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式教学反思 多项式的教学反思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教学反思简短(10篇)

教学 反思 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反思简短,仅供参考,更多教学反思点击“ 教学反思 ”查看。

教学反思简短1

“碱的化学性质”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虽然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给定实验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缺少学生的自主性,但是这个授课班级是个平行班,如果本节课在设计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许多学生将无法动手。不过由于学生动手有快慢,所以课堂显得有点乱。在教学时,要注意把握住以下几点:

(1)控制好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应给学生合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探究。

(2)本节课的起点较高,难度较大,因此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避免基础较弱的学生不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效率低下。

(3)对练习时间以授课时间的把握不够到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到最后的小结就显得有些匆忙。以后可以在复习小测的安排上少一些内容。

教学反思简短2

酸和碱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一直是个难点,学生一学到此知识都会产生畏惧心理。本节课将教材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调整,重点是介绍常见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特性,将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内容放在酸的化学性质那一节课,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难度不大。此节课这样设计一方面是体现由浅入深,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酸和碱的知识打好基础。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生活中常见的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对比学习、学生亲自观察和动手实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和和教师的分析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强调注意它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在做实验探究三稀释浓硫酸时,考虑到有一定的危险性,由教师亲自演示实验。通过这样的设计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 方法 ,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归纳酸的化学式特点,为下一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简短3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且这个概念也是初高中衔接不上的一个点,初中新课程中对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老师也讲得浅显,但到了高中,又有对溶解度的直接计算,所以很多同学不能适应。因此,初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溶解度这个概念的实质。

如“溶解度”概念不仅定义的 句子 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本节课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中的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设置问题群、应用多媒体、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高 潮迭起。

由于教学任务重安排的内容较多,结果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建议以后再讲本节时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只完成溶解度的定义,第二课时讲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本节课还有一个缺点:师生之间配合不是太好,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跟上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事实而非。

今后上课时要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对学生给予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跟上教师的思路,当然也要注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只顾照着自己的思路走。

教学反思简短4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老师有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个方面上,我觉的自己做的比较差,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去说。其实,听了张英丽老师的课后,我觉的他的实验设计很好,把1、4实验老师做,2、3实验学生做。把比较危险的、比较困难的留给老师,简单的、容易的留给学生,既有了教师的引导又有了学生的.放手去做,效果较好。在我的课堂上,还是老师的主导作用占了主要方面,留给学生去想的、去说的比较少,比方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上就是老师投影出来的,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就是学生在回答问题上,急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往往打断了学生的回答或者是引导学生回答,说到底,学生的思维还是掌握在老师手中,并没有真正做到观念更新。一个问题问出来,往往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问题的指向性不明。所以,通过这节课,我意识到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太低,不能松懈。打造一节精品课是很磨练人的,很能提高人的水平。

教学反思简短5

12日我讲了一节公开课,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颇多,有优点也有缺点,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准备的比较充分。在备课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对知识深挖掘,对这方面的知识做了深入的分析,真正做到重点突出。在备课过程中,我注重了创设教学情景,以一错误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主线,使这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另外,我选的练习题针对性强,层次性强。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找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鱼鳔的探究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探究为手段,复习归纳 总结 知识,力求使化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落实,在落实过程中,真正做教师导、学生学,并且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二、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中,总结出来有“两板”。第一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小黑板“板”。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一点,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给学生留出活动的“天地”。正象赵老师所说的学生是喜欢战的。不要怕学生回答不对,敢于面对学生的错,可以让学生在改错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第二“板”教态板,缺乏激情,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不够热烈。

总之,通过这一节课,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使我自己提高了许多。多谢赵老师给了我这一次锻炼的机会。

教学反思简短6

周一在七(2)听了x的一节数学课,这是第一次听朱老师用小组合作学习上的数学课,我感觉这是我所听的朱老师所讲的数学课中的一节课,课堂上朱老师在落实教研室的126策略与曹校长的四段六部教学法上非常的到位,课堂中既有学生的精彩展示,又有老师的点拨升华,就包括学生的提问也紧扣教学目标,很好的体现了弱者优先的原则,特别是老师对学生讲解过程中的提问非常的有价值,我的感觉是一堂非常高效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讨课。

当然课没有完美的,给挑一点不是毛病的毛病吧:那就是感觉那些主持人有点多余。

通过听她们的课,对我们的合作学习、对我们的数学合作学习,真的是信心倍增!

让我们携起手来,继续努力吧!

教学反思简短7

今天和吉老师交流学习了一下,发现我们学校存在的很多问题他们都全部有过,而且相比之下可以说是比较成熟了,看来课改是需要时间来提炼的。同时因为课改的不成熟也极有可能会导致成绩下降,但成绩下降不是课改的错,就象薛校长说的那是因为你的某些教学细节没有处理好,我们应该反思,真正找出成绩下降的原因再去完善而不是重新回到老路上去,老师讲十分钟其余的时间学生干了什么,应该在学生干了什么上去反思,而不是老师再回到一言堂,总之听了吉老师的课和薛校长的 报告 感触很深,我们应该更加坚定课改的思想不动摇,不断反思共同成长。

教学反思简短8

我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到现在已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内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讨活动。每周都举行听评课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感到受益匪浅。本周四,县教研室一行七人在教研室主任徐以山的带领下来我校进行了教学调研。县教研室主任徐以山作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听了徐主任的报告,有很多的感触,学到了很多。理论来自于实践,学到的东西更多的是需要运用到实践中去。

自我校开展课堂教学以来,我个人以为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还算可以。班内也分成了十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也都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教学过程中也试图多让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听了徐主任的报告后这才发现,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分组。与实际中的其他学校的教师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小组的评建机制与 措施 不是很到位。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只做到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之间的互助做的还不够。学生之间没有很好的做到相互激励。

针对上面的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加强学习,不断的改进小组的后期建设,加强管理,争取学习和活动能有大的进步。

教学反思简短9

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幂的意义引导学生得出这一性质,这一过程比较顺利,效果满意。学生在完成教材中的例题时,正确率较高。为了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也将同底数幂乘法、乘方运算以及整式加减集中运算进行辨析,学生基本上也能辨认清楚。至此,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已经掌握。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同底数幂运算,幂的底数可以是“任意有理数、单项式、多项式”,训练学生的整体思想,学生掌握情况良好。接着对于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逆运用进行探索,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流畅,效果满意,但是在探索将不同底的幂转化成同底数幂进行计算时,感觉学生理解困难。

课后我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觉得主要是因为:“课堂内容安排过多,学生练习不足,精力有限。”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一个运算性质,然学生理解很容易,但是要让学生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有很多问题。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我在备课时就挖掘了很多教材上没有提及但是补充习题当中备受关注的题型。如最后的“探索将不同底的幂转化成同底数幂进行计算”。可是却事与愿违,由于大容量的课堂,造成教师讲解的过多,而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不足,面对运算性质,教师提点固然重要,但唯有自己多练,积累 经验 ,才能提高运算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则要注意难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基本目标,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总之,一节课40分钟,不能求全、求难,而是要关注所有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才扎实,学生学得才牢靠。

教学反思简短10

我上的“三角形”这节课,研究三角形按边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并进行分类。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与同学之间交流,展示自我的过程,是让学生用内心创造与体验学习数学。

教学三角形这节课,探究新知阶段我认为处理得比较好。我主要采用“实验操作法”。为使学生学会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究,采用“引——扶——放”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中体验感悟三角形围成的过程,并感受到学会用科学的数学思维进行有规律地探究,能围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探究能力。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归纳出三角形按边分类及三角形按边特征命名,真正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从中感受、体验到一个探索者的成功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与信心。

最后让学生在猜想中探究、生成。本节课中学生用三根小棒围出了尽可能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为防止知识的负迁移,我提出了猜想的话题: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吗?然后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结论的不同猜想和对正确结果的渴望,再次实验操作,得出不是任意三条边都能围成三角形的,催发学生生成了对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关系正确而又具有个性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三角形中还藏着好多知识,正等待我们去探究。

存在的问题:交流的时间不充分,忽略未成功的学生及弱势群体学生按边分时,交流的时间少,特别是三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没有上学生先说一说,教师再作补充完善。

通过这节课的公开教学,加深了我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的理解:作为教师,应倾心于每一节课,每一篇教案,每一个教学环节…...

教学反思简短(10篇)相关 文章 :

★ 课后教学反思总结10篇通用

★ 简短课后反思与总结10篇

★ 教师教学反思万能模板十篇

★ 学校教学工作反思范本(个人通用十篇)

★ 教学课后反思总结10篇

★ 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报告万能(十篇)2021

★ 语文教育教学反思简短10篇

★ 2021优秀教师教学反思简短

★ 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伟大的悲剧课后反思

★ 核舟记教学反思 核舟记课后反思

代数式教学反思怎么写

导语:代数式教学反思怎么写?什么叫代数式?由数和表示数的字母经有限次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等代数运算所得的式子,或含有字母的数学表达式称为代数式。例如:ax+2b,-2/3,b^2/26,√a+√2等。注意: 1、不包括等于号(=、≡)、不等号(≠、≤、≥、、、≮、≯)、约等号≈。 2、可以有绝对值。例如:|x|,|-2.25| 等。

代数式教学反思怎么写

1、注重学生的双基训练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节课,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相关的概念,然后完成自学检测,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后,学生完成分层练习,巩固对概念的掌握。整一节课基本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线,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学生可以养成自己阅读课本,在相应的教材内容中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但从课堂的实施情况中可以看到,虽然这个教学班的学生基础比较好,起点比较高,但是整个学习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可以说学生是在磕磕碰碰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几个本来并不难理解的知识点,比如“多项式的项”、“多项式的排列”,如果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学习的基础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应该可以自己顺利完成学习,但事实上,必须由老师不断加以点评、分析,学生才能较准确地把握相关语句的含义,说明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还是存在较大困难。这个让学生阅读课文的习惯必须要进一步培养。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难,如果采用讲授的方式,很快90%以上的学生都可以理解、掌握,配以学习卷上的分层练习,学生的双基训练很到位,单纯地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讲授法应该效果更好。但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不知不觉地被忽略了。事实证明,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会自己阅读、分析题意,他们今后的学习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虽然表面上看,这节课采用这种自学模式好像浪费了不少时间,由于老师要不是插入将瓶,导致课堂的时间比较紧张,但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我还是觉得应该采用这种模式,使学生在起始年级开始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应该是有利无害的。这节课是一次初步的尝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以运用。

2、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属于概念介绍型的,在教师的知识层面上看是非常简单、易懂的知识点。我在曾经听过一些老师上相关内容的课时,采用了比较简单的介绍形式,也就是举出一个多项式的例子,然后按照课本的概念,一下子就把的多项式的项、最高次项、多项式的`次数都确定下来了,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差,反应比较慢的学生根本没有办法接受,结果在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多的障碍。

因此,我在学生阅读课本以后,进行点评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以加、减号为分界线把多项式带符号分段的方法解析“项”的概念,然后逐项逐项在单项式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求出各项的次数,解析“最高次项”,进而解析“多项式的次数”。学生在这样详细的剖析中,才能把刚才在课本中阅读到的相关概念慢慢地转化为相应的数学符号,理解这些概念。

所以我觉得,我们上课,不能只考虑要学生学什么,还应该更要考虑学生需要怎样学。作为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生上来,还没有摆脱小学那种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初一的老师在这方面不注意引导的话,就容易出现脱节,造成学生提早出现分化。

这节课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我觉得我是成功的。

3、教学的重构思

结合这节课暴露的问题,如果再次设计这一学习卷的话,在自学指导部分,学习“多项式的次数”时,我会再细化一些,把课堂上我讲解的部分,用脚手架的形式呈现在学习卷上,让学生阅读课本的时候有一根拐杖,这样就可以更大限度的照顾到各层面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学习“多项式的排列”的时候,增设一个例题,让学生有一个规范的样板,学习起来不会造成这些不必要的困惑。

代数式教学反思怎么写

在课堂练习中,给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分层次对学生提出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解答的都很好.

下面我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做的比较成功:

第一,根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淡化概念,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入代数式的概念,显得自然流畅,学生学的轻松,在学习例1和后面的“想一想”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在不断地纠错、归纳、创新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之中,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第二,引出代数式“10x+5y”在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下所表示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三,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不论在例1和后面“想一想”,还是在例2中,学生活动始终是占主体地位.

第四,在课堂练习中分层次安排提问内容,使同学们具有成就感,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代数式教学反思怎么写

第一、能达到我们所制定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例题精讲,并与中考相同或靠近的题目为例,在解题过程中实现三个目标,化解重难点,使学生了解,理解,掌握并应用!

第二、注重基础重在实效题目面对大众,不搞偏难怪。让学生“看起来块块,做起来怪怪”,使学生对此类的题不敢掉以轻心,不敢瞧不起“它”。

第三、进行“小题大做”思想贯彻对于如:计算:

解题前提问:如何解答?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而后我再作答,比较学生刚才他们的思路有何不同。并注:必须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切记应小题大做!不能单有一个答案。

第四、强化书写格式在解题的过程中,我巡视学生的作题情况,对于发现问题作出及时处理以达到规范。

第五、同时也存在几个缺点①有的知识点没有顾及到,②有的学生没有自觉在解决问题,③与学生互动不激烈。

第六、以后的努力①夯实基础②题目靠近中考,让学生了解中考理解中考,实战中考,对其不陌生,觉得中考不过而而。③在授课过程中要精讲多练,多让学生发问,而且也要让学生多多总结,学以致用。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我整理的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篇1

师:同学们,还记得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吗?

生:基本能完整地回答出来。

师:(板书)

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

(1)2ax2+3ax2=5ax4;

(2)6x+2y=8xy;

(3)8x2-3x2=5;

(4)9a2b-9ba2=0.

生:口头回答。

师:给予评价。

师: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直接代入求值法;先合并同类项再代入求值。

生:先在座位上演算第一小题。

师:巡视,指导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1)。

师生:老师分析题目,老师根据学生口头回答的结果板书完整的两种解答过程。

生:体会到合并同类项法则在运算中的地位。

师:请两名学生上黑板分别板书两种解题过程,再次体会合并同类项的好处。

师生:一起评价结果。

生:学生一起朗读题目,然后独立思考。学生将重要信息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师:巡视学生解答情况,并给予必要的知道。特别是给予基础薄弱的学生鼓励,消除他们对应用题的恐惧感。

师:引导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列出式子,剩下的工作就是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化简式子。

生:学生口头回答所列的式子,以及运算结果。

师:提醒学生合并同类项时,第一项的负号不能丢。

师:强调解题格式。

师:请两名学生上黑板扮演解题过程,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生:齐朗读题目,然后独立思考。

师:评讲学生的板演过程。再次强调格式的重要性。

师:强调合并同类项时,各项的系数相加时,第二项的符号是负的。

师生:鼓掌鼓励这两名学生。

师:小试牛刀!哪个同学自告奋勇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生:部分学生踊跃举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

生: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师生:一起评价学生的解题过程。

师:强调知识的灵活应用,特别是在第二题的解答过程中。

师:人往高处爬!我们现在一起来挑战这座“高山”!先独立思考两分钟,然后小组讨论。

生:先独立思考,少部分同学能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道题。

生:两分钟后学生自由讨论一分钟,然后继续解题或检查刚才的答案是否出错。

师生:分享讨论的结果,给予优秀者鼓励。

师:分析题目的内涵,完整地板书整个解题过程。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

师生一起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是在学习了整式的有关概念之后的一节课。整式的加减是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的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渡,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整式加减的知识基础则是同类项的概念及同类项的合并,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从而把整式化简,所以本节课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长期以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变“知识给予”为“教育交往”,变“教程”为“学程”,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各有所得。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拟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生活实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主要过程设计: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和基本数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突出了三个“注重”: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即以实物进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迅速调节到积极状态,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认为同类型的单项式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概念,又通过“游戏”等方式对同类项概念进行辨析,这样可充分揭示同类项概念的'内涵,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特别是[活动8]先是提出“3个人再加5个人得多少个人?”这一通俗易懂的问题,而后进一步提出“3个人再加5张桌子得8个人?还是8张桌子?”这一看似有些荒唐的问题,实际上却突破了合并同类项这一重点难点即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合并同类项时,只能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二)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活动设计,从实物分类、引出概念到概念辨析以及课堂小结无处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需要完善之处

视学生实际情况,如能再给学生练习课本165页例1,然后教师再点评的话,那么就是锦上添花了。因为学生在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后,再通过解决像例1这样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更能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学有所用”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篇3

沙场练兵

一、比一比看谁最快、最棒:

1、-0.4ab3的系数是 次数是 。

2、多项式3x2+2x-3x-4的最高次项是 ,同类项是 ,常数项是 。

3、去括号3a-(2ab-3b2 +4)=

4、与2a-1的和为7a2-4a+1的多项式是

二、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你一定行:

已知小明的年龄是岁,小红的年龄比小明的2倍少4岁,小华的年龄比小红的年龄的一半多一 岁,求三个人的年龄和。

学生抢答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本上做,找一名同学板书。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应注意什么问题?(出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师生互动梳理知识。弄清本章所学的概念、法则和有关的知识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写出知识结构图。

布置

作业P192 6、8、11

板书设计:

回顾与反思

一、知识结构

二、1、整式有关概念注:单次

三、整式加减(注:同类项的确定,去括号的应注意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在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建立知识体系得出本章知识结构图,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注重对知识的总结,更注重对知识形成过 程的反思归纳。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反思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但由于留给学生时间较长,课时感到很紧张,今后要注意改进。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1

知识点:

因式分解定义,提取公因式、应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十字相乘法、求根)、因式分解一般步骤。

教学目标: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方法,掌握利用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分解二次二项式的方法,能把简单多项式分解因式。

考查重难点与常见题型:

考查因式分解能力,在中考试题中,因式分解出现的频率很高。重点考查的分式提取公因式、应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及它们的综合运用。习题类型以填空题为多,也有选择题和解答题。

教学过程:

因式分解知识点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有:

(1)提公因式法

如多项式

其中m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m既可以是一个单项式,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2)运用公式法,即用

写出结果。

(3)十字相乘法

对于二次项系数为l的二次三项式 寻找满足ab=q,a+b=p的a,b,如有,则对于一般的二次三项式寻找满足

a1a2=a,c1c2=c,a1c2+a2c1=b的a1,a2,c1,c2,如有,则

(4)分组分解法:把各项适当分组,先使分解因式能分组进行,再使分解因式在各组之间进行。

分组时要用到添括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5)求根公式法:如果有两个根X1,X2,那么

2、教学实例:学案示例

3、课堂练习:学案作业

4、课堂:

5、板书:

6、课堂作业:学案作业

7、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感受数学知识的完整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动交流的习惯,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难点:领会因式分解的解题步骤和分解因式的彻底性.

3.关键:应用逆向思维的方向,演绎出平方差公式,对公式的应用首先要注意其特征,其次要做好式的变形,把问题转化成能够应用公式的方面上来.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推进自己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观察探讨,体验新知

【问题牵引】

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式.

(1)(a+5)(a-5);(2)(4m+3n)(4m-3n).

【学生活动】动笔计算出上面的两道题,并踊跃上台板演.

(1)(a+5)(a-5)=a2-52=a2-25;

(2)(4m+3n)(4m-3n)=(4m)2-(3n)2=16m2-9n2.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两道题目,并运用数学“互逆”的思想,寻找因式分解的规律.

1.分解因式:a2-25;2.分解因式16m2-9n.

【学生活动】从逆向思维入手,很快得到下面答案:

(1)a2-25=a2-52=(a+5)(a-5).

(2)16m2-9n2=(4m)2-(3n)2=(4m+3n)(4m-3n).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a2-b2=(a+b)(a-b)的同时,导出课题: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平方差公式:a2-b2=(a+b)(a-b).

评析: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a、b,教学中还要强调一下,可以表示数、含字母的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投影显示或板书)

(1)x2-9y2;(2)16x4-y4;

(3)12a2x2-27b2y2;(4)(x+2y)2-(x-3y)2;

(5)m2(16x-y)+n2(y-16x).

【思路点拨】在观察中发现1~5题均满足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可以使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从平方差公式的角度进行因式分解,请5位学生上讲台板演.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解:(1)x2-9y2=(x+3y)(x-3y);

(2)16x4-y4=(4x2+y2)(4x2-y2)=(4x2+y2)(2x+y)(2x-y);

(3)12a2x2-27b2y2=3(4a2x2-9b2y2)=3(2ax+3by)(2ax-3by);

(4)(x+2y)2-(x-3y)2=[(x+2y)+(x-3y)][(x+2y)-(x-3y)]=5y(2x-y);

(5)m2(16x-y)+n2(y-16x)

=(16x-y)(m2-n2)=(16x-y)(m+n)(m-n).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类比过程,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感受因式分解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培养积极的进取意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含义与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感受其作用.

2.难点: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关系.

3.关键:通过分解因数引入到分解因式,并进行类比,加深理解.

教学方法

采用“激趣导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问题牵引】

请同学们探究下面的2个问题:

问题1:720能被哪些数整除?谈谈你的想法.

问题2:当a=102,b=98时,求a2-b2的值.

二、丰富联想,展示思维

探索:你会做下面的填空吗?

1.ma+mb+mc=()();

2.x2-4=()();

3.x2-2xy+y2=()2.

【师生共识】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分解因式.

三、小组活动,共同探究

【问题牵引】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否为因式分解:

①(x+1)(x-1)=x2-1;

②a2-1+b2=(a+1)(a-1)+b2;

③7x-7=7(x-1).

(2)在下列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项,使等式成立.

①9x2(______)+y2=(3x+y)(_______);

②x2-4xy+(_______)=(x-_______)2.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练习.

【探研时空】计算:993-99能被100整除吗?

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教师提出如下纲目:

1.什么叫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与整式运算有何区别?

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选用补充作业.

板书设计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会用平方差分解因式;知道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是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分解因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平方差特点的辨析,培养观察、分析能力,训练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逆用乘法公式的过程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在分解因式时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法或已经学过的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判断因式分解的彻底性。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大家知道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是互逆关系,能否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呢?

大家先观察下列式子:

(1)(x+5)(x-5)=,(2)(3x+y)(3x-y)=,(3)(1+3a)(1-13a)=

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二)探索新知

学生独立思考或者与同桌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①有两项组成,②两项的符号相反,③两项都可以写成数或式的平方的形式。

提问1:能否用语言以及数学公式将其特征表述出来?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5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一.回顾知识点

1、主要知识回顾:

幂的运算性质:

aman=am+n(m、n为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mn(m、n为正整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n为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am-n(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零指数幂的概念:

a0=1(a≠0)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指数幂都等于l.

负指数幂的概念:

a-p=(a≠0,p是正整数)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p(p是正整数)指数幂,等于这个数的p指数幂的倒数.

也可表示为:(m≠0,n≠0,p为正整数)

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2、乘法公式:

①平方差公式:(a+b)(a-b)=a2-b2

文字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②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文字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

3、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定义.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掌握其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解对象是多项式,分解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且积的因式必须是整式,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2)因式分解必须是恒等变形;

(3)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弄清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内在的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因式分解是把和差化为积的形式,而整式乘法是把积化为和差的形式.

二、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

1、提公因式法

(1)掌握提公因式法的概念;

(2)提公因式法的关键是找出公因式,公因式的构成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①系数一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②字母——各项含有的相同字母;③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

(3)提公因式法的步骤:第一步是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是提取公因式并确定另一因式.需注意的是,提取完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致,这一点可用来检验是否漏项.

(4)注意点:①提取公因式后各因式应该是最简形式,即分解到“底”;②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

2、公式法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实质是把整式中的乘法公式反过来使用;

常用的公式:

①平方差公式:a2-b2=(a+b)(a-b)

②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a2-2ab+b2=(a-b)2

合并同类项教案

合并同类项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2、经历观察、类比、思考、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3.经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及运用分配律,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2)同类项的合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把八张卡片分给8名学生,在大屏幕上投影出8张卡片的资料:-5n、6xy、8n、

-7a2b、-xy、2a2b、0.2x2y3、-3y3x2)请拿到卡片的同学根据卡片上的资料找朋友,并和找到的朋友一齐站到讲台前面。

生:(8生活动,其他学生观察。)

生:(观察的学生提出意见)手拿6xy、0.2x2y3两张卡片的同学站在一齐是不正确的;手拿-xy、-3y3x2两张卡片的同学站在一齐也是错误的。6xy的朋友是-xy;0.2x2y3和-3y3x2是一对朋友。

师:(把大屏幕上的卡片,按上头的分组把朋友拖到一行。)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生:因为6xy、-xy所含的字母相同。

师:6xy和0.2x2y3所含的字母也相同,它们俩是不是朋友呢?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字母的指数不相同。

师:x3y2与0.2x2y3是不是朋友呢?

生:也不是,x3y2中的x指数是3而0.2x2y3中的x指数是2。

师:回答得十分好!也就是说相同字母的指数要相同。我们就把满足这样条件的朋友叫做同类项。(板书同类项)

二、讲解新课

谁能把同类项满足的条件再重复一遍?

生: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师:(板书上述资料,并提示学生)确定几个式子是否是同类项与代数式的系数无关,与代数式中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师:(大屏幕投影)确定每组两个代数式是否是同类项?理由是什么?如何把它们改成同类项?(大屏幕投影:2ab2和ab2;-5x2y和2xy2;xy和1.5yx;3ac和3acb;2a2和

-3a3;x和y;-125和3。)

生:(在确定-125和3是不是同类项时有些迟疑。)

师:(指出)数字和数字也是同类项,能够进行运算。

师:(大屏幕投影代数式:(1)3x-1+5x2-1-2x-6x2

(2)8x2-9x4+2x-x4-2x+x2

(3)-xy-y2+3x2+xy+x2-y2)找出上述代数式中的同类项。

(学生交流,教师重点强调找同类项时不要漏掉单项式前面的符号。)

点评:经过一个小游戏出示数学知识的分类题,让学生根据分类情景进行讨论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并归纳出同类项的概念,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并让学生经历了由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使本节课的重点资料得以突破,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三、应用拓展

师:有一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如图求大长方形的面积。

生1:8n+5n

生2:(8+5)n

师:(板书8n+5n=(8+5)n=13n)

师:8n+5n=(8+5)n好似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定律?

生:乘法分配律

师: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每本练习本x元,小明买5本,小华买3本,二人共花多少钱?小明比小华多花多少钱?

生:5x+3x=(5+3)x=8x5x-3x=(5-3)x=2x

师:那么你会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7a2b+2a2b和-xy2+3xy2吗?

生:(计算并交流)

师:以上计算过程叫合并同类项。观察上述计算过程,你能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吗?

生:(讨论)把系数合起来,字母和字母指数合起来。

师:合起来是什么意思?相加?还是相乘?

生:系数是加起来,等号右边的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与等号左边的是相同的。

师:(总结并板书: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师:能否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代数式2a+3;2a+3a+1为什么?

生:第一个代数式不能。第二个代数式中2a和3a能够合并为5a,不能和1合并。因为它们不是同类项。

师:(强调:仅有同类项才能进行合并。)

点评:经过计算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的面积以及买练习本,借助乘法分配律的运算过程,采取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学生相互交流、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根据代数式变换思维角度,联系系数与字母的变化规律进而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四、巩固练习

师:(出示例题:1、a2-a2+6a22、3a+2b-5a-6b

3、-4ab+8-2b2-9ab-8)

师:(总结)要合并同类项首先把代数式中的同类项找出来写在一齐。

生1:板书:3b-3a3+1+a3-2b(1)

=(3b-2b)-(3a3+a3)+1(2)

=b-4a3+1(3)

师:大家共同讨论分析一下有什么不对。

生:由(1)到(2)不是相等的。

师:-(3a3+a3)=(-1)(3a3+a3)=-3a3-a3

与原代数式不符。应当把代数式中各项相加。

生:(订正为):原式=(3b-2b)+(-3a3+a3)+1=b-2a3+1。

师:当x=2时,代数式3x2+5x-0.5x2+x-1的值如何来求?谈谈你的方法。

生1:把x=2代入3x2+5x-0.5x2+x-1中得:3×22+5×2-0.5×22+2-1=21。

生2:代数式3x2+5x-0.5x2+x-1=(3-0.5)x2+(5+1)x-1,再把x=2代入(3-0.5)x2+(5+1)x-1中得:(3-0.5)×22+(5+1)×2-1=21。

生3:3x2+5x-0.5x2+x-1=(3-0.5)x2+(5+1)x-1=2.5x2+6x-1,

把x=2代入2.5x2+6x-1中得:2.5×22+6×2-1=21

师:比较三种做法,哪一种方法简单?

五、检测

师:(回顾反思)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新知识?掌握了哪些新的解题方法。

生:(整理交流)1、认识了同类项。2、学会了合并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的时候带上本身的符号。4、生活中学会了分类整理。

点评:经过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巩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技巧。经过变式练习让学生得以迅速提高、拓展,使学生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最终的小结培养学生的概括本事、表达本事和逻辑思维的本事,并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六、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资料,教材上安排十分简单:从求大长方形面积的问题出发,引进了同类项合并的方法。但我觉得本节课的首要环节应当是让学生认识同类项,那么怎样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认识呢?

我先采用找朋友的一个小游戏导入本节的第一个重点资料理解同类项。经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了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并同类项的学习就比较容易了。在探索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时,我使用了求大长方形面积的例子,又设计了学生常见的买练习本的问题,让学生从具体的、简单的生活实例中提炼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

本节课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本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合并同类项教案(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

(2)会合并同类项,明白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

(二)本事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本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取营造亲切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全体学生进取参与数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助,严谨求实、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2)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本事,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本事,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确定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引出同类项的概念

1、问题:我们到动物园参观,发现老虎与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鹿与鹿关在另一个笼子里。为何不把老虎与鹿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类?能举出例子吗?如:垃圾、零钱、水果及各种产品分类.

2、议一议: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8n和5n3ab和-2ab6xy和-3yx,-7a2b和2a2b5和-3

3、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

(1)两同: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2)两无关: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也无关

(3)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4、课堂检测1: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1)ab与3ab(2)6b2a与2ab(3)3xy与-xy

(4)2a与2ab(5)-2.1与3(6)5与b

二、如果一个多项式中包含同类项,那么常常把同类项合并起来,使结果得到简化,那么怎样才能把同类项合并起来呢?请同学们思考下头的问题?

问题1:

3ab+5ab=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xy-2xy=_______理由是_______

-3a+2b=_______理由是_______

问题2:

不在一齐的同类项能否将同类项结合在一齐?为什么?

例如:试化简多项式3xy-2ab–3+5xy+3ba+5

解:3xy-2ab-3+5xy+3ba+5--------------找出同类项

=3xy+5xy-2ab+3ba-3+5----------加法交换律

=(3xy+5xy)+(-2ab+3ba)+(-3+5)--加法结合律

=(3+5)xy+(-2+3)ab+2---------乘法分配律逆用

=8xy+ab+2----------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问题3:探讨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与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有什么联系?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等于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之和;合并同类项后,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与合并前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同类项法则: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即一相加,两不变)

三、例题1: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2ab-3ab+ab

(2)a–4ab+ab+2ab-5ab+b

(3)6a-5b+2ab+b-6a

方法是:(1)系数:各项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

(2)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注意:

(1)用画线的方法标出各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减少运算的错误。

(2)移项时要带着原先的符号一齐移动。

(3)两组同类项之间用+号连接。

(4)多项式中仅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思考:合并同类项的步骤是怎样

合并同类项一般步骤:

找出同类项,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逆用,合并

课堂检测2:(1)3x+x

(2)2x-7y-5x+11y-1

(3)4a+3b+2ab-4a-4b

例题2:求代数式-3x2+5x-x2+x+1-7x的值,其中x=2。

四、课堂小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