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教学反思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 “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 怎样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1、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新学期刚开学,二年级数学就碰到了难题——长度单位。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有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他们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这对于他们是新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经验了。所以这样的课我希望能做到以下几点:

1、在原来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框架,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很近。

2、纠正老经验的错误认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两者建立联系,能用新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能用老经验检验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于是根据以上的认知我将这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同一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先观察我用不同的标准测量长度相等的彩带,通过发现得出的结论不同从而引发“为什么同样长的彩带,结果会不一样?”让学生感知“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桌合作去验证我们共同得出的结论。

2、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我分三步走:先让学生认识尺子,明确尺子上0到1是1厘米。再让学生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比如1到2、2到3.最后寻找身边的1厘米,比如手指甲、图钉等。借助具体的食物构建好1厘米的长度单位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两物体的长度。因为没有实物投影仪,没有请学生上来演示测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画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只好采取了自己正确示范、学生模仿和自己错误示范、学生纠正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雪深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力估量的教学,在测量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估量。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估量的方法和准确度。

5、是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我主要选用同桌互相合作的方式。一个画好之后,要求同桌再帮他测量一下,以保证对方画线段的正确。

几点思考:

1、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学生经历有多样标准测量物体的经历不足。所以反应在作业中,个别学生在数一个物体有几个正方体的时候就出现了错误。对同一测量标准的必要要体会不是很深刻。

2、厘米和米的混淆。一种是在语言上的混淆,一种是在长度观念上的混淆。

3、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我希望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

长度的测量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长度的测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度的测量教学反思1

本节课表面上看没有多少东西,实际上内容较多,分两个课时应该是可以的。本节课涉及到三个活动,有两个重点:一是长度单位换算;二是刻度尺的使用。

单位换算是容易被忽略的,其实要想讲透,学生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另外它是进行复合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是今后一系列单位换算的基础。基于此考虑,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讲了长度单位的换算。过程是循序渐进,首先从单位台阶入手,要求用科学计数法逐步找到其中规律,然后过度到稍微复杂些的换算。方法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即意义并用乘法写下来,指出单位换算的原则是等量代换,用特殊记号如颜色的区别让学生慢慢理解其换算过程。接着马上练习,并请学生板书,当场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课后作业看,个别学生依然存在些问题,如单位漏写、错写等。另外,在时间单位的换算上,只要略提一下即可,但是“一秒等于多少小时”这样的问题还是会给学生带来些麻烦。

长度的测量教学反思2

《时间的测量》这一单元,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时间一直存在我们的生活,挂钟、机械钟表等计时工具也在日常中使用。第二课时《太阳钟》提及的日晷及利用光影的工作原理在五上第二单元《光与影》中早已涉及,学生并不感觉陌生。

《我的水钟》一节,为了使水钟计时精确,出水孔要尽可能的小,保证水滴匀速滴落,这里我失误了,我要求学生每隔一分钟计时,事实发现,孔打得很小之后,流速很慢,一分钟的水位变化量实在太小,几乎要和第二分钟线画在一起了,所以在第二个班的时候,改为五分钟计时一次。5~8节都和单摆运动有关,一开始学生都只关注到单摆速度大小上的变化而不能关注运动周期次数上的变化,只能在实验中慢慢强化运动次数,数据上感知单摆的等时性。

之后,要求学生做了一个一分钟摆动30次的摆,通过多次试验,明确具体摆长,不同材料的摆长长度略有差异,一般的棉线摆长大概87厘米左右。

长度的测量教学反思3

1、科学探究活动应该在学生的疑问和兴趣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生成。

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不仅因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还应该体现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豪气干和积极的探索欲望,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本课虽然不是实验性活动,但是本课始终让学生在问题和愉快的心境中开展探究活动,“眼力游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生成长度的长短问题,通过问题自然引出测量和比较长度的活动主题,通过学生初步测量后结果的差距,自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准确的测量方法是测量的基础,再让学生探究方法,层层相扣。整个活动教师只是引导者,所有使用尺子的方法和用身体部位来测量的方法都是学生在问题和自主的探究中解决的!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引导他们在探究和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拓展教材,放飞学生探究心灵

人是天生的探究者,当儿童发现另他们疑惑不解或者能引起他们兴趣、激起来他们好奇心的物体和现象时,他们就会发问并想方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长度的测量》这一课设计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用的.方法和单位几个问题,安排了测量身体各部位和用身体部位估量的活动,而测量曲线的长度,测量实际生活中的长度问题课本中没有涉及。测量的课本来就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的更加行贴近生活实际,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中,我吸取教材中的闪光点,并另外设计了探究教室长度和测量曲线长度的问题, 因地取材,测量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问题也在我们身边,更适合学生的思维,所以学生提出用学生用的卷尺来测,或者步测等各种方法,最后教师引导用老师上体育课的大卷尺来测更加准确!另外曲线的长度测量方法上,学生的想法也是丰富多彩的,这不仅让他们学会了测量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尊重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

杜威把教育的本质理解为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获取经验的过程就是实践和探究的过程,教育就是在促进儿童的经验不断改造或改组的过程之中,实现了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学生对问题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我了解到学生在二年级的数学课上,学生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后,教师带领他们进行过一些简单的测量。有了这些经验后学生已经知道了测量一些简单的线段的长度,但是对于身体部位的测量范围和测量方法甚至是曲线的长度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有了此番经验,学生知道去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会想办法怎么把曲线转换成直线来测量,如何测量曲线的长度是学生感兴趣也是以后生活比较实用的。所以不要把学生仅仅局限在教材的狭小范围呢

4、另外一点思考是,如果还有一节课,或者怎么安排教学设计,能不能把距离的测量,大的曲线的测量方法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呢!这是我上完课后多余的一点想法,比如认识地图上的比例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长曲线测量问题!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教师要学会灵活应用和处理教材,学会加工和改造教材,会利用身边的东西,比如教材上是估量一张卡纸的长和宽,我就利用实验记录表格取代了卡纸,同样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节约了教学资源!

长度的测量教学反思4

成功之处:

同学乙的

总结

中能够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了相应的测量工具,把所学的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学习效果较好;同学丁的

总结

中说到了

学习方法

像累计法,控制变量法等这些物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物理的学习很有指导意义;还有一个同学在总结时谈到了拉长的橡皮尺的偏值问题,这些都很好。

失误的地方:

没有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自己讲授的太多,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能够做到开放。针对学生的回顾总结,应该加强物理相信过程的教育,着重做好体验生活这的物理,让生活走向社会,体现sts教育。没有充分体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长度的测量教学反思5

一、建议 :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是初一学生首次接触到的测量的知识,这时学生从前几节课中对“科学”刚有了一些了解和兴趣,但一转入学习测量,许多学生就感到没有趣味,对学习物理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随便摆弄刻度尺,以为没有什么好学的。能否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正确的方向,对以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一)进一步激起学习兴趣

开始学习《科学》,初中学生往往想到那些有趣的现代科学技术,而对长度体积的测量等简单的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因此,帮助学生克服轻视测量的心理障碍,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应设法引起学生对测量的注意和兴趣,从而激起学习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充分运用实验来培养学习兴趣和实际技能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教师的讲解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机会。比如长度的测量这节课有“目测”、“尺测”、“估测”三部分,先让学生目测,结果使他们出乎意料,这对于好奇、好问、好动的学生来说是有吸引力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的积极性。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恰当的引导,可以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并能在这个基础上认识到测量的重要性,获得一定的实际技能。

(三)适当组织讨论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形式

只有教师的讲解和学生默默地实验,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学生好动、好思考,也爱辩论。因此,适当组织讨论,正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能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题目,并正确地进行组织和引导,以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讨论,学生的思维就会不断地发展,得到许多收获,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一时激起的学习兴趣也不会持久。因此,在组织讨论时,必须注意使学生在讨论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当然,脱离学生的原有基础提出过高的要求也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很好地了解学生。

(四)注意实验,观察和抽象思维相结合

测量的重要性,刻度尺,量筒的使用方法,长度,体积单位及其换算,量具的正确选用等知识,都不要生硬地灌注,但也不能只让学生实验而不了解这些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组织学生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维,逐步地领会到这些知识。这样,不仅不会削弱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新的高度。

二.收获

《长度体积的测量》这节课在知识上面应该说没有什么难度,难的是怎样转变教学思路,怎样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转变到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探究式教学。在备课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这种转变的艰难。教学过程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收获较大:

1.要让学生评价学生

2.不要让学生猜测老师在想什么,而是要猜测学生在想什么

3.不要把学生的思路硬是拉到老师的思路当中去,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

4.对学生的想法不要急于作出评价

5.要学会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观点

长度的测量教学反思6

从课本的编写体系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节是靠学生的动手,在自己的动手中获取知识,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中,然后进行相应的讲解或是测试。

这一节教学思想是通过测试长度和时间,教给学生一种探究物体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态度,通过这一节的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的测试方法。

部分内容可以采取讲解的方法,如长度、时间的基本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求平均值,部分单位换算。

有些内容可以采取换算(特别是出现不规则的),误差计算,求平均值,处理数据,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运算,从而得出数据和相关的结论,并亲自体验相关运算。

但是在补课时,部分学生没有书,又挤在一起,所以细讲是不可能的,只能照着课本简单的讲一下,使学生了解这些内容,自己尝试一下再现一下,没有深入探究,学生也是浅尝辄止的,考试估计一塌糟。

长度的测量教学反思7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让同学们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单位之间的关系,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本节的难点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我们将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的问题总结为“五会”:会癣会放、会看、会读、会记。前“三会”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问题,难就难在后“两会”。所以,我在上新课时是这样处理的。

因为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过测量长度的经验,所以我先让学生动手去测量自己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让他们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其实在测量过程中他们都有发现问题,但是他们没有去在意,而是按照已有的经验说出了结果,比如:28.5。将它写在黑板或书上,称之为记录数据。28.5呈现在大家眼前,没有人觉得有问题,那么28.5到底表示的是什么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长度0错”这个结果让他们思考,哪里出错了呢?“我说它就是一个数字,不表示长度1这时就有同学发现没有带单位。以此为契机介绍:我们在记录数据的时候不仅要有数值还必须带上单位。

关于“会读”,就是看刻度尺读数。这里涉及到估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课本没有出现相关介绍。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末端卡在两个刻度之间。问:你们在测量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你们是怎么处理的?(估读)另外:如果末端正处于刻度上如何体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用“0”补位)

但从作业上看,“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还是有部分同学没有注意,还是习惯性的读数。单位也总是有那么几个同学忘写。

长度的测量教学反思8

讲完《长度测量》这节课,认为本课有不少成功之处和值得吸取之处,为了能很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将本课内容作一反思。本课成功之处:

1、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本节课我以常见的长度单位导入。我问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吗?同学们没等我的问题说完就开始议论纷纷了。然后我让一位学生回答以前数学课上遇到过的长度单位。以学过的旧知识引入现在要介绍的新长度单位——微米和纳米,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刚开始难度不能太高,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待时机成熟题目可以难一点,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5分钟内都会专心听课那是不可能的,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提问时,所设置的问题要有梯度,灵活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物理的应用,整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本课不足之处

在介绍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时,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导致学生练习时间过少和一些安排的上课内容没有办法如期当堂完成,不利于对本课教学的知识整体性和知识的熟练掌握。

在讲本课时应多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长度的测量方法,这样能很好的落实生活——物理——社会,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

由于刚开学几天,和学生还不是很熟悉,对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基础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了解得都不透彻,在问题的设置上高估了学生,导致课堂的把握不是很理想。

在小结时,应让学生多调查社会生活中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并设计测量方法,写出可行性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