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总结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分数除法(二)”教学反思

        因为本节课是在分数除法(一)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我以"整数除法和分数除以整数"为引导,并让学生分别说说计算方法,以"温故知新"的方式为学生的知识迁移做好铺垫。

      1.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北方孩子家家都会做饼子。我让每个组的孩子带上四张同样的大饼,第一组的孩子把四个饼子每2张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再让第二个组的孩子每1张一份可以分成几份?第三个组每1/2张为一份,这四个饼子可以分成几份?第四个组每1/3一份,这四个饼子可以分成几份?通过直观操作,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2 . 注重对算理的探究。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根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分饼的情景中,借助除法的意义和图形语言,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发现整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3.作业反馈:易错点一,没有理解好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运用计算法则时,除数没有变成倒数后再参与计算。易错点二,没有很好地理解题意,列式错误。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学反思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又一难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会熟练的运用列方程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3、使学生感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理解并初步掌握方程思想。

针对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运用了一下几种方法: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为了使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我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弄明白几个问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能迅速的找出题目当中的单位“1”?为学生独立解题做准备,提升学生独立能力。

2、鼓励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写等量关系式,运用三种方法进行解题,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得到提高,学生能明白找题目中的单位“1”的诀窍。最初,学生还不会熟练的画线段图,我就问学生:题目中有几个量?它们是什么关系?谁是谁的几分之几?从已知条件中,你找到单位“1”了吗?让学生体会寻找单位“1”在解决分数应用题中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回顾反思,总结方法。

解题完成后,要借助解题的过程,让学生分析解题的方法,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验证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正确,如:一个数的4/5是28,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当我们求出单位“1”后,可以利用单位“1”的数值,计算它的4/5是否是28,如果结果一致说明计算的结果正确。

总之,大部分学生能熟练进行解答,还有部分学生的表现不够完美,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教学的目标,力争按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接下来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范文一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分数与除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而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之所以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绝不仅仅是知识演绎的结果,而是具体的模型、图形、情景等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在设计《分数与除法》这一课时,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以解决问题入手,感受分数的价值。   从分饼的问题开始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当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本课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把1个饼平均分成若干份,商用分数来表示;二是借助实物操作,理解几个饼平均分成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而这两个层面展开,均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设计的。   2.分数意义的拓展与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步。   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   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整节课教学有以下特点:   1.提供丰富的素材,经历“数学化”过程。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是以具体可感的实物、图片为媒介,用动手操作为方式,在丰富的表象的支撑下生成数学知识,是一个不断丰富感性积累,并逐步抽象、建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丰富数学学习材料,二是在充分使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完善自己发现的结论,从文字表达、到文字表示的等式再到用字母表示,经历从复杂到简洁,从生活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经历了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问题寓于方法,内容承载思想。   数学学习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自然就寓于其中;学习内容则承载着数学思想。也就是说,数学知识本身仅仅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就分数与除法而言,笔者以为如果仅仅为得出一个关系式而进行教学,仅仅是抓住了冰山一角而已。实际上,借助于这个知识载体,我们还要关注蕴藏其中的归纳、比较等思想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范文二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它们的商。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是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的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果单纯地从形式上去教学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学生能学得很扎实,但这样一来计算3÷4=3/4的算理往往被忽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是这样来组织教学的:   1.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把一张饼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让学生拿一张圆形纸片代表一张饼,亲自动手分一分,唤起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接着出示要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四人一小组想办法把3张圆形纸片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并让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分的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每人分得1张饼的四分之三,也可以说是3张饼的四分之一,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3/4的算理。   2、使学生清楚为什么要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结果   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我有意识的设计了这样几道练习题。1÷3= 8÷9= 2÷6= 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写在练习本上,比比看谁先算完。结果有的学生一两秒钟就举起了手,而有的学生费了很长时间才写出了计算结果。汇报之后,引导学生思考:1÷3=0.333……与1÷3=1/3 8÷9= 0.88……与8÷9= 8/9有什么区别?学生最直接的回答是:用循环小数表示商计算太麻烦,没有用分数表示快捷、简便。这时告诉学生,以后计算两个整数 相除的商,除不尽时或商里有小数时就用分数表示他们的商,这样既简便又快捷,而且不容易出错。   3、借机引申,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第一次向学生介绍分率与数量的区别。如①“把一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得这张饼的几分之几?每份分得多少张饼?”② "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每段长多少米 "③"把4千克盐平均分成5份,每份重量是盐的总数的几分之几 /每份重多少千克?先让学生明白这三道题第一问求的都是“分率”,分率没有单位,都是把总数看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求其中的一份是总数的几分之一,都是用单位“1”除以平均分的份数得到,如前三道题的分率分别是1÷4=1/4 1÷7=1/7 1÷5=1/5。而第二问都是求每份数量是多少,每份数量是有单位的,都是用总数量除以平均分的份数得到,得数一定带单位名称。前三道题第二问的算法分别是1÷4=1/4(张) 2÷7=2/7 (米)4÷5=4/5(千克)   此处学生理解了分率和每份数量之后,为后面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做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4、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   当学生发现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后,引导学生把数字换成它们的名称: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这时候,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字母a、b表示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多数学生写下:a÷b=a/b,老师拿一名稍差学生的板书出来,故意表扬这位同学。正表扬却突然转身给这名学生作业后面一个大叉号。正当同学们都诧异的时候?问为什么错了?这时几个思维灵活的先叫起来,说到:“b不能等于0!”我马上抓住这个契机,追问:“为什么b不能等于0?”。我继续用课堂中的例题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这块蛋糕的1/4为例,让学生说说这个分数中的‘4’表示什么?”“如果把‘4’换成‘0’呢?”学生恍然大悟: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平均分成“0”份就没有意义了。在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a÷b=a/b(b≠0)”学生经常会忘记,这里的b不能为0。通过这样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所以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的道理。这里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所以分母也不能为0。而是通过分析一个分数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数中的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所以分母不能为“0”的道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虽然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但是它们之间还有哪些区别没有引导学生总结出来。除法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一种运算,是一个算式,而分数既可以表示分子与分母相除的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数值。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范文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教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测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这说明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 所以,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有意设计了两道除法计算题: 8÷9= 4÷7=   学生一看是这样两道除法算式,都松了口气,说:“这么简单的两道题啊!”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男女两组比赛,男生算第一题,女生算第二题。一声令下,男生埋头算起来,思维敏捷的胡雯欣早就知道了答案,根本没有动笔,我示意她不要说出答案。我转了一圈,大部分学生在已经做好的学生的提示下都已经有了答案,只有个别男生还在计算。   汇报后,我引发学生思考:8÷9= 0.88……和8÷9= 8/9有什么区别?学生最直接的回答是:用循环小数表示没有用分数表示快捷、简便。这个导入使学生明白两个数相除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为进一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打下基础。   之后,再出示两个数相除的算式,学生都能够很快地用分数来表示商。   以例题中的1÷3=1/3引导学生发现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后,让学生把数字换成它们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分子/分母。这时候,我让学生用字母a、b表示除法与分数的关系。薛龙凤上黑板认真地写下:a÷b=a/b,我见这个学生写得很认真,马上表扬了她,并要求学生为她鼓掌。正当大家都为薛龙凤高兴的时候,我在她写的算式后面打了个小小的“×”。学生立刻表示不解,刚刚老师夸了了她,现在怎么又给她判“×”。还是几个思维灵活的先叫起来,说到:“b不能等于0!”我马上抓住这个契机,发问到:“为什么b不能等于0?”班上顿时安静下来,谁也说不上来原因。这个难点马上就要突破了,我心里有点小小的激动。我继续利用例题中的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这块蛋糕的1/3为例问道:“谁来说说这个分数中的‘3’表示什么?”有学生举手回答:“把蛋糕看做单位‘1’,‘3’表示把蛋糕平均分成的份数。”“如果把‘3’换成‘0’呢?”学生终于明白: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平均分成“0”份就没有意义了。就这个“a÷b=a/b(b≠0)”学生经常会忘记,这里的b要强调不能为0。通过这样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而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   我觉得这个环节我处理的比较好,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所以分母也不能为0。而是通过分析一个分数的实际意义充分理解分数中的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自然不能被平均分成“0”份。   成功之处有,不足之处也有。课后反思之,对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但是它们之间还有哪些区别却并没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归纳。除法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一道算式,而分数是一个数。这说明课前我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还没有把握住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同时要多查阅资料,以便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范文

2.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3. 新课标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4.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

5.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新课标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而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之所以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绝不仅仅是知识演绎的结果,而是具体的模型、图形、情景等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课标分数除法的教学 反思 ,望大家喜欢。

新课标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范文 一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

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 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快乐。

新课标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范文二

有效的教学设计需要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有效地把握学生认知基础、有效地定位教学目标、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本课教学主要是学习分数除以整数,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方法 。

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有了分数乘法的学习基础,学生们能够很快适应这一课的学习方式,本课的逻辑起点是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因此我从现实中的分数乘法问题和找一个数的倒数引入,帮助孩子们复习前知,当学生体会到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后,再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除法计算的必要性,为后续的学习架好了阶梯。

在准确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后,如何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本课如果仅仅关注学生是否会算了,那是不够的,在设计中,我们还应关注表象后的更深层元素,如:学生们对算理理解了吗?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他们的 学习方法 是否得到增进?他们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态度?等等。因此,在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我的着眼点是不仅使学生会算,更是通过对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们深刻认识这样算的道理,突出“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涂一涂、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 学习态度 ,获取一种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直接反映。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经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充分借助图形语言,将抽象变直观,帮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以及“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方法的合理性。接着变换探索的角度,呈现一组算式,在运算、比较的过程中再次使学生验证操作活动中发现的规律。给学生表达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的空间,如: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法是怎样的?你的想法是怎样的?学生在自主表达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原始体验,再通过教师的适度点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新课标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范文三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 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分数与除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而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之所以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绝不仅仅是知识演绎的结果,而是具体的模型、图形、情景等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在设计《分数与除法》这一课时,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以解决问题入手,感受分数的价值。

从分饼的问题开始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当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本课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把1个饼平均分成若干份,商用分数来表示;二是借助实物操作,理解几个饼平均分成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而这两个层面展开,均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设计的。

2.分数意义的拓展与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步。

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

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整节课教学有以下特点:

1.提供丰富的素材,经历“数学化”过程。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是以具体可感的实物、图片为媒介,用动手操作为方式,在丰富的表象的支撑下生成数学知识,是一个不断丰富感性积累,并逐步抽象、建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丰富数学学习材料,二是在充分使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完善自己发现的结论,从文字表达、到文字表示的等式再到用字母表示,经历从复杂到简洁,从生活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经历了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问题寓于方法,内容承载思想。

数学学习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自然就寓于其中;学习内容则承载着数学思想。也就是说,数学知识本身仅仅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就分数与除法而言,笔者以为如果仅仅为得出一个关系式而进行教学,仅仅是抓住了冰山一角而已。实际上,借助于这个知识载体,我们还要关注蕴藏其中的归纳、比较等思想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课标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相关 文章 :

★ 新课标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 认识除法的教学教师反思

★ 五年级分饼教学反思

★ 数学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 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反思

★ 六年级数学学习心得

小学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篇一:20xx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1、倒数的认识

2、分数除法

3、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解决问题。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法和学法:

练习法、自主探索,合作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篇二:20xx年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单元教学内容:课本28页——47页,倒数的认识和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使学生会解决一些和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推理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总结概括的能力。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分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并掌握模型、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掌握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为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比和比例、百分数打下坚实的基础。单元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习迁移。本单元教材在揭示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提供类比思维材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进行类比,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 2.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探索、理解计算方法。 3.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第一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倒数的认识(教材第28、第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发现活动,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用倒数的意义求小数的倒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二、创设情境

1、师:我们再来玩一种文字游戏,老师说“秦少坤是朱倩倩同学的同桌”,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还可以说“朱倩倩是秦少坤同学的同桌。” 师:老师能不能理解为“秦少坤和朱倩倩同学互为同桌呢? 生:开始有些迟疑,然后回答到“可以”。 板书“互为” 。同学们,我们的民族语言文字有这样的美妙,其实在数学王国也存在着这样的美,我们不妨来试试。。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数——倒数。

三、自主探究

1、出示下列习题。

×=2 ×= 5×=×12=

(1) 指名学生回答。

(2) 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3) 小组内进行交流。

(4) 各组汇报交流的情况。

(5) 师总结归纳: ① 这些算式的乘积都是1. ② 这些算式中分子和分母都打颠倒了。

板书: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学生齐读倒数的概念,理解倒数具备的条件。

3、特殊数:0和1。板书: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四、合作交流

1、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我们刚才认识了倒数的概念,如何去找一个数的倒数呢?

出示例1。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呢?

×=

=

×= 所以,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2)归纳方法:你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板书: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五、拓展应用

(1)完成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六的第1-5题。

六、总结评价

3

第二课时 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材第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试题。 过程与方法: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二、创设情境

三、自主探究

1、出示例1。

2、改编条件和问题,用除法计算。

3、初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师问:如果将一盒重千克的水果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千克,该怎样计算?

学生试着列出算式。

引导观察:这几道算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分数除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它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是否相同?

4、归纳概括分数除法的意义。

4 58

四、合作交流

1、分数除以整数。

(1)出示例1.引导学生分析并用图表示数量关系。

师问: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列式计算。

师问:÷2的结果是多少?这个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内学生折一折,算一算。

(3)理清思路。 思路一:把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也就是。 思路二:把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的是多少。

(4)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五、拓展应用

1、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2、填空。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 ),都是已知( )与( ),求()的运算。

(2)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 )这个整数的( )。

(3)÷5=×()=( )

3、计算并验算。 651115÷3= ÷10= ÷11= ÷30= 1128131289894545121525451545

六、总结评价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5

篇三: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以及解简易方程,学习了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打下了基础,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对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教材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例的应用。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上完成任务了分数加、减、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具体情景,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2、使学生学分用分数除法来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比值和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重点]:1、分数除法的计算;2、分数除法问题的解答;3、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算理;比的应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3、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转化的美妙与魅力。

教学重点:1、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2、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例1的教学挂图;平均分成5份的长方形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吗?(去过)你去买了一些什么东西呢?你有没有过相同的东西买几件的时候?能不能举个例?(指名让学生举例并用算式表示求该例的总价)

二、新知探究: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例1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观察图意,指名口答图意和应该怎样列式。

2、上面的问题能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口答问题和列式)

3、100g=?kg,你能将上面的问题改成用kg作单位的吗?(引导学生将整数乘除法应用题改变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问题和改写后的问题,分析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

联系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巩固加深对意义的理解)课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二)、分数除以整数

1、小组学习活动:

活动⑴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活动⑵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活动要求]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在组内交流:通过折纸操作和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2、汇报学习结果:

活动1学生甲,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个1/5,就是2/5;用算式表示是:4/5÷2=(4÷2)/5=2/5

学生乙,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4/5的1/2,就是4/5×1/2;用算式表示是:4/5×1/2=4/10=2/5;

学生丙,我发现了计算4/5÷2时,可以用分子4÷2作分子,分母不变;

学生丁,我发现分数除以整数可能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活动2:学生甲,4要平均分成3份,不能直接分,我先找出4和3的最小公倍数12,把4分成12份,再把12份平均分成3份,算式可以用4/5÷3表示,4不能够被3整除,这道题我不知道怎样计算;

学生乙,我的分法与前面的同学相同,不同的是:我在计算4/5÷3时,我把4/5÷3转化成4/5×1/3来计算,因为,把4/5平均分成3份,就是求4/5的1/3是多少。

讨论:

1、从折纸实验和计算来看,你发现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2、整数可以为0吗?

小结并板书: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巩固与提高

3、把3/5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3/20?

4、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1/3÷a等于多少?1/a÷3等于多少?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四、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

例1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重多少g?例2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100×3=300g→1/10×3=3/10g 的几分之几?

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子重多少g?4/5÷2=(4÷2)/5=2/5 4/5÷2=4/5×1/2=2/5 300÷3=100g→3/10÷3=1/10g如果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300g水果糖,100g装1盒,可以装几盒? 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300÷100=3(盒)→3/10÷1/10=3(盒) 4/5÷3=4/5×1/3=4/15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一个数除以分数(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画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计算分数除法。

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让学生通过探索知识,从而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5/6÷103/5÷315/16÷2040/39÷26

(说一说,你在计算中如何尽量避免错误的产生?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2、胜利路长1000米,东东走完全程用了20分钟,东东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独立解答并且说明解题依据)

3、2/3小时有()个1/3小时,1小时有()个1/3小时。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3:小明2/3小时走了2km,小红5/12小时走了5/6 km,谁走得快些? 师:已知什么?

生:已知小明和小红各自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

师:问题求什么?

生:求谁走的快些。

师:求谁走得快些?就是比较什么?

生:就是比较谁的速度快。

师: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

生:2÷2/3 5/6÷5/12

2、除数是分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

师:2/3里有几个1/3?2/3小时走了2 km,能不能求出1/3小时走多少千米?

生:2/3里有2个1/3,求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用2 km÷2,也就是2km×1/2; 师:2 km÷2得到的1km,有什么具体的含义?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

生:略

师:1小时里有几个1/3小时,能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了吗?

生:2×1/2×3=2×3/2=3 km。

指导学生观察:2÷2/3=2×1/2×3=2×3/2=3(提示:观察2÷2/3=2×3/2这一步) 师:这儿把除法转化成什么运算来计算?除以2/3=?

生:把除法转化为法来计算,除以2/3等于以3/2。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有语言叙述、用字母表示等都行,只要是正确的都肯定学生的结论)

师:请你观察上面和算式,怎样把除法转化成为乘法来进行计算?你能说出转化的要点吗? 生:1、被除数没有变化;2、除号变乘号;3、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3、学生独立计算5/6÷5/12 订正并板书

:

4、让学生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检验后作答。

三、巩固与提高:

1、31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的后两个小题。

(做完1题后,让学生把每个算式完整地读一遍,然后再完成第2题,第二题要求学生要写出计算过程。)

2、练习八第2题的后4个小题。

(在学生完成此题时,教师指导好思维慢的学生先算出乘法算式的积,再找出两题之间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知识?

2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今天的主要内容吗?

3你认为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尽量避免错误的产生?

五、作业练习:练习八第3、4题。(第3题在学生做完题后,引导学生将题中的4/5改成小数,用小数除法加以验证。)

六: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内容:分数除法的计算

练习目标:

1在理解分数除法算理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运用所学的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练习:

1、计算:

⑴2/13÷2 8/9÷43/10÷3 5/11÷522/23÷2

⑵3/10÷223/24÷26 17/21÷518/9÷713/15÷4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通过计算下面的题,请你想一想,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分数的除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小结: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H这个数的倒数.

二 深入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比较它们的计算方法.

5/6+2/35/6-2/35/6×2/35/6÷2/3

2、

(让学生计算后分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你把你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板书:

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三、解决问题:

练习八第7至8题。

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

第8题学生解答时提示学生需要先统一单位。

小结三道题的共同特点:都是求一个量里包含多少个另一个量,都用除法计算。

四、作业练习:

1、33页第5、9题。

2、 一个商店用塑料袋包装120千克水果糖.如果每袋装1/4千克,这些水果糖可以装多少袋?

五、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例4,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正确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运用学过的知识,解答两步计算的较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两三步式题的正确计算。

2、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 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分数除法的教学 反思 ,望大家喜欢。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范文 一

一、问题展示:

在分数除法这一单元中,主要展示的是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这三种类型的计算 方法 ,其中,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得比较快,学习效果也很好,但是在教学整数除以分数后,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错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在除号与除数的同步变化中,学生忘记将除号变成乘号。

2.在除数变成其倒数的时候,学生误将被除数也变成了倒数。

3.计算时约分的没有及时约分,导致答案不准确。

二、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形成这些错误现象,通过对比分析,可能有一下原因:

1. 教学方法 上:例题讲解分量不够;教学语速较快;学困生板演机会不够多;讲得多、板书方面写得少。

2.学生学法上:受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势,以为每次都是分数要变成倒数,整数不变,从而导致同步变化出现错误;其次,学生听课过程中不善于抓重点,在分数除法中,被除数是不能变的,同步变化指的是除号和除数的变化;最后,学生的 学习态度 和学习习惯也直接影响了本科的教学效果。

三、解决办法

1.增加学生板演的机会,

2.课堂上,对于关键性的词语,要求学生齐读,用以加深印象。

3.辅差工作要求学生以同位为单位,进行个别辅导。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范文二

短短的40分钟的课上完了,但是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却是很多,这从侧面也显现了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还是不成熟,仍然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首先,从整体上来说,这堂课还不够完整。一堂课应该由问题引入——新课探索——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所构成。但是我的这堂课在小结后就匆匆结束了,并且小结进行的也是相当的仓促。显然,在整体布局和时间的分配方面仍需要加强。

其次,在这堂课中,或许是学生的紧张,或许是学生的确掌握的不够,导致出现了很多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我的应变的能力就显的很薄弱,有些问题我不明白该如何的处理,因此只能草草的让其他学生报了正确的答案后囫囵带过而已。而这个问题恰恰是需要自己去着力解决的。学生产生了问题本是展现老师水平的时候,针对错误的答案,可以让学生们讨论“错误的原因”,“正确的该是什么”等等;在措词上也应该尽量避免“对吗?”,“正确吗?”等等看似“疑问”实则否定的话,而应采取“还有 其它 答案吗?”之类的语句,让其它学生去思考。因此,对于这个问题需要更加详细的备课,更加巩固的考虑

再者,在概念的引出之前事实上我只采用了一个例子。但事实上,一个例子,是不具代表性,相反,应采用更多的例子,正例,反例等等,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创造一些错误的题目来让学生判断。而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晰,更透彻的理解这个概念,方便学生最后自己概括出概念。因此,张波老师也建议将概念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上来,放在概念形成之前,作为辨析进行。

另外,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是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引导。我们需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通过老师设计好的有层次的阶梯一步一步自己发现,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做数学”。而不是老师灌输学生接受。

这是一堂非常具有 教育 意义的课,课堂上暴露了相当多的问题,其他老师也给我指出了各种有效的改进方法。相信通过这次机会我会得到很大的进步。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范文三

1.以解决问题入手,感受分数的价值。

从分饼的问题开始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当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本课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把1个饼平均分成若干份,商用分数来表示;二是借助实物操作,理解几个饼平均分成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而这两个层面展开,均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设计的。

2.分数意义的拓展与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步。

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

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整节课教学有以下特点:

1.提供丰富的素材,经历“数学化”过程。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是以具体可感的实物、图片为媒介,用动手操作为方式,在丰富的表象的支撑下生成数学知识,是一个不断丰富感性积累,并逐步抽象、建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丰富数学学习材料,二是在充分使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完善自己发现的结论,从文字表达、到文字表示的等式再到用字母表示,经历从复杂到简洁,从生活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经历了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问题寓于方法,内容承载思想。

数学学习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自然就寓于其中;学习内容则承载着数学思想。也就是说,数学知识本身仅仅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就分数与除法而言,笔者以为如果仅仅为得出一个关系式而进行教学,仅仅是抓住了冰山一角而已。实际上,借助于这个知识载体,我们还要关注蕴藏其中的归纳、比较等思想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相关 文章 :

★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 新课标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 数学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课堂反思3篇

★ 数学分饼教学反思案例精选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案

★ 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反思

★ 五年级分饼教学反思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优秀范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