,她更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拆线后,她只休息了一天就出院去了学校。学生看到老师一脸憔悴、走路缓慢,非常感动,教室里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考成绩下来时,他班31位学生,考了22个高中。

二、立足课堂,大胆创新促课改

她坚持每天读书,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方法,立足课堂,大胆创新。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改变学生“抓耳挠腮写作文”的现状,她精心设计每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帮学生积累素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她将游戏引入课堂,开展名著故事会、预习大闯关、表演课本剧等活动让,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作为学校课堂改革的中流砥柱,她积极承担观摩课和调研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语文组扎实开展听课评、磨课活动,合力打造学校“语文味”特色,促进了课堂改革,也使她先后获得基本功大赛、微课大赛、白板大赛等多种奖项。

三、默默无闻,关爱留守播幸福

作为班主任,她的带班理念是:让学生超越自己,快乐成长。为此她针对学生每周的进步和问题,搜集时事热点,撰写演讲稿,利用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她的班会课,由班委会成员轮流主持,形式生动,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她关注学生差异,尤其是留守儿童,更是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习成绩一直处于同级前茅。

去年,她班里有位学生叫张凡,内向自卑,经常上网,成绩倒数。得知张凡父母外出打工,张凡由爷爷照顾,擅长打篮球,她就找张凡谈话,帮他客观分析了成绩,鼓励他报考特长生,同时让张凡担任文体委员。随后经常和他交流,询问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张凡上网越来越少,也开始写作业了。学校组织庆元旦篮球赛,她让张凡全权负责;在期末评选“文体特长星”时,张凡全票当选,这些活动都有效培养张凡的自信,使得他的学习步入正轨。在爱的感染下,她和张凡成了朋友,看到张凡考上四中特长生的时候,她更觉得当教师的光荣。20年来,无数个像张凡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她默默无闻的“母爱”滋润下充满阳光,积极向上。学生说,“分在任老师的班里,是他们一生的幸福”。

二十载青春献乡村,一颗丹心只育桃李。我们相信任米荣老师将会以百倍的热情和努力,继续扎根乡村,培育桃李,无愧于“最美教师”的称号。

《乡村最美教师》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乡村最美教师》观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最美教师》观后感 篇1

今天下午我们初三全体教师集中在一起在多媒体观看《乡村最美教师》,虽然视频没有放完就下课了,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直到现在还一直被他们那热衷于,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血所震撼!

我感动于第一位老师——宋玉刚。

从22岁起投身西藏山区教育,把15年青春岁月献给了他所深爱着的藏族孩子。说藏语、吃糌粑,融入藏民生活,他成为藏族学生爱戴的“汉族阿爸”。工作15年来,宋玉刚几乎去过每个藏族学生家里家访。夏日,跋山涉水;冬季,踩冰踏雪,山路崎岖,加上高原缺氧,家访路途漫长而艰辛。日复一日的练习、打磨,四年努力,宋玉刚终于能用藏语表达,跟藏族学生家长交流不再有障碍他是一名汉族老师,完全融入了藏族同胞的群体中。在教育生涯中,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惊天动地,就像高原沙土中顽强生长的“班公柳”,执着、静默、奉献。但,正是这份坚守,更值得我们尊重;正是这份平凡,更让人触动心弦。在祖国的雪域高原,正是千千万万个“宋玉刚”支撑起了基层教育,给大山里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为了教育事业宋玉刚连续五个春秋未回家探望二老。当视频中出现满头白发的父母五年来终于看到自己的儿子,竟抱着儿子失声痛苦,我也禁不住哭了起来。我能感受到老人对儿子的深切思念之情。宋玉刚远在他乡怎能不惦念年迈双亲?可他牵挂着学生和工作,面对两难选择,他每次都选择留下。以至于他和妻子结婚生子都未能在父母身边享天伦之乐。当二老含泪亲自把奖杯双手递给他时,主持人问:儿子这么多年不回家,生他的气吗?老人坚定地说:不生气,希望儿子多培养大学生。

以前总觉得我们学校的老师辛苦,现在想想和宋玉刚老师比起来我们的苦和累算得了什么。所以,今后的我将不在抱怨,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好好爱我的学生,做他们心中美丽的老师。

《乡村最美教师》观后感 篇2

近日观看了《寻找乡村最美教师》令我深受感动,留下久久思索。朴实乡村教师的执着与博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最美乡村教师”那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

(1)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振兴永康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2)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他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3)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

《乡村最美教师》观后感 篇3

9月10日学校组织我们班全体教师观看2017CCTV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观看《最美乡村教师》的过程中我一直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几乎是含着眼泪看完的。“最美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鼓舞了我。在我抱怨学生素质不高的时候,在我工作疲惫喊累的时候,在不远的另外一个角落,还有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还有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比起他们,我觉得自己工作在这样的乡村已经很幸福了。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形象,而对于乡村教师而言,这种光辉更加闪亮,更弥足珍贵!燃烧自己的能量点亮了学生的梦想,陪着学生成长,他们的确是最美的乡村教师。我相信所有的人都被这些最美的乡村教师感动着,最美的背后是无私的付出,最美的背后是时刻为他人着想。那些最美教师事迹的感人之处在于,他们心中都有那份对孩子的真挚而深切的爱,有爱的支撑才会有最美的情感,最美的事迹。最美乡村教师都有美好的理想,那就是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守护乡村教育的基石。据称,中国农村中小学生有6600多万人,这么多学生需要优秀的教师,需要优秀的教育,乡村最美教师从事的是最平凡却又非常伟大的坚守工作,传播文明,开启民智,使乡村教育薪火相传。

最令我感动的是那群年轻的特岗教师,乡村的风光虽然美,但很多地方的教学条件却无法与自然风景相比,条件很差,教学硬件奇缺,师资奇缺,面对困难,特岗教师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坚守,与学生相依相伴,呵护学生成长,克服了重重困难,把青春献给了乡村,献给了一群淳朴天真的孩子,放弃自己繁华都市的生活,放下自己在家仍是宝贝的身份,远离自己的亲人,正是他们的奉献才使一些乡村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得到极大改善,一批批学生才得以从大山中走向外面的世界。特岗教师教师怀着对教育的无比忠诚,对学生的无比疼爱,他们已然成了学生的哥哥、姐姐,他们最牵挂的是学生,学生最依恋的是他们,为了共同的梦想,师生成了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师生一起战胜了困难,战胜了孤独、寂寞,迎来了灿烂的明天。因为心中有爱,有信念,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岁月常在,文化长青,但愿特岗教师们好人一生平安,但愿所有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公平、充裕的教育,背起知识的行囊走得更远。

《乡村最美教师》观后感 篇4

最近观看了“寻访最美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看着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聆听着他们感人的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被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深深感动的落泪了,同时我为我们教育系统中有这样的教师而感到骄傲。真正体现到什么叫“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些诗词在用在他们身上最贴切但是了。

这些教师给人的一种印象能够概括为:执着、奉献。

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生活物资极为贫缺,生活条件艰苦,当应对生活的诱惑也有内心的挣扎,但当应对那一双双渴望知识欲望的眼睛,他们却毅然选取了坚守自我的岗位,在恶劣的环境下教书育人,培育学生,而且是长期在一线工作,更令人佩服的就是他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干了一辈子。

乡村教师他们把自我能够奉献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好多老师把自我的收入也就是养家糊口的钱,都接济了自我的学生。“以雷锋为榜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中去。哪怕只有一位学生,我也会一向教下去的,因为孩子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孩子们。”这是陈银玉的人生箴言,30年来,这把“史上最牛削笔刀”磨了又磨,削了又削,陪伴了500多名大山孩子求知的日日夜夜,让200多名山里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见识了山外精彩的世界。而她的两个儿子,虽然品学兼优,却因为家庭的贫困,不得不含泪辍学。也因为贫困,她虽然身为教师,利用课后或者周末的时光,背上背篓,走村串寨,捡拾垃圾,借“收破烂儿”养家糊口,接济贫困学生。为了自我的学生,放下了自我儿子的上学机会,看完这段事迹令人痛心,也令人动容。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她说的那句话:“垃圾是脏的,但是透过捡垃圾得来的钱是绝对干净的,是能够养家糊口的,是能够用来教书育人的,是能够接济贫困学生的。再苦再累再委屈,我也会在那里一向教下去,因为那里的孩子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在我们的身边却有着这样的老师,我校的吕作友老师带病上班,在这个学期前几周,吕作友老师经常会感到头昏,而且吃欲明显的减少,开始还以为是感冒,就简单在镇医院开点药吃,之后就是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还常会呕吐,这样坚持了两个星期,结果病情没有解决,而且有蔓延迹象看到她这样,老师们劝他到大医院检查,她说:“这一点点小病,没事的,多谢!”最后在她家人及亲朋好友的劝说下,驾着她到江门中心医院检查、治疗,在医院治疗不到三个星期,她忘不了她的学生,忘不了学生那种求知的欲望,带病回到了学校工作,她这种精神难道不是最美的吗?

身为老师的我们就应向“最美老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把自我置之度外,心中只装着学生,为孩子带来无限期望。

《乡村最美教师》观后感 篇5

“人生难得几十年,岂为衣食名利权,唯有丹心共日月,甘将热血抛教坛。”这是2016年全国最美教师轩云湘写的一首自题小诗。这首小诗贴在轩云湘办公室的墙壁上,起初同事们并没有在意,时间长了,同事们被轩云湘爱岗敬业的精神所感动,对照诗中的“甘将热血抛教坛”,就不喊他轩老师了,直接叫他“老抛”。戏谑之中,体现着对他的认可和尊敬。“老抛”也确实像他诗中写到的那样,是个最有人情味的老师,对一个孩子都付出最真诚地关切和鼓励!

2016年最美教师中还有几位非常漂亮的美女教师,她们也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其中一位是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的工科教师禹诚,她是学生的朋友、学生的闺蜜,在自己的教育生涯,始终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乐观的精神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真心地喜欢上这位美女老师。而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美女教师,却有着远大的梦想:那就是要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当主持人问禹老师何为大国工匠时,她是这样解释的:大国工匠就是大中国中有工匠精神的最美劳动者,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要具有敬畏感,并且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

另一位是河南省安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梁琰老师,梁老师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她用她的爱去努力地唤醒每一个特殊孩子,给他们生活的信心和生存的本领,让学生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春风化雨的力量。我想这应该就是大爱无言吧!

最美教师中还有幼儿园的园长,有85岁还在教育一线的博士生导师陈予恕,有科学麦田的播种者王伟平,还有最美的教育团队等等。这些全国教师的优秀代表,正是用他们的行动去告诉人们教书育人这一复杂而又神圣的职责。

看完这些全国最美教师的教育事迹,我感受很深。在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岗位上,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一、拥有爱,传播爱。每一位教师最不应该缺少的就是爱。我们要爱学生,爱岗位,爱教育,爱国家。只有心中有爱,我们才不只是小我,才能成为奉献自己的大我。二、要有积极阳光的心态,有乐观的精神。在这个日复一日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时,我们就应该积极地面对,乐观的化解,把这种向上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学生,真正教育出自信阳光的祖国的花朵。三、要对自己的职业具有敬畏感,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大国工匠也包括教书匠。教书匠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注重细节,追求极致。只有敬畏自己的'职业,才能真正地奉献于它。也只有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才能真正地成为大国工匠。四、要有健康的体魄。八十五岁的陈老先生就是凭着自己健康的身体,一直致力于教育的一线,为祖国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所以为了不给学生少上一节课,我们绝对不能倒。

“人生难得几十年,甘将热血抛教坛。”希望在我退休之时,我的学生能够把这一句话送给我。

《乡村最美教师》观后感 篇6

“美”,已不是单单形容他们的外表了,此刻,他们的坚持,他们的精神,是“美”的最好诠释。没有优越的工作环境,甚至是不算工作环境的地方,没有正常的生活水平,当一切都是困难的,艰苦的,我们所能想到的已不再是工资的优越,我们所希望的是尽早的结束时,我看到的他们,却是不离不弃的守候,守候着他们的职位,守候着一个个孩子的梦想,更为孩子们撑起了另一片希望天地。

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看到的是一名教师,放下了“自己”时的勇气与担当。正是这种放下,使得教育的基础不在是名利,不在是个人追求,而是一步一步得,慢慢得走向人间的大爱与小爱,用心得感受着人与人之间得交流,当他们左手年华,右手倒影时,他们所给予的爱,已然得到了被孩子们爱的回报。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回报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活着,就要活出自己的价值;活着,就要体现自己的价值;乡村教师们的坚守,照亮了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想用自己的爱去捍卫自己的岗位,也想坚守着他们的爱,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乡村最美教师》观后感 篇7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那些感人的事迹让我为自我也从事着教师这个职业而感到骄傲。也让我深刻的明白,最优秀的老师并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用心和生命做了孩子的启明星。

我也是心怀感动的,更是心怀着感伤的。那些最美的老师们用滴水穿石的力量,一点点的托起了大山里的孩子,让大山里的孩子们都拥有了自我的翅膀,走出了大山。而这些最美丽的老师们却随着岁月的流逝像一棵大树一样,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为其他的孩子继续挡风挡雨。这份坚持和隐忍让我为之动摇。

风雨不变的坚持是难得的,那些点点滴滴的岁月,能将一切绚丽的虚华都比较的毫无色彩。“马背上的校长”徐德光,一日一日的累积,为了学生们上学能顺利一些,少走一些危险山路,挥刀砍树砍草,就算手因长时光挥刀而残废了,却还在行走于山间。那一人一马的背影,注定变成最让人为之感动的美丽身影。就是这美丽的身影引领着孩子走出大山,一批一批的孩子,这30载岁月是怎样的强大内心能够支撑着做到的。

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因为平凡,所以伟大更散发光彩。强大的职责感和伟大的奉献精神让这些平凡的老师变得不平凡,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让人感动,而我也不禁开始反思,怎样的生命才是有好处的,才是自我一向在寻找的人生。

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完美的向往,向往着完美的事物完美的生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大富大贵,虽然那也是一种成功,但最美乡村教师带给我们的却是另一种精神上的震撼。这种平凡伟大的生命带给我们的震撼是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的,好似看见了水滴滴在石头上,久而久之便穿石而过,那种激动是让人无法安静坐着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让我们领略了平凡教师的伟大,给了我们精神上无比的震撼。

正因为教师在老百姓心中有着“完人”的形象,因此他们就成了大众对于道德沦丧的一根救命稻草。每当我们看到各种骇人听闻的违法乱纪,道德败坏的新闻,让我们恨得牙根痒痒的时候,都还会安慰自我一句:看看人老师,人家那才叫道德的楷模。中国人尊敬老师,把历史上最著名的老师尊为中国第一圣人,“程门立雪”等典故一向为人所津津乐道,老师在人们心中享有如父母一般的尊贵地位。一句话,教师的地位被人们架起来了。于是乎,一旦老师做了点“凡人”干的事,老百姓的反应就会比一般人干了同样的事要激烈得多。老师的不纯洁,成了冲垮人们道德之坝的最后一股洪水。教师都不纯了?那这社会没法要了!

正人先正己。每一位教师只有自我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才可能取得教育教学活动预期的满意效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要做到“以身立教”,首先要胸怀宽广,做出表率;其次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教重于言教”。

《乡村最美教师》观后感 篇8

这天我观看了吉林省首届“寻找最美教师”颁奖仪式,内心感动不已,他们的名字一次次在我的眼前闪过“杨文纪、董丁戈、胡娜、罗立秋、周繇、曹蓉、黄广银、孙东坤、陈登月、于鹏翔”,他们如乡村的风光一样,美得自然,美得纯朴,原汁原味,芳香醉人,他们燃烧自我的能量点亮了学生的梦想,陪着学生成长,他们的确是最美的乡村教师。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人民教师,我看到同仁们把自我的全部精力和心血抛洒在教师这个既平凡而又光荣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职责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虽然他们来自不一样的地区,有着不一样的工作经历,但是,他们乐于奉献、昂扬向上、扎根农村、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却是相同的,就应说他们是无数耕耘在乡村这个最基层的教师岗位上的佼佼者。他们用青春、智慧、汗水和坚守,数年如一日,“玩命”教书甚至忍受着面临死神病魔的折磨编织着乡村孩子绚丽多彩的梦,这种美丽不是金钱和物质能够换取的,而且完全靠着一种职业精神,“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精神来支撑。

“最美乡村教师”,虽然他们的事迹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做起来却是很难,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则更难。“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这项活动,一方面让我们了解了农村的教育状况,让我们看到还有那么多的教师工作条件如此艰苦,而他们却还是那样的敬业,那样的热爱教育事业,那样的热爱渴望知识的农村孩子们,留给我们更多是感动。

作为一名教师对工作要有强烈的职责感和事业心。教育事业事关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而我们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推进者和践行者,需要牢固树立职责意识,热爱自我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事业上,在工作中做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讲究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衡量自我工作业绩好坏的标准,切实做到教好书育好人。教师这份工作是辛苦的,但更多的是一种付出,是一种奉献,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不图名不图利,做到诲人不倦,怀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因此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他们的“精神”作为标尺,作为镜子,时刻查找自身的不足,不断加强学习,爱岗敬业,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为基础教育事业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虽然我成不了他们,但是他们身上所弥散出的敬业精神和忠诚人格却感动了我,感染了我。从他们身上我找不到倦怠,看到的却是很贴近心的幸福,我想这大概也是自我想要的。

《乡村最美教师》观后感 篇9

《最美乡村教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期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职责,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我奉献青春。

我们参加培训、校本教研,以及外出听课学习等等,就应追求的是自身的专业成长,并非为了外在的荣誉证书,或者外在的功与名。我们就应追求生命本质的东西,专业成长正是内在于我们心灵的财富,专业智慧,专业潜力,专业经验,如金一般的宝贵。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有智慧的教师,比任何荣誉证书都更有人生价值。

也许学习是老生常谈,但学习正是每一个有所成就者的不二法门。谁永远持续学习的热情,谁就能永远持续青春活力。什么时候放下了学习,什么时候就开始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我们常常发现自我失去了读书学习的兴趣,觉得没什么好看了,好像什么都明白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我们开始固步自封了。

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文本解读的潜力,它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潜力,和教学设计的潜力。教学设计的水平是文本解读潜力的直接体现。名师令人惊叹的便是极高超的文本解读潜力,而文本解读潜力背后,则是深厚文化素养的支撑。文本解读三个层次:课文说了什么,课文怎样说的,课文为什么这样说。

提高文化素养,我们已经失去了优势,因为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不是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的,这是无法追回的遗憾。但先天不足后天可补,那就是学习。学习是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的,广泛阅读经典,阅读名著,日积月累,仍可期盼。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文化素养也是,文本解读潜力也是,教学智慧也是。只要我们有心学习用心积累,总能一步一步走得更远,走得更高。

正是一向以来的积淀,才成就这天的你我。我们就应树立一生备课的理念。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打井的精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缺少灵感,缺少的正是灵感之后的坚持不懈!浅尝辄止,见难即退,正是我们不能成为大家的根本症结所在。平庸,就是这样构成的。

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想了之后做出来的。只有想是没有结果的!更重要的是要实践,坚持不懈的实践,不断加以反思的实践!

《乡村最美教师》观后感 篇10

在中国的农村,有6600万中小学生,教育和他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有关,因此也和我们共同的未来有关,寻找最美的乡村教师,激发社会对老师的关注,这对未来是更大的一种推动力。有太多的老师守望在乡村这样的背景当中为我们展现出教师这个职业的美和美丽。乡村教师——扮演着基础中的基础,基础中的铮铮塔尖的角色,他们占据了教师的一大部分,支撑起了民族的未来!

最美乡村教师,美在他们的无私奉献,对学生的热爱,对职业的热爱,他们自己卖豆腐来赚取学生的伙食费,还有的老师又当电工又当木匠,修补桌椅,修补校舍,学习处处都有他们添砖补瓦的身影。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石兰松老师的事迹举例。石兰松是一名壮族乡村教师,在湖面上坚持25年撑船护送学生上下学。他记不清自己在水面上撑了多少个来回,只记得这么多年来已经撑烂了8艘木船。多年来,石兰松和孩子们都有了默契,每天早上6时,他们会准时到水库边碰头。小木船一次最多可以搭7名学生。最多的时候,石兰松要接送12个孩子,他只能来回多撑两趟。为了能准时上课,他早上5点钟就要起床,来回两个小时后才能上课。25年来,数百个孩子坐过石老师的船,从来没有一个孩子在上放学路上掉下水。他们不仅做着老师的工作,还做出了许多许多的贡献,这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在平庸的位置上忙碌一生,还是为更多的人带来光明,我想我有了答案,被感动,要行动!

我是一名师范生,在不久的将来,我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也要像“最美乡村教师”一样奉献自己的力量!

做一名有乡村教育情怀的教师

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拉干小学 赵成梅。作为一名乡村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在面临乡村教育的现状下,要做好乡村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乡村教育到底缺什么?闲暇时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面对教育,我们的态度是要把教育当作一种情怀来做。”俞敏洪老师的良言,让我心境豁然澄澈,他道出了我久觅的教育真谛,那就是教育即是一种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灵状态,一种为他人、为社会、为民族甘愿奉献的心灵境界,是一种对教育的责任和担当。

从大学毕业到选择乡村教育事业。近10年的乡村教育工作。有苦有泪也有感动,有沮丧有失败有也成就。但从没有后悔。其实也就是在这个周末我们天祝藏族自治县城关二小招聘一批老师。于是很多乡村教师都去报名了。我的同事、朋友甚至领导也都让我报名。他们觉得我应该在更大的讲台演绎自己的教育事业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面对种种劝解和“诱惑”我犹豫了纠结了。然而就在这周六互加计划暑期公益教师培训中杨文礼校长,龙云君校长和网红王菲老师的分享中让我再一次坚定了乡村教育的信念,摈弃了那些进城的杂念。

在我看来,每一个乡村孩子都是那么纯净,他们是大山里最灿烂的花骨朵,我要尽心给他们输送养分,静静地等待他们陆陆续续的开放,欣赏他们千姿百态的魅力。我从不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看着自己的学生一天一天健康成长,送走一批一批的孩子,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去看外面的世界。我无比欣慰内心是充盈着幸福的。也感受到了一名乡村教师的乐趣这就是我的教育情怀

在杨文礼校长的分享中应用了马云的话“乡村教育最缺的就是人,想改变的人”。杨校长也说乡村学校更要做有情怀,有思想,有作为和敢作为的校长。

作为一名乡村一线的教师,我从心底里热爱着乡村教育事业、热爱乡村的每一个孩子、甘愿当他们的人梯。在乡村学校我们大量的教师依然有一种执着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就是我们的乡村教育情怀。在这一清贫而又不简单的岗位上,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对乡村教育事业、对学校、对学生的爱心与责任落实到每一件事,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中去,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在我们的爱心与关注下健康成长。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需要一种情怀,一种“面对一丛野菊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种情怀不仅仅是为师者所应有的,更是为师者值得毕其一生去呵护和传递的。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幸运的,因为通过我的努力,已经成长了数百人的乡村孩子。今后,我将继续坚定自己的乡村教育梦想,不断吮吸大家们的思想精华,以身作则,锐意进取,引领学校发展,为教师、学生、家长,乃至更多人的幸福继续砥砺前行。

做一名乡村教育的坚定守护者!

我的20年,见证乡村教育翻天覆地之变迁

我的20年,见证乡村教育翻天覆地之变迁

写在前面:从1978年改革开放40年来,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呕心沥血,奋力投身教育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山东省从恢复高考到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跨越,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省教育改革开放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多项改革举措走在了全国前列。

从1998年,我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从黑屋子、土台子,到现今的一体机、教学楼。从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张嘴的“三个一工程”,到现今的多媒体电化教学。从看书只有几本作文选,到现今的琳琅满目的图书室乃至电子阅读。作为一名20年教龄的乡村教师,我的20年见证了菏泽农村教育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20年前的那个八月,我中专毕业,被分配到牡丹区都司镇郭堂李小学,怀揣着儿时的教师梦走向讲台,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报到的第一天,眼前的校园着实吓了我一跳:学校里只有一间办公室,整个校园里只有五年级的毕业班有一座教室,门的上方还挂着“人口学校”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的牌子。塌了顶的教室斑驳的后墙上依稀可见的“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标语足以说明房子的古老和悠久。

是走,还是留下?让初出校门的我犹豫不觉。但是到最后,还是接过了校长交给自己的几把笤帚和22个孩子,领着他们走向离学校几百米远的一处民房里。

2009年的暑假,为了方便女儿上学,我申请调回了原来的郭堂李小学。学校早已外迁,新建的4排教室里有十多个班,来自周边靳楼小学、张楼小学合并过来的学生已达400多人。仪器室、图书室、微机室、德育室一应俱全,虽说是煤渣的运动场,但开运动会已是绰绰有余。运动场边的垂柳下,是孩子们撒欢的地儿,一溜乒乓球桌前,是孩子们一下课就要去争去抢的地方。

近几年,工作岗位换了又换,从普通教师到少先队辅导员,从副校长到校长,唯一不变的是一名幸福的乡村教师,当孩子们用天真无邪的眼神看着你的时候,整个人都会变得温暖起来。回首教坛20年,虽说有数不尽的酸甜苦辣,但收获更多的是来自学生们给予的快乐、天真和无邪。

从初任教师时的黑屋子、土台子到现在的三层高楼;从初任教师时的“三个一工程”(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到现在的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从没有操场,到土操场,再到现在的标准化运动场;从最初的师资匮乏,到现在各校都配备有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专职教师;从语文数学两科轮流上,到现在的每校都开设有十多门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里也有了合唱队,有了乒乓球队,有了校园艺术节... ...20年间,我有幸见证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变迁。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在爱的园地默奉献,再辛苦也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守望的是祖国的明天。

朱屯小学原来只有一座破旧的教学楼,连一个像样的“土操场”都没有,家长意见大,教师没干劲,一度困扰着学校的发展。都司镇中心校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为朱屯小学新建了一座教学楼和标准化的塑胶跑道,又投资80万对旧教学楼进行了重新装修,更换了新门窗,布置了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

新教育实验在牡丹区中小学全面开展,让参与教育全过程的所有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的最终目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兴业必先兴教。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栉风沐雨,40年奋进求索。40年间,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乡村教育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谨以此文,致敬全国的教育工作者,纪念祖国的教育事业!

刘认银写于2018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