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简短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篇一:

随着"查字典"这一教学活动的进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已告一段落。回想这一周半的时间,我和我的这48个学生一起经历《我选我》的自我推荐精神洗礼以及主动向身边的好榜样学习的优秀品质;一起了解多睡《一分钟》会迟到20多分钟的巨大差距,明白不可因为一分钟而耽误更多的事;一起跟随作者经历《难忘的一天》知道校园生活中还会有这样紧张、精彩的时刻,它需要我们平时的用心、用功,并且具有沉着冷静应对困难的心理素养。《一株紫丁香》因为是描写教师的诗歌,在教师节那天我们就已经共同朗读学习过,本周只做生字的书写教学。

《我选我》之说话训练三部曲

(一)初步朗读,明了意思。

在《我选我》教学中,我选择了仿照重点语句说话练习训练为语文训练点。课后练习题"我会读"是这样的:

①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②刘爽适我的好朋友。我的好朋友是李爽。

分析以上例句,我认为是要训练学生理解颠倒词序,意思不便的句子形式。课堂上我进行了例句朗读和仿说训练,学生能够轻松应对。例如:我们班的班长是张秦语。张秦语是我们班的班长。

我的好朋友是曲堃。曲堃是我的好朋友。

(二)提高要求,颠倒次序。

出示例句:"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试一试,改变这两句话的词语顺序,让它的意思还跟原来一样。教室里静悄悄的......过了一会儿,杜欣阳举起小手。他站起来声音响亮地说:"教室里静悄悄的,选谁呢?大家都在想。"多好啊!给同学们开了一个好头,赶紧表扬。

"对!就像杜欣阳这样说,把词语顺序调整了,但表达的意思跟原来完全相同。大家再想,还可以怎样调整?"问题抛出去,同学们又陷入沉思,不打一会儿功夫,又有几只小手举起来。

"大家都在想,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

"选谁呢?大家都在想,教室里静悄悄的。"

恩,一个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学生们都为自己能够拥有这样的本领而感到自豪,小眼睛也因为自己说的答案正确而闪闪发光。是啊,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都愿意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

(三)加大难度,提高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加大难度,引入例句: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学生的反映是很热情,但需要他们跳一跳才能够得到。主要难点在第三句上"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因为原句中的第三句形式有所变化,学生感知到了,却难以模仿。后来,我及时调整例句形式改成这样:"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爱劳动,爱集体。"这样一来学生们的仿说练习兴致更浓了,举手的人更多了。经过热烈的说话练习之后,学生在书上写下了各自想说的话,效果不错。

学生习作展示:

我的好朋友是孙伟航。他爱读书,爱打跆拳道。我要像他一样爱读书,爱打跆拳道。

我的好朋友是任璨媛。她爱跳舞,爱画画。我要像她一样爱跳舞,爱画画。......

怎么样?还不错吧!

部首查字法学习之三部曲

语文园地二要求学习"部首查字法",从上周我就开始研究如何教会二年级的学生学会"部首查字法"。

积极筹备

首先解决个人心中的疑虑和困惑,我和同年级组的几位老师共同研究几个大家都不确定的偏旁部首。

1.宝盖头「宀」:缘起于几个班的老师在教"宜"时所讲的宝盖头的第一笔笔画名称不同,我讲的是"短竖",其他老师讲的是"点",究竟是什么么?学生提出质疑。我们几位老师互相讨论莫衷一是。于是上网查阅各种资料,最终在大公报网站上找到依据:①斜点,即是由左上方轻轻地起笔向右下方略重力地顿笔,点的位置应在竖中线上,②左边一点为「左点」,行笔到末端时,要顿笔,③横钩,先横后顿笔,最后向左下方钩出,角度约45度。例字:宝、热、心都有左点。

2.为了更加准确地教授学生有关偏旁部首,我专门上网找到部首名称表,给每一位教师打印一份,大家共同研究。拿到这份表之后,李莹老师提出"隹,作为部首时它的名称是什么?"的疑问,经过查询得出结论为:zhuī

3.四字头和皿字底的区别:在部首名称表上注明这两个部首貌似一样,回忆儿时所学好像又有所区别,因而继续查询,经过进一步了解得知:四字头读wang三声。四即网,象形字。

4.缶:fǒu(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下面是"缶"的本体。"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敲击成曲。本义:瓦器,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2)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说文》盎谓之缶。——《尔雅》

经过一周的学习,周末通过校讯通告知家长周一带《新华字典》做好学习的准备。

艰难混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我们的实战开始了!

首先回顾一年级学过的"音序查字法",再开始新授内容。教学过程呈现:

"老师这里有一个字"陆",你会读吗?"(学生都摇头。)

"我们用什么办法来认识它呢?"

"字典——"(学生很聪明,知道字典的作用,一齐喊出来。)

"有没有人知道怎样查这个字呢?"(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不教。)

教室里举起了大约有六、七只小手,王一淇小手高高举起,让他来试试吧!

"王一淇,你来讲讲。"只见他自信满满地走上台,用只有自己能听懂的语言快速讲述了一遍部首查字典的方法,仔细一听到也对,就是让那些不会查的孩子听得云里雾里,但陈家昊说:"他说得完全正确!"看来他是会这种方法的。其他孩子听懂了吗?大家都点头,于是开始考察课本40页的第一个小蓝点里面的内容,考察结果让我啼笑皆非,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错的,就连平时我认为是专心听讲的优秀学生也是错的,证明王一淇刚才的讲解对于不会使用"部首查字法"的学生来说是没有效果的。这时再组织学生已经为时已晚,没有人你在说什么,只是低着头翻着自己手中的《新华字典》。无奈之下,只能一个一个来观察,一个一个来讲解。很快下课铃声响起,乱糟糟的一节课过去了。咻——终于下课了!这样的课上着真累!

重整旗鼓

第二节语文课重头来过,我打开实物投影,将《新华字典》放在实物投影上,给孩子们

一页一页讲解,这是"音序索引表"是音序查字法用的,这是"部首检字表",第一部分是"部首目录",第二部分是"部首检字表"后面的一厚摞才是字典的"正文"。

举例说明:"两点水"大家数一下,是几画?""两画"很快就数出来了。

"好,请你在这个部分(我用手指着"部首目录"让学生翻到字典的那一页。)找到两画,(学生开始翻找)找到两画之后请找到"两点水",(学生继续低头找"两点水")找到之后看它后面对应的页码(大家很快报出了页码16),别急,先看老师怎样再从部首检字表中找到16页,(我在实物投影上翻找着,学生在下面瞪着小眼睛看着,看我找到16页之后,才开始自己寻找检字表的16页,而不是正文里的16页。小孩子最容易将这两个16页搞混啦!)

接下来找"提手旁""宝盖头""心字底"一个个才算是顺利通关。之后用同样的方法,查找"陆",掌握了"陆"的查法之后开始自己完成quot

;锣""箭""阔"的查阅,多数学生对了,还有个别学生存在问题,又当面解决了一部分。晚上布置作业巩固"部首查字法"完成效果不错。第二天继续课堂查字典,查自己的名字,老师的名字,同学的名字,晚上作业查父母的姓名,查好朋友的姓名。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将部首查字法巩固到位,争取不留后遗症。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篇二: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这是我开学的第二节课,由于之前并没有教过语文,所以在第一节课时并没有着急于对课文的讲解,而是对学生进行了了解。不仅是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也是学生对老师的了解。由于之前教的是英语学科,而英语的教学是相对简单的,但是语文是需要很强的文化积淀的学科,我一直对于能否上好课而担心,总会觉得会教不好孩子们。但是在第一节课过后,我觉得孩子给了我很大的勇气,我觉得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学习如何教、如何与孩子们交流。所以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先去听了其他老教师的课,学习、观摩如何上课。在老教师的带领下渐渐地熟悉如何上好一节课。总之,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摸索。

今天听了高燕飞老师的一节示范课,感受颇多。高燕飞老师经验丰富,从未开始上课班级的纪律还有学风都准备的特别充分,上课伊始不断地鼓励学生,结合图片让学生自己感受词语的语意。语文课底蕴深厚,词意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能够用语言来表达总觉得会减少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样结合图片让学生自己来感受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是很是值得学习的地方。高老师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探究性,给学生几个问题带着问题来读课文,不仅增强了目的性,也能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听了高老师的一节课觉得受益颇深,要想达到高老师这样的水平还要不断地努力。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语文教学,自己渐渐地找到了些许的语文教学的规律。本节课主要讲的各种植物种子传播的方法。但是文章中用植物与种子形象生动的用妈妈和孩子来代替。这样学生更能够接受文章的内容,也愿意来学习课文。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同学们预习效果比较成功,有的同学能够背诵,新词能够认读,同学非常愿意来学习新内容,积极性较高。但是不足之处还是比较明显的:正是由于学生尤其是能够背诵的学生,可能觉得自己都会了一直上课不认真,走神的现象很严重。同时本节课安排了鞋子时间,但是在上课伊始听写生字导致时间上控制不好。这是比较事物的事情,还学在时间掌控上不断加强。

由于之前没进行过古诗的讲课,所以课型主要是在摸索中进行的。但是对于今天的检查情况来说效果并不明显。要求学生能够将《山行》默写过,但是本节课给予十分钟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够将诗进行默写。由于不了解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学习过那些汉字,又由于较多的学生不能够默写,所以采取了老师板书,同学说一字老师写一字的形式重新进行了古诗的教学。这是比较失败的地方,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在古诗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于字的掌握。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对于生字的认读。上课伊始,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画面,一下字就让火热的生活走进了课堂,也紧紧的抓住学生那颗求知若渴的心。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然后出示富有色彩的词语,使抽象的生字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使学生对图画所代表的事物形象与文字符号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感知。同时,我还时时不忘用语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让识字回归生活,让孩子联系生活,多途径识字。而且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边诵读边拍手,学生在诵读与拍手中掌握了朗读的节奏,再有节奏的朗读中记住了本课内容,还兴致勃勃的续编了课文。整节课,孩子们都融入到学习中,自主性被得到充分体现,潜能也尽情

得到开发。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上课伊始我首先进行了一分钟耐力比赛,看谁能够一动不动的坚持一分钟。同学们情绪高涨,有的同学觉得一分钟很长但多数同学还是觉得一分钟很短。接下来就对课文进行解读,总体上来说学生的参与感很强。本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叫元元的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因为他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徒步去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这篇课文讲的事情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

语文园地既不等同于单元中的某一课,又不仅仅是复习课。由于语文园地的作用决定了,语文园地具有承前启后性。语文园地既是对前面一段学习知识的归纳梳理,同时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法等,渗透后面要学习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语文园地二,教学可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两道大题。由于部首查字法是新知,安排一个课时,口语交际、展示台放在第三课时。在进行语文园地教学时,就要注意教学的前后关联,不能只是教授教材,而应学会运用教材来教。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熟知的基础上,明确每道题出题的意图。努力发掘每道题的内在的联系,将教学系统化。因而语文园地的教学更需精心、更需细心。

《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1个是新认识的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所以上课伊始我先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将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及课文下的注解注拼音,让同学能够将课文读熟练。同时通过图片来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阔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欢庆》这首诗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由于课前让学生进行了对《欢庆》的预习,所以上课伊始我就让同学们将自己的对于本首诗感受朗读出来,同学们跃跃欲试,激情澎湃,读的有模有样,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本节课预习非常的到位。接下来经过老师的稍微讲解同学能够很好地掌握这首诗整体情感,同时加深对于祖国大好河山以及祖国妈妈的热爱。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下进行了生字的教学,同学们迫不及待又严格认真的书写新字,可以说本节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纵观第三单元,都是关于对祖国大好河山、祖国母亲的热爱以及对于祖国的自豪感及民族的自信心。北京奥运会过去了很长时间了但是对于北京奥运会造成的对于全国乃至全

球的影响还在继续。正值二年级的小学生也在感受着北京奥运会影响之中。但是对于申奥的艰辛以及申奥成功之后举国欢庆之情确实不了解的。本节课主要讲的就是对于申奥成功之后全国人民的高兴之情。上课伊始我就让同学来说说自己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感想,同学各抒己见。但当老师问道,那你们知道我们是什么时候申奥成功的吗?同学却很迟疑不明白奥运会和申奥之间有什么不同,带着这样一个疑问我们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

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冬天下雪是一件在普通不过的事情,都能够说出雪的特点,还能说出下雪的有趣的事情。但是《看雪》这篇课文主要讲台湾的小朋友不能看雪渴望看雪的心情。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所以在课堂伊始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去过游乐场吗?去过香港的迪士尼游乐场吗?”出示几张游乐场的图片,同学们有的说去过游乐场但是没有去过香港的,紧接着问题“你们想不想去?”普遍都十分想去。让同学体会这种渴望见到为体验过事物的好奇心,怀揣这种心情来学习《看雪》文章。由于同学们都知道雪的不少特点,相对来说课文的讲解就简单了。对于台湾小朋友对于想见到雪的心情,以及老师对于通过看雪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情慢慢渗透到孩子的思想中。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针对课文对话较多的特点,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形式来实现教学目的。由于这是我第一次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同时也是孩子们第一接触这种形式,所以孩子在小组讨论中热火朝天但是当真正表演的时候遇到了角色分配混乱组织性不强,效率低等问题。遇到这个问题我马上将问题点出并将决定色扮演的要点讲解的更为细致,由于第一次让孩子们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孩子们热情高涨听得聚精会神再一次进行表演的时候演的惟妙惟肖,生动逼真,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上台表演。充分相信孩子、发挥孩子的长处这是在往后的教学中加强的地方。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一篇生动活泼的带有很大寓言性的的课文。课文理解上比较简单,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以及随着时间变化小柳树对小枣树的评价来呈现课文。但是在不算短的时间内发现了同学们易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总有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发言。当我点了一位学生起来发言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回答不出。此时环顾四周,没有几个学生在认真倾听这位学生的发言。如果这时要点几位学生站起来复述刚才的那位学生的发言,能讲全的没几位学生。可以说,课堂上有很多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这样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我不断地渗透要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老师,但是效果却不是很好。小柳树和小枣树就是讲宽容别人,不要总看别人的短处,希望孩子们能够真正的做到尊重、宽容。

酸的和甜的是根据俗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演绎而来,在第一课时已经将字词识读,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对于课文的理解,由于课文是由同学们喜欢的小动物呈现的,所以采取了情景表演的形式,对于这个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同学们极具表演欲,跃跃欲试,我也适当的找几组同学来表演,但是还是发现了问题,例如同学在表演,其他同学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没有听、看表演,还是不会去尊重人,很多细节我都关注到了,但是很多次我都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层上,孩子做错就要把制度落实下去,而不能

只顾着赶着课程,总是先整顿再进行课程,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讲课时需要眼睛要盯紧每一个孩子,如果有一个孩子不听就停下来,及时提醒孩子,学会尊重人。

教学语文这段时间来,发现语文课确实不好上。语文老师需要很深厚的语文功底,课上学生会出其不意的问出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往往会把我问住一时不知所措,这时看着学生们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时我就觉得责任重大,而且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上的孩子思维活跃,但是举手的人并不多,一旦同学读错的时候,他们会情不自禁得争先恐后指出。这样就使得读的同学没有勇气读完,课堂秩序也会因此很乱。所以,要在平时阅读的时候多加训练,学会倾听,学会保持安静耐心地倾听,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大胆的发言,从而让生明白这也是在尊重其他同学。要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听。听同学发言时,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可以点头表示赞同,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

今天在学习包以及相关的形声字的时候,我弥补了上次课的缺点,请同学们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字属于形声字呢?孩子们说出了几个。这里是有我的责任的,关于这个知识,我原来没有渗透过。所以孩子们在举例的时候,基本上说的都是以前课上的几个字。印象是深的,可是由于我的失误,对原来的字不太明了。在最近一段时间,我要努力再弥补一些,让学生借此机会把这个定义牢记在心中,以利于更好掌握识字规律,更多的识字。对于成语的掌握我总是对学生没有信心。在进行日积月累一题时,我请大家再说出几个与数字有关的成语,想不到孩子们还说出了:一心一意,一路顺风,二龙戏珠,三心二意,四通八达,四面楚歌,五光十色,六六大顺,七上八下,八仙过海,八面玲珑,九九归一,十全十美。这些都大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我激动对大家说,我没有想到同学们还知道这么多的成语。确约让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虽然我天天的训他们,责怪他们,可是他们却能够给我以外的惊喜。只要给他们鼓励表扬,他们个个坐得笔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愿意做教师或家长喜欢的事情的,他们对我们的看法是十分注意的。我今后要多用用期待的方法了

第五单元主要学习的是谚语,是由第四单元的成语承接下来。但是相对于成语来说谚语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识字五》就是主要介绍了几个常见的谚语。但是对于谚语,学生难理解,对于谚语不熟悉,也不理解,所以我先解释了谚语的意思,即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所以在教学时我先对“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进行解说,让学生先有一个感知,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谚语的意思演示给学生看,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明白了这两句话的意思。多媒体课件扫除了同学们学习中的障碍,为学生们主动学习立下功劳。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形象和直观的感知,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称赞》是一篇很有启迪意义的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小刺猬和小獾相互欣赏、鼓励的故事,在小獾有点泄气的时候,小刺猬称赞了它,使它有了自信,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苹果

香极了,使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十分融洽,富有人情味儿!在教学时我首先问了同学们,你赞美过别人吗?有的同学点头有的同学说没有,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同学们发现小刺猬和小獾之间赞美是多么可贵。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学会赞美别人,懂得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这篇课文,让孩子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节课还是通过了多媒体的运用,但是由于课件中小动物的可爱使得课堂纪律上有些松动,所以在上课中既要保持活泼生动又要使得课堂纪律严明高效。

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加上小学生脑子的灵活记忆力特别的强,所以背诵古诗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但是最大的缺点也在于此,学生只是机械的背,对于古诗的断句、情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所以在早读时就着重的加强了古诗的断句和感情的朗读,《咏鹅》、《咏柳》、《江南》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诗歌,所以首先让同学们尝试着增加感情来背诵,有的同学在朗诵上特别的有天赋,所以在学生自由朗读过后特意找了这几个有天赋的学生让其为全班学生做示范,孩子们模仿性及其强并且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对于古诗断句和感情的练习,所以学生们特别的积极和活跃,在同学为其示范后都能够迅速的掌握诗的韵味。但是有的诗是学生们不熟悉的这就采取了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方法,学生们跃跃欲试,都想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对于古诗的学习其实并不是那么枯燥,找到了学习古诗的新途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从现在开始》是我上的一节典型课例。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由于第一课时时已经将字词习字等重点环节讲解过了,并且学生们听说要有老师来听课所以无论纪律性还是积极性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由于本节课主要是讲狮子大王要选取万兽之王,并且在第一课时时留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到小猴子就不再往下轮了”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来重点讲解课文。所以上课伊始,首先将字词进行了复习,由于课件形式活泼采取了竞赛、游戏的方式所以孩子们激情高涨,在带入课文讲解时能够思维活跃,并且最让我觉得欣慰的是,平常上课走神、不听讲的的乔伟亮课上积极,勇于回答问题,并且还能够有奇思妙想给人很大的惊喜。学生们声音洪亮、回答积极,总体上这节课还效果不错,但是还是有些许的缺点,比如平常上课是不严谨,在本节课上有体现,平常上课的习惯还是要注意。

《假如》是一首简短的小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儿童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在诗句中反复出现“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同学们对于“马良的神笔”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到底马良的神笔是什么。由于现在的儿童动画很少具有就是动画的教育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良的神笔”我找到了就是的《神笔马良》的木偶动画,孩子们看的津津有味,在马良遭到大官的压迫时能够展现同情心,在看到马良用神笔将画画活时,同学们都感到很神奇,都想拥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同时孩子们都感受到了给穷人画画,给需要帮助的人画画的主旨。这对于理解《假如》一课有很大的帮助,朗读这首诗,加上动画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要建立在培植关爱之情的基础上。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

《小柳树和小枣树》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下面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为大家提供参考。

教材分析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学生分析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1、在新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为了这一理念,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让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想知道它们在春天、秋天时有什么不同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用学生会唱的歌曲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教者以启发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回答: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明确初读目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以简单的问答,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并想办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3)开火车认读生字。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帮助不会认的同学想办法认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培养团结合作和竟争意识。]

2、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设计意图:抓住事情的过程,体会重点人物的特点。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注重展示从对内容的理解到对人物品质的认识过程。]

(2)略读分析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你喜欢哪几句话?读给大家听,要读出感情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3)学生自选角色,有感情地表演出来,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同?感悟小枣树说的`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柳树: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小枣树: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色的研读,力求突出重点,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4)读了课文,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胆说出来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3、精读课文,加强语感。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们准备抓住哪些语句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表现出来呢?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拔、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重点词语,观察插图,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性格对比,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朗读并表演出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情感。]

三.拓展与巩固

1、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巧用课文抓住文中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文中人物的优缺点转移至现实的每个人身上,使德育落到实处。]

2、巩固会认的字

游戏:听音出示字卡。(教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3、总结谈话: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却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我们是不是要学习小枣树的高尚情操啊?

四.作业设计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课后朗读全文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吧!

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文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并通过课文让小朋友们明白一个道理,具有很强的育人意义。但在学习中小朋友们对小柳树是非常熟悉的,而小枣树小朋友们却不太了解,但在学习中并没有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困难。我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对比中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之处,初步感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有许多的遗憾,但也有不少的收获,当2然这里的收获有来自学生的成长,也有来自老师们指导与自己的反思与感悟。

教学片段

(一)、导入

1、出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图片。

小明家院子里有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出示课题),它们两个是邻居,也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突然有一天,它们说起话来啦!想听听它们说了些什么吗?那说竖起你的小耳朵。

[这样的导入深深地吸引住了小朋友们的注意,而且与课文内容的童话色彩相符合,起到了很好的导入效果。]

(二)、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思考小柳树和小枣树说了些什么?

生A:春天小柳树很骄傲,秋天小枣树结了许多枣子。

生B:比谁漂亮这。……

2、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看看它们到底谁漂亮?

生A:小枣树漂亮,因为它结枣子。

生B:小柳树漂亮,到了夏天可以乘凉,一到春天就长叶子。

生C:一样漂亮。……

3、再读课文,找找他们各自漂亮在什么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找出句子读读说说,体会感情,指导朗读。并在黑板上板画生长过程和板书。

生A:小柳树先长叶子,小枣树还是弯弯曲曲的。

生B:又细又长。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生读句子)那小枣树呢?

生B:才长出小小的叶子。

生C:小柳树春天长叶子,小枣树秋天结枣子。

师:那小枣树结枣子时,小柳树怎么样呢?(生读第5、6段)

你还发现他们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生D:小柳树在赞美自己。

师:为什么这么认为?(生读第三段中的句子)理解“浅绿色的衣服”。

还有哪些地方小柳树觉得自己了不起的?(指名找句子读一读,感情朗读)

4、我们找到了那么多它们的不同之处,现在你觉得谁最美?

那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之情,一起把课文读读吧?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们阅读理解能力是不错,手别有一些小朋友能力比较全面概括地回答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为了让学生多读课文,而硬塞了一个再读课文,其实我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说:“他们真的`一样漂亮吗?请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不同意的也说说你们的理由。”这样小朋友们就能自觉地去读课文,不会让人感到生硬,小朋友们积极性主动性也就发挥出来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为了体现学生的民主,而放弃了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使得课堂不那么井有条,也使有些点上的训练把握得不够到位,如小柳树和小枣树对话的感情朗读。]

(三)、识字教学

1、小朋友们的课文读得不错,不知道小朋友们在读课文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呢?

2、来小朋友们都已经与它们交上朋友啦,那同桌互相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3、出现出示一家人在枣树下吃枣子图,枣子上带有生字。

你们看,小明一家在院子里打枣子,吃枣子,多高兴啊!我们也一起来打打枣子吧!

认读生字

[读了课文之后小朋友们都沉浸在课文中,对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打枣子吃枣子充满羡慕之情。这时候我让小朋友们来摘枣子,即迎合了小朋友们情感又完成了学习任务,小朋友们积极性极高。在教学中由于时间没有按排好,使得这一环节比较仓促,学生涉及的面不是很广,而且这一环节中出现真的大红枣作为奖励,学生的体验会更真切,兴趣会更高。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时我由生活中常见的小柳树和小枣树入手,从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来引发学生探索课文内容的兴趣,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识字”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识记生字的方法,可以有意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生生互动,以及组间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指导学生写字时,以学生自主识记为主,教师适当进行点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注意到每个字的重、难点笔画,对于难写的字,教师的范写可以使学生对生字的间架结构掌握得更加熟练,在书写中会更加注意。

在小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氛围之中,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文,既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学完自己小组的一部分,还能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中,运用评比的形式,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的,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此气馁,也不因为自己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从而将小柳树的得意和小枣树谦逊做对比,使孩子们明白“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与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解释得一清二楚。

在具体教学时,我主要从三方面来引导:两种树的生长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小柳树前后的不同表现,然后用文章中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来丰满教学,通过创设自主、民主的学习氛围来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借用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孩子进入情境,再用朗读和表演展示他们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的理解与体会,不约束,不灌输,这样一来孩子们在阅读时就有了个性化的表现。

一、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枣树和柳树。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柳树和枣树吗?请大家说说自己了解的柳树和枣树

生:春天柳树很漂亮,有长长的枝条,小枣树树枝光秃秃的。

生:秋天,小枣树就结枣了;而柳树却不结果。

生:春天柳树发芽,柳条就象小姑娘的辫子,柳叶就像头发上的发夹。

生:小柳树有假活现象,小枣树有假死的现象。

……

(反思:情感预热,发散思维;让学生的认知源于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二、学生闭眼,伴随音乐,教师绘声绘色简述。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留出30秒左右的思维空间,任其发挥丰富的想象。)

师:听到什么了吗?

生:什么也没听见。

师:再听听看!然后音乐开始,教师绘声绘色简述。“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柳树便成了春天的使者,它挺起细腰,最先向人们奉献绿色。在微风中它披着飘逸的长发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可是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仍是光秃秃的。刚开始,我也感到很奇怪,可是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小枣树是想把自己的营养保留下来,秋天能结出又大又红又甜的枣子奉献给人们。多么优美的柳树,多么可爱的枣树,老师最爱这枣树和柳树。。。。。。”你们听懂了什么?

生:小枣树不长叶子是要把营养留给秋天的枣子。

生:枣子很大很甜。

生:老师最爱小柳树和小枣树。

生:老师喜欢小柳树的美

生:老师喜欢小枣树的枣子很甜。

过渡:多么可爱的枣树和多么优美的柳树,可是有一天,在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件事。你们想了解他们之间的故事吗?

(反思:创设情境,定向思维,用童话的形式将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生活”,让学生主体先处于情感阅读初级阶段,这种意境美是符合低年级学生主体参与的认知规律。确定了 语文 学习目标之后, 语文 教学设计首先关注的应该是课堂教学结构,其结构安排应该以学生的思维定向为主线,以思维定势为纽带,处理好动与静的节奏、主动探究与自主意义建构的学习方式、学生阅读理解作者与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与深度。其情境创设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集中思维,而不能牵强附会的直接从本课“首段”切入。如果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就会找到“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身边的生活美景”,虽然有所不同,但学生的思维却肯定会迅速集中,学生情感自然被预热。抓住这一关键心理时机,接着设计:学生闭眼、音乐伴奏、教师伴随着本课简约的故事表演述说,学生也会进入意境、初步进入“本课美景”,这样设计情境不是走过场,不是为了简单的兴趣而矫揉造作的设计或矫情华美的喧染。它是定向学习思维,为深入学习课文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默读这篇童话故事,开始默读时,请注意要求:我们要求1分钟之间要读400字,注意不要错读、漏读,你们想不想测试一下?(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计时)

(反思:自读自悟,主体理解。这正是阅读教学的“基点”和“归宿”,也是学习主体心理需求的“兴奋点”和“制高点”,更是传统教学的“问题点”。在上一环节优美的遐想氛围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品味课文中美好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学生阅读理解作者受情感和基础的制约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和深度,但 语文 教学设计不能想当然,片面地把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和深度按部就班的强行带着学生分段分层学习课文。第三环节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教学功底与备课深度的综合运用“竞技场”,更是学生自主、主动阅读学习与理解的实践环节,如果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过分牵引学生学习思维,学生被动的学习教师硬塞给的知识点,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如果让学生在前一部分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再提出快速阅读(每分钟轻声读400字左右)、把握全篇的要求,学生就会读得入神,紧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有问题的自然段,“中间开花”或“头脑风暴”,由此选择阅读的突破口,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又游刃有余的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备课深度,阅读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有问题的段落研读。

师:现在我们再把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最感兴趣的段落画下来,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你从这些词、句、段中知道了什么?为什么喜欢它?

(反思: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思维为突破口;头脑风暴,富有个性化理解,又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选准“切入点”和“扶引点”)

五、选择阅读的突破口,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师:谁愿意把喜欢的词,句,段与大家共享。

生:我喜欢整篇故事,我从中知道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长的美就看不起别人,就骄傲。

生:我喜欢“小柳树在微风中得意地跳起舞来”这一句,我知道了小柳树很骄傲。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骄傲?请表演一下。

生:从“得意”一词。

师:可以换一什么词?

生;“得意”可换成“骄傲”“自豪”“高兴”

师:谁能把小柳树骄傲的样子读出来。(生骄傲地读此句)

师:还能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柳树骄傲了?

生:“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生:“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师:小柳树为什么要骄傲?

生:因为小柳树比小枣树美,所以小柳树就骄傲了。

师:小柳树外形美在哪里呢?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

师:小柳树的外表那么美,小枣树的外形怎么样呢?

生:小枣树的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生:春天来了,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请学生说说“光秃秃”。)

师:春天来了,很多植物都发芽长叶,可是小枣树却是光秃秃的,你们感到奇怪吗?小柳树也感到十分奇怪,谁能告诉小柳树,春天小枣树为什么不长叶子?

生:小柳树,你可真是井底之蛙。小枣树非常聪明,它是想把把营养和水分留给秋天的枣子。

师:小枣树和小柳树除了外型不同,还有什么不同?从课文中找一找。

生:小枣树结果,小柳树不结果。

师:小柳树看到小枣树结果子,它对小枣树的态度有没有变化?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

生:小柳树的.态度变了,我从“以前我总是说枣树不好看,这次她该说我啦!”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读出悔意)

师:小枣树有没有像小柳树那样嘲笑小柳树,它是怎么说的?

生:小枣树温和的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的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帮助学生理解“温和”,并引导学生怎样温和地读。)

师:你们从小枣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小枣树不骄傲,没有嘲笑小柳树不结果。

生:小枣树反而赞美小柳树的优点,长处。

生:做什么事情不能说自己漂亮而说别人不好看,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能只看外表。

师: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态度有没有改变?它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不能再骄傲了?

(反思:主体阅读,主导指引,教师充分体现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学生主体思维主动理解有了用武之地。学生阅读理解作者的情感角度和深度与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和深度在这里得到有机结合,并随时将出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智慧的火花交相碰撞,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互动佳境。)

六、在感悟的基础上,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反思:角色到位,感情真挚,读中明理,自主感悟后阅读,主体参与后理解,进入“愤悱状态”,勃然而发。这种状态下的读的设计并非形式上走过场,如同学习唱歌,先哼准音律,再体会情感,最后放声歌唱。既能真实反映学习主体个体的理解程度,又能形成学习主体整体的和谐比较的内驱力,达到学习主体自我感悟,自觉竞争的“教是为了不教”开放学习境界。)

七、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人文精神,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操。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生:我喜欢小枣树,因为它不骄傲,小柳树嘲笑它,它却赞美小柳树的优点。

生:我喜欢小枣树,因为他它不像小柳树那样自以为是,他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生:我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它知错就改。

师:用一句写出你想对小柳树或小枣树说什么。

生:我希望你们成为好朋友。

生:小柳树不要再做井底之蛙。

生:不要只看别人的外表,要看别人的内涵。

生:不要拿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

生:知错就该就是一个好小柳树。

生:不要再自以为是了。

(反思:文以载道,浑然而成,人文与科学从来就未分离,那种分析分析再分析式的“圣经”布道者教学方式,人为地割裂了 语文 课本本身的“肌体”,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只字未提“训练”二字的理念和目的所在。)

;

到底谁最可爱——《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具有寓言性质的文章,课文为我们描述了美丽但骄傲的小柳树,还介绍了能结果实并且很谦虚的小枣树。这篇文章在备课的时候,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谁?为什么?应该说初步接触到这篇文章,从我们以往思考问题的习惯来说,我们都会认为,可爱的应该是既能结果实,有很谦虚的小枣树。但是再读文章,我们会发现,作者在文中对小柳树的美丽的描写中,也是充满了喜爱之情。这是为什么呢?作者有什么意图呢?备课中,我想:其实作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初步了解看待事物不能是单一的,而应是多方面去看,既要看到优点,也要看到不足。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划出描写小柳树的句子,再画一画描写小枣树的句子,然后谈谈感受。孩子们说,小柳树很美丽,但它骄傲;小枣树不美,但它能结果子,而且很谦虚。我设计了表格,小柳树的优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小枣树的优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当我们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我请学生谈一谈,小柳树和小枣树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大部分孩子说虽然小枣树不美,但我依然喜欢她,可是也有孩子说,小柳树很美丽,虽然开始他很骄傲,但是后来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他也很可爱,也很喜欢她。我请孩子孩子们回忆一下,我们这个单元开篇学习的成语,那一句形容他们两个最合适呢?那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也进一步理解了这组成语的含义,可谓一举两得。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科学看待事物的态度,应该说是成功的。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范

《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是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极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而且独立,他们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较短。针对这些情况,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媒体的技术吸引他们的感官,通过品读课文,让他们体会人物的情感和态度,从而达到文章情感教育的目的。如,在朗读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我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小柳树说这番话时得意、骄傲的神态,再结合自己得意时的表现,加上动作、神态来读一读,这样一番体会,学生能够读得惟妙惟肖。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来读懂课文。其中,我又是从三方面进行引导:一是从柳树和枣树的生长特点分析他们的不同;二是从两者的性格特点来理解不同;三是通过小柳树的前后表现不同来体会。在进行这三方面的.引导中,我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不同语气地朗读、比较和体会。学生不仅在读中感悟课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也体会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其中对小枣树心情与性格地方理解比较到位,而对小柳树的性格与说话语气方面不是很清楚,造成有些学生在回答仍存在含糊不清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课上灵活引导学生,过渡语言简练准确,利用学生的完整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