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教学反思 刺客列传感悟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2021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及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10人。班级学生两极分化情况严重,加上课堂纪律不是很好,本学期教学压力较大。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好的学生态度不够认真,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合作,帮助他人,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意识。对于后进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落实培尖补差工作是这学期的重点,还要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

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与“识字”、“课文”组成。“识字”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5课,共23课。

1、关于识字。本册继续采用“识字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406个,其中要求会写的为276个,另外的130个只要求认识。“识字”课有三种形式:(1)词串识字。(2)看图会意识字。(3)形声字归类识字。

2、关于课文。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有些课文内容与秋季风光有联系;有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有些课文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等。

3、关于练习。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

三、本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06个生字。

(2)掌握27个常用偏旁,正确书写、默写276个生字。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2)能就所听所读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愿意和别人交流,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6、写话。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四、具体措施:

1、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改变让学生接受学习、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2、发扬敬业精神,充分利用我校的多媒体设备和远程教育资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精心准备课件,吃透教材,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认真批改每一次作业,及时反馈。

3、做好学生的课外辅导和补缺补差工作。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加强学困生的辅导转化工作。

4、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组织好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5、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如:怎样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怎样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等。

6、积极参加语文教研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中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编排体系上,人教版《必修五》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同时根据学校的安排,本期开始开设选修课《文章写作与修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章写作与修改》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编写出来的,是为高中生提供的语文选修课中的一种。本书内容共分4章,每章3节,总共12节,涉及个性化写作、材料的使用、认识的深化以及文章修改四个方面的问题。为具有写作兴趣和特长的高中生开辟的写作新天地,同时也为高中生参加高考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空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教材,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对于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学生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高二文科117、119两个班的语文教学。

本人面临的两个班属于平行班,学生由高一升入高二,刚刚经历分班,情绪欠稳定,人数超多,中等生少,后进生多,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文学习习惯较差,课堂沉闷,思维不活跃,思考问题不积极。

四、工作重点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发展学生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4、提升学生对阅读量,引发对中国文学的感性认识,培养文言语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引导自主写作,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五、具体措施

1、加强书本和网络的学习,提高教师自我素养。

2、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

3、指导学生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准备摘抄本,用好《语文读本》,每周布置阅读量,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的知识。

4、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5、跟同事协作,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向同事们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听课评课活动。

6、作文训练以“表达交流”和《文章写作与修改》相结合,面批、互评、自批多种批改方式结合,切实提高效率。

7、加强电化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度

(略)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3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学生45人,男生29人,女生16人。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另外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能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逐步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的书写习惯差,纪律意识不强,对学习不在意,经常忘写作业,上课做小动作等。尤其是班级里的几个特殊学生,由于先天智力存在不足导致学习和习惯培养上的障碍。

这部分学生仍需要不断地加强习惯教育和智力启蒙,尽可能地在学习上达到合格要求。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还是十分艰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书写习惯要花时间纠正、培养,学写一手端正、美观的铅笔字。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华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书籍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50个生字,会写350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好、问好和感叹号。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2、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3、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五、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二、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措施

本班小部分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经常作业不按时完成。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进度

(略)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5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语文

2、教材使用情况:苏教版语文必修四、五,《论语》选读

3、本学期周课时:4节

二、常规工作

1、教学计划及目标确定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密切关注省课程调整内容,并研究相应的对策,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教学思想,用新观念新思路处理教材。按时制订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计划。要求内容全面,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提高质量措施,教学进度表。要求组员认真学习并了解对单元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在教学之中。

2、集体备课及教案

备课组以“教学进度表”为依据,加强集体备课,要求按照学校要求,定期召开备课组研究会议,全员参加研讨。确立中心发言人,研究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研究教学方法,设计好配套的单元训练,控制好教学进度。要求:

(1)、提前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不得搬照抄教案,不以课件代替教案,不以试卷代替教案。

(2)、新课教学目标符合《学科指导意见》要求,学考、高考复习课目标符合学考、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并切合学生实际,表述准确、具体、恰当,体现三维目标;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

(3)、教案数足(一学期不少于60个),分课时备课,环节齐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4)、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环节安排科学合理,不仅有教师活动,还要有学生活动,主问题设计恰当、有效,板书设计精炼、合理、美观。

(5)、课型多样,除新课外,还要有复习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教案,并做到环节齐全。

(6)、课后有教学反思,并有针对性,不少于课时数的五分之一。

3、课堂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层次清晰,知识传授合理,能力培养恰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准确评估课堂教学效果,控制好课堂教学过程,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愉快生动,能力提升明显。

4、作业设计及批改

(1)、本学期各班大作文不少于8篇。批改要求:大作文略改5篇以上,精批2篇以上。小作文8篇(包括随笔、读书笔记、日记、片段练习)以上,略改一半。

(2)、有针对性地布置配合课文的作业,有检查,有错题记录。

(3)、单元练习或月考4次以上,有批改,有错题记录。

(4)、大作文和单元考试、月考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有记录和分析,有订正和讲评。

(5)、能根据要求一学期命制1份试卷,有细目表,难度恰当,知识点分布合理,原创题和改编题占一半左右,无明显差错。注重过程评价,每次测试有分数记录。测评后及时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进行统计,撰写质量分析报告,并讲评。

5、课外阅读

教师订出学生课外阅读书目:《项脊轩志》、《长亭送别》、《报任安书》、《渔父》、《刺客列传》、《逍遥游》、《兰亭集序》《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陈情表》、《记念刘和珍君》。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1

本册教材由“识字”、“课文”和“语文园地”组成。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课文”安排了8个单元,每单元4~5课,共34课。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

本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450个,其中要求写的为350个。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34篇,其中韵文8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8个单元:1~4课为“秋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秋天的物候有关;5~8课为“生活篇”,意在反映儿童的生活乐趣;9~12课为“祖国篇”,意在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13~17课为“人生篇”,意在让学生认识社会,明辨是非,学会在故事中感悟生活;18~21课为“团结篇”目的是引导学生与人要友好相处,团结合作;22~25课为“情感篇”意在让学生学习用真情获得真情,培养爱心;26~29课为“环保篇”,主要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30~34课为“科学篇”,意在让学生关注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 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

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 450个 生字。会默写出350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训练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好、问好和感叹好。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阅读课,注重读写结合。

2、充分利用各种电教媒体,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3、习作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

4、加强课外阅读,开拓学生习作视野,丰富学生阅历,积累词语。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 识字1、第一课、第二课

第二周 第三课、第四课、语文园地一

第三周 识字2、第五课、第六课

第四周 第七课、第八课、语文园地二

第五周识字3第九课、第十课

第六周第十一课、第十二课、语文园地三

第七周识字4、第十三课、第十四课

第八周第十五课、第十六课、第十七课、语文园地四 第九周期中复习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识字5、第十八课、第十九课

第十二周 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语文园地五

第十三周 识字6、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

第十四周 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语文园地六

第十五周识字7、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

第十六周 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语文园地七

第十七周 识字8、第三十课、第三十一课

第十八周 第三十二课、第三十三课、第三十四课

第十九周 语文园地八、期末总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2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语文

2、教材使用情况:苏教版语文必修四、五,《论语》选读

3、本学期周课时:4节

二、常规工作

1、教学计划及目标确定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密切关注省课程调整内容,并研究相应的对策,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教学思想,用新观念新思路处理教材。按时制订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计划。要求内容全面,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提高质量措施,教学进度表。要求组员认真学习并了解对单元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在教学之中。

2、集体备课及教案

备课组以“教学进度表”为依据,加强集体备课,要求按照学校要求,定期召开备课组研究会议,全员参加研讨。确立中心发言人,研究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研究教学方法,设计好配套的单元训练,控制好教学进度。要求:

(1)、提前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不得搬照抄教案,不以课件代替教案,不以试卷代替教案。

(2)、新课教学目标符合《学科指导意见》要求,学考、高考复习课目标符合学考、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并切合学生实际,表述准确、具体、恰当,体现三维目标;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

(3)、教案数足(一学期不少于60个),分课时备课,环节齐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4)、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环节安排科学合理,不仅有教师活动,还要有学生活动,主问题设计恰当、有效,板书设计精炼、合理、美观。

(5)、课型多样,除新课外,还要有复习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教案,并做到环节齐全。

(6)、课后有教学反思,并有针对性,不少于课时数的五分之一。

3、课堂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层次清晰,知识传授合理,能力培养恰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准确评估课堂教学效果,控制好课堂教学过程,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愉快生动,能力提升明显。

4、作业设计及批改

(1)、本学期各班大作文不少于8篇。批改要求:大作文略改5篇以上,精批2篇以上。小作文8篇(包括随笔、读书笔记、日记、片段练习)以上,略改一半。

(2)、有针对性地布置配合课文的作业,有检查,有错题记录。

(3)、单元练习或月考4次以上,有批改,有错题记录。

(4)、大作文和单元考试、月考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有记录和分析,有订正和讲评。

(5)、能根据要求一学期命制1份试卷,有细目表,难度恰当,知识点分布合理,原创题和改编题占一半左右,无明显差错。注重过程评价,每次测试有分数记录。测评后及时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进行统计,撰写质量分析报告,并讲评。

5、课外阅读

教师订出学生课外阅读书目:《项脊轩志》、《长亭送别》、《报任安书》、《渔父》、《刺客列传》、《逍遥游》、《兰亭集序》《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陈情表》、《记念刘和珍君》。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分析

1、 内容及编排

本教材从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专题;多彩的秋天;学校生活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组课文包括导语、识字、4-5篇课文及 “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

2、 教材特点

⑴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一组教材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专题,识字课、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内容都围绕着本组的专题安排。

⑵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识字课的内容围绕本组的专题,而且形式多样。有的描写秋天美丽景色、反映学校生活和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词语,有的表达爱国之情的三字经,有讲思想方法、给人启迪的成语,有提倡团结合作的,有教学生怎样做人的对联,还有反映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拍手歌。

⑶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与九年义务教育同册教材相比,大幅度地更新了课文,更新率达50%。课文体裁多样。童话、寓言、诗歌、散文、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记等应有尽有,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⑷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⑸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亲和力。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服务于学生的学。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 “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

⑹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本册教材规定了识字量认识450个,但同时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认字,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认字,超过规定的识字量。在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

二、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断。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三、教学措施

这册教科书是以专题形式编排的,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各项训练也都围绕专题设计的,所以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我们领会“语文首先是一种文化”这种编排理念,要在通读全册的基础上,一组一组地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每组教材围绕哪个专题,有哪些内容,有哪些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习惯,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在体现自主、合作学习上有哪些措施,什么时候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

1、采用多种形式的见面活动,增加学生与生字的接触机会,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2、在写字教学中力求做到指导要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应把培养兴趣与提高书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3、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0人。大部分同学有责任心,在学习过程中能努力向上,认真完成作业。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和阅读能力,但也有一些学生识字能力欠佳,有待加强,有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有待改进。班里郭昱均、方雅琪、钱柳挺等同学学习认真,成绩优良,郦柯妤朗读较好。

五、教学进度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二(4)班学生29人。由于他们各自的家庭不同,家庭教育、经济基础等因素都不同,因此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优秀的孩子较突出,学困生也占了相当的比例。但经过了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而且在上一学年里通过阅读课外书,扩大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积累了很多词语,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依然有几位同学学习语文的态度不正确,不喜欢读书,认字的数量少。这部分同学也是我这学期需要监督的和帮助的对象。这个学期我对语文教学更是充满信心,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会更上一层楼。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和课文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四、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写350个认识的字,认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认识450个常用字,读准字音, 结合词句了解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难点:

提高识字能力,巩固识字,继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培养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写日记。

六、教学措施

(一)教学内容方面。

1.要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这册教科书采取了以专题整合内容的编排方法。因而,备课时,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如第一组,《秋天的图画》之后,学习伙伴说:“我想画秋天的果园。”“我想捡几片落叶做书签。”“把咱们的作品带来,办个展览吧!”实际这是在为“语文园地”的展示内容作准备。学到这里,就要布置学生画秋天,收集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用落叶做书签、贺卡等,为举办作品展览做准备。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黄山奇石》课后,学习伙伴建议大家收集黄山奇石的图片,“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就可以补加展示这一内容。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教材,随时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本册教材仍遵循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提早阅读,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记认字形。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复习、巩固识字,提倡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进行。如,做组字、组词游戏,一起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互相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及成果。

在识字的要求上,不要“一刀切”,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识字首要的是认识。因为,识了字就能阅读,所以,要求认识的字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就可以了。但还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识一些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不必要求每课生字人人过关后再学下一课,要允许个别学生发展得慢一些。

3.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朗读的方式要多样,如,分组读、集体读、男女生对读、配乐美读、分角色表演读,等等。

进行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读书、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只要学生的感受合情合理,就应该予以肯定。

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要尽量减少提问的数量,改变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要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材中的八个口语交际,内容与本组专题有密切联系,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会有话可说。有些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提前做好准备。教学时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交流。学生交际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发现语病,要以适当的方式予以纠正,规范口头语言。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自由、愉快地参与口语交际,使口语交际课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目的、有层次的口语交流的过程。

除专设的口语交际课,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二)学习习惯方法指导

1、在教学中,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思维。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用优生的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2、合理地安排时间,开展“优差生互助”、“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以达到与教学的同步进行。

3、多以激励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

4、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2021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1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语文

2、教材使用情况:苏教版语文必修四、五,《论语》选读

3、本学期周课时:4节

二、常规工作

1、教学计划及目标确定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密切关注省课程调整内容,并研究相应的对策,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教学思想,用新观念新思路处理教材。按时制订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计划。要求内容全面,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提高质量措施,教学进度表。要求组员认真学习并了解对单元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在教学之中。

2、集体备课及教案

备课组以“教学进度表”为依据,加强集体备课,要求按照学校要求,定期召开备课组研究会议,全员参加研讨。确立中心发言人,研究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研究教学方法,设计好配套的单元训练,控制好教学进度。要求:

(1)、提前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不得搬照抄教案,不以课件代替教案,不以试卷代替教案。

(2)、新课教学目标符合《学科指导意见》要求,学考、高考复习课目标符合学考、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并切合学生实际,表述准确、具体、恰当,体现三维目标;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

(3)、教案数足(一学期不少于60个),分课时备课,环节齐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4)、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环节安排科学合理,不仅有教师活动,还要有学生活动,主问题设计恰当、有效,板书设计精炼、合理、美观。

(5)、课型多样,除新课外,还要有复习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教案,并做到环节齐全。

(6)、课后有教学反思,并有针对性,不少于课时数的五分之一。

3、课堂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层次清晰,知识传授合理,能力培养恰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准确评估课堂教学效果,控制好课堂教学过程,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愉快生动,能力提升明显。

4、作业设计及批改

(1)、本学期各班大作文不少于8篇。批改要求:大作文略改5篇以上,精批2篇以上。小作文8篇(包括随笔、读书笔记、日记、片段练习)以上,略改一半。

(2)、有针对性地布置配合课文的作业,有检查,有错题记录。

(3)、单元练习或月考4次以上,有批改,有错题记录。

(4)、大作文和单元考试、月考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有记录和分析,有订正和讲评。

(5)、能根据要求一学期命制1份试卷,有细目表,难度恰当,知识点分布合理,原创题和改编题占一半左右,无明显差错。注重过程评价,每次测试有分数记录。测评后及时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进行统计,撰写质量分析报告,并讲评。

5、课外阅读

教师订出学生课外阅读书目:《项脊轩志》、《长亭送别》、《报任安书》、《渔父》、《刺客列传》、《逍遥游》、《兰亭集序》《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陈情表》、《记念刘和珍君》。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五班共有学生51人,其中男同学23人,女同学28人。大部分同学有责任心,在学习过程中能努力向上,认真完成作业。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和阅读能力,但也有一些学生识字能力、学习习惯欠佳,孩子本身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各个方面有待加强,有待改进。尤其他们不喜欢读书,所以这部分同学也是我这学期需要特别关注和帮助的对象。班里陈硕、王宁媛、刘馨怡、尤辰初等同学学习认真,成绩优良,樊正航、郭昱亨、娜荷芽等朗读较好。我要利用学生资源采用“一帮一,共进步”的方法,使全体同学都能更好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 内容及编排

本教材从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专题;多彩的秋天;学校生活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组课文包括导语、识字、4-5篇课文及 “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

2、 教材特点

⑴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一组教材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专题,识字课、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内容都围绕着本组的专题安排。

⑵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识字课的内容围绕本组的专题,而且形式多样。有的描写秋天美丽景色、反映学校生活和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词语,有的表达爱国之情的三字经,有讲思想方法、给人启迪的成语,有提倡团结合作的,有教学生怎样做人的对联,还有反映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拍手歌。

⑶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

课文体裁多样。童话、寓言、诗歌、散文、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记等应有尽有,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⑷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⑸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亲和力。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服务于学生的学。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 “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

⑹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本册教材规定了识字量认识450个,但同时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认字,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认字,超过规定的识字量。在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

三、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 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断。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中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编排体系上,人教版《必修五》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同时根据学校的安排,本期开始开设选修课《文章写作与修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章写作与修改》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编写出来的,是为高中生提供的语文选修课中的一种。本书内容共分4章,每章3节,总共12节,涉及个性化写作、材料的使用、认识的深化以及文章修改四个方面的问题。为具有写作兴趣和特长的高中生开辟的写作新天地,同时也为高中生参加高考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空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教材,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对于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学生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高二文科117、119两个班的语文教学。

本人面临的两个班属于平行班,学生由高一升入高二,刚刚经历分班,情绪欠稳定,人数超多,中等生少,后进生多,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文学习习惯较差,课堂沉闷,思维不活跃,思考问题不积极。

四、工作重点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发展学生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4、提升学生对阅读量,引发对中国文学的感性认识,培养文言语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引导自主写作,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五、具体措施

1、加强书本和网络的学习,提高教师自我素养。

2、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

3、指导学生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准备摘抄本,用好《语文读本》,每周布置阅读量,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的知识。

4、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5、跟同事协作,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向同事们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听课评课活动。

6、作文训练以“表达交流”和《文章写作与修改》相结合,面批、互评、自批多种批改方式结合,切实提高效率。

7、加强电化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度

(略)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4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即“习惯”、“识字”、“课文”和“练习”。

“习惯篇”共有5页彩色插图,积极开发学生的早期阅读,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识字写字”本册共安排生字406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76个,另外的130个生字只认不写。识字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更能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达到“多识”、“写好”的目标。

“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5课,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这样的安排,简约实用,抓住了关键,学生能远离烦琐机械的练习,高效率地达到《标准》规定的主要目标。

“练习”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分四个板块:学用字词句、写字训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8名,通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自觉地完成各项作业,学生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不断训练,想象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50个生字,会写350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好、问好和感叹号。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2、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3、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五、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5

新的学期,新的挑战。我们高二语文组的各位老师在校领导和年级组的领导下,积极地展开工作与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认真工作,基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故与各位老师商讨,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情况分析

1、教材教学: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较高一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还新增了诗词、小说等阅读单元。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和应对话题作文的能力。

2、学生分析:学生在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工作重点

1、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3、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名言诗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等。

4、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学期语文教学,除了常规性的教学要求外,要特别注意选修课的教学安排,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高中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有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偏颇,就否定或削弱语文课的工具性,就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审美与情感的感悟和熏陶上。教学中,要加强积累,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名句名篇的积累、阅读鉴赏方法的积累上、表达交流能力的积累等,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感。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2、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

古代诗文作品在这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古代诗文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因为这部分内容,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文质兼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课程标准还有“培养阅读前一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要求。因此,教学重点应是诵读课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课文的思想内容,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这也有利于培养文言语感。对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发展简况等知识,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切实掌握。

3、加强联系,提高写作能力。

教材的写作部分,既注意吸收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经验,又体现了21世纪对高中生写作的要求。应该明确高中学生从事写作文必须做到的几种基本要求:包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目的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同时,应该进行记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实用写作能力,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五、教学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新课改,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总揽全局,面向全体,注重信息反馈,搞好试卷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争取教学的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

6、注重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7、充分挖掘本地的语文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到民间采风,领略民族文化的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8、努力探索学生评价体系,搞好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性评价,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生受益,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高二上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7高二上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中心工作”为指导,全面推进“四有发展课堂”,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高中新课程实施为中心,转化教学理念,苦练教学内功,优化教学手段,探索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在“四有发展课堂”背景下,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堂为学堂,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权,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

2、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

备课组内资源共享,分工合作。做到统一教学和复习进度、统一教案、统一课件、统一练习等。重视第二次备课,因材施教。要经常就教材、教法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中,对于每单元每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加以明确,并由专人专攻,形成切实可用的资料,

3、加强听课评课活动。

在学校教务处和语文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好示范课、优质课、研讨课、汇报课等公开课活动,并要求组内教师积极参与评课活动,做到“课课有收获”,以实现自己的教学更大的提高,保证备课组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取长补短。

4、开展“师徒结队活动”,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

在每次听评课与研讨活动中,做到“师有所教,徒有所长”, 加强师徒联系,督促徒弟教师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份作业。使其逐渐形成自己成熟的教学理念,成套的教学思路,成型的教学风格。并督促其在此基础上,借助对先进的理论的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思考、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

4、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利用好早读课、课间和夜自修时间,加强学生自查、自我管理。作业精选精批,及时校对讲解,表扬优秀,鼓励后进。

5、把握好教材的深度与难度,注重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尽量利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能力迁移。同时扎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立足高考,打好基础。

6、加强对高考信息的研究。认真研究了新课改高考试题,制定了有效的措施,确保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注入高考的'知识。

7、强化教学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积极撰写各级各类论文。

8、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9、认真组织好各种类型考试的复习工作,力保在每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0、加强与外界交流,及时了解教学、考试的最新信息。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史记〉选读》、《语文》必修五和《唐宋八大家》学习,教学时要以新课标为准绳,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

2.在高一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为高三年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3.根据高中语文课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4.在期中考试前完成必修五的教学任务,下半学期完成《〈史记〉选读》的教学。

四、教学进度

1.期中前完成下列篇目:

《刺客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陈情表》、《项脊轩志》、《长亭差别》、《报任安书》、《渔父》、《记念刘和珍君》、《逍遥游》、《兰亭集序》;指导学生自读《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等。

2.期终前唐诗宋词部分(选讲)

五、教材处理

1、精讲实练,努力践行“四有发展课堂”。

精选教材中的经典篇目,重点讲解,加强练习。

2、取舍有度,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

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在文言文教学上。主要以积累文言知识为主,进而增强学生文化功底。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抓好诵读和默写指导,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阅读积累,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利用阅读课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摘抄或点评或讲座或串讲,因“班”施教,因“人”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

4、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

以“创新班”老师为牵头人,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要求学生定时定量完成写作任务。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六、工作措施

1、开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补充、有实效。

2、组内交流探讨“四有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

3、公开周组织好本组老师开课、听课、评课,做好记录并加以整理。

【2017高二上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2】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语文

2)教材使用情况:苏教版语文必修四、五,《论语》选读

3)本学期周课时:4节

二、常规工作:

1、教学计划及目标确定: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密切关注省课程调整内容,并研究相应的对策,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教学思想,用新观念新思路处理教材。按时制订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计划。要求内容全面,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提高质量措施,教学进度表。要求组员认真学习并了解对单元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在教学之中。

2、集体备课及教案:

备课组以“教学进度表”为依据,加强集体备课,要求按照学校要求,定期召开备课组研究会议,全员参加研讨。确立中心发言人,研究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研究教学方法,设计好配套的单元训练,控制好教学进度。要求:

A. 提前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不得搬照抄教案,不以课件代替教案,不以试卷代替教案。

B. 新课教学目标符合《学科指导意见》要求,学考、高考复习课目标符合学考、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并切合学生实际,表述准确、具体、恰当,体现三维目标;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

C. 教案数足(一学期不少于60个),分课时备课,环节齐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D. 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环节安排科学合理,不仅有教师活动,还要有学生活动,主问题设计恰当、有效,板书设计精炼、合理、美观。

E. 课型多样,除新课外,还要有复习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教案,并做到环节齐全。

F. 课后有教学反思,并有针对性,不少于课时数的五分之一。

3、课堂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层次清晰,知识传授合理,能力培养恰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准确评估课堂教学效果,控制好课堂教学过程,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愉快生动,能力提升明显。

4、作业设计及批改:

A.本学期各班大作文不少于8篇。批改要求:大作文略改5篇以上,精批2篇以上。小作文8篇(包括随笔、读书笔记、日记、片段练习)以上,略改一半。

B. 有针对性地布置配合课文的作业,有检查,有错题记录。

C. 单元练习或月考4次以上,有批改,有错题记录。

D. 大作文和单元考试、月考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有记录和分析,有订正和讲评。

E. 能根据要求一学期命制1份试卷,有细目表,难度恰当,知识点分布合理,原创题和改编题占一半左右,无明显差错。注重过程评价,每次测试有分数记录。测评后及时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进行统计,撰写质量分析报告,并讲评。

5.课外阅读:教师订出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荆轲的教案 原创的

我也是上百度找到的这个网站,资料挺全的,还有:

"《荆轲刺秦王》课文解释

〈荆轲刺秦王〉课件

《荆轲刺秦王》教学案例--说课稿参考

《荆轲刺秦王》MPG视频素材

《荆轲刺秦王》16张课件及配套教案

《荆轲刺秦王》教案"

需要的话可以直接点击参考资料,下面的是说课稿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积累 • 整合: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感受 • 鉴赏: 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思考 • 领悟: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思考领悟在

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发现 • 探究: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对荆轲刺

秦王的行为作进一步的探究,从而正确评价轲

刺秦王的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

《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 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这样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可读性很强,且很感兴趣,只要结合文中的注释便可顺利阅读全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文言授课方式来处理课文,势必会让学生容易疲累,以至失去阅读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本课教学笔者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鼓励个性化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裕�瓿煽翁媒萄А9�逃敕椒ㄈ缦拢?br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利用早读时间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并熟读课文.

2、荆轲刺秦王一幕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高潮之处,所以这一部分安排了一个片段剧的表演,让同学把这一部分改为课本剧,由他们自编自演,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

3、要求同学在编剧排演的过程中要认真,最后通过竞选方式择优录选好的剧本好的演员.

4、片段剧的表演,实际上就是对文章的剪裁,将记叙描写精彩部分,也是重点部分抽出来,形成点面结合拓展开来,分析探究,并在此间穿插文言字词句的练习讲解。

5、在提示上展开评述或辩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

2、通过表演、评述或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二 重点及难点

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为

三 课时安排: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幻灯片)

这是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诗,请大家猜猜看看,诗中的燕国壮士指的是谁?(荆轲)那么荆轲是何许人呢?他为燕国做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幻灯片)

(二)提问:课文选自哪里?(战国策)

关于《战国策》的知识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幻灯片,请一位同学读)

(三)重点段落感知

1、我想大家都急于想了解荆轲此人,是吧?那么,在了解此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片段剧组同学为我们上演文中精彩而又悲壮的一幕。有请片段剧组同学。

课本剧表演:荆轲刺秦王一幕(三至五分钟)

2、感谢片段剧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的精彩表演。我想下面的观众们肯定还意犹未尽,此时的演员们也想听听你们的心声。 请问:你觉得此剧中的角色演得怎样?为什么?(在座同学稍微点评)

谢谢观众们真挚的发言。(老师对演员做简单的点评)然后问扮演荆轲这个角色:你为什么要刺秦王? 明确: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燕太子丹恐惧要求荆轲解决此况。(这问题点出了当时的形势)

3、荆轲是在这种形势下刺杀秦王的。好,刚才同学们所演的是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高潮部分。现在让我们随第二组同学的读书声再去感受这一场面,有请第二组同学,请读课文15 、16自然段。感谢第二组,你们读得很好,读出了这一紧张的场面。在这部分需要我们掌握以下实词和句式:(幻灯片)

(以下词句通过做练习方式学生自主完成)

实词

①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②群臣怪之

怪:以……为怪,意动用法。

③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⑤断其左股

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句式:

定语后置句: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中心词(群臣)+定语(侍殿上)+者,“者” 字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省略句: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这一部分描绘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可谓波澜迭起,惊心动魄。课文中还有其他较精彩的描写,请同学们快速的把它找出来,应该是哪一段? 明确:第九自然段——易水诀别,我们现在一起随着音乐朗诵这一自然段。 提问:这段中的“前”字是什么意思,“和”怎么读,请从文中找出定语后置句。

明确:前,上前,名词作状语。(幻灯片)

定语后置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幻灯片)

请问:这段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氛围,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音乐的描写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也是渲染悲壮的气氛。

(四)课文研究探讨(分组讨论)

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于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觉得荆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以上的内容并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幻灯片投影荆轲这个人物)

提示: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不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2、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幻灯片投影刺杀场面)

小结: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并不能真正的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也是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六国论》(苏洵)有一句话: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也就是说由于荆轲的行刺加速了燕国的灭亡。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企图凭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这些都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但千百年来,荆轲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仰与肯定的。

(五)作业:背诵 “易水诀别” 一段.

[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的结合”“重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笔者认为,这些新的理念已很好的融入此案例中。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课本剧的编写、表演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改写好课本剧,就必须充分研读课文内容,理解把握文中人物形象。为此,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去研读教材,这就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目的。此外, 编排课本剧和分组评述或辩论都体现了合作精神.另外,为能参选胜利小组成员必须一起研读教材,方能写好剧本,做好评述,如没有“合作”精神是难以成功完成的。此外,学生们不仅用心研究教材,而且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渠道搜集资料,这种探究精神难得可贵,且让他们有不少收获。

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教学不仅教学重点落到实处,学生收获了知识,而且在落实这些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如文言文字词句的自主完成,剧本的编排,演员的出色表演,还有同学的精彩评述,唇枪舌战的辩论。笔者认为,学生们对这一堂课的内容能很好的掌握,充分的吸收,乐于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此外,本课教学虽只用了一课时,然而学生在课前作了大量研读、探究工作,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和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带给他们了快乐,增长了见识,并且富有成就感。

三、预设与生成

以往的课堂,总是老师预设好课堂教学流程,预设好问题,甚至预设好问题的答案。本课教学既有预设的内容和流程,同时也注意课堂的生成。如学生会提出质疑:如果荆轲把秦始王刺死呢,那将会怎样,中国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这是笔者在预设内容里没有的,然而,一发现问题,老师便即时对问题进行整理,把问题摆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本课教学,亮点不少,但也存有不足之处,活动的安排没能做到人人参与其中,少数同学能力得不到锻炼,如何能让人人都“动”起来,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改善其不良情况,这是笔者正在索的问题。

《荆轲刺秦王》优质课教案及反思

【《荆轲刺秦王》优质课教案及反思】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积累 整合: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感受 鉴赏: 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思考 领悟: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思考领悟在

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发现 探究: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对荆轲刺

秦王的行为作进一步的探究,从而正确评价轲

刺秦王的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

《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 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这样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可读性很强,且很感兴趣,只要结合文中的注释便可顺利阅读全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文言授课方式来处理课文,势必会让学生容易疲累,以至失去阅读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本课教学笔者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鼓励个性化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裕瓿煽翁媒萄А9逃敕椒ㄈ缦拢?br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利用早读时间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并熟读课文.

2、荆轲刺秦王一幕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高潮之处,所以这一部分安排了一个片段剧的表演,让同学把这一部分改为课本剧,由他们自编自演,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

3、要求同学在编剧排演的过程中要认真,最后通过竞选方式择优录选好的剧本好的演员.

4、片段剧的表演,实际上就是对文章的剪裁,将记叙描写精彩部分,也是重点部分抽出来,形成点面结合拓展开来,分析探究,并在此间穿插文言字词句的练习讲解。

5、在提示上展开评述或辩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

2、通过表演、评述或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二 重点及难点

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为

   三 课时安排: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幻灯片)

这是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诗,请大家猜猜看看,诗中的燕国壮士指的是谁?(荆轲)那么荆轲是何许人呢?他为燕国做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幻灯片)

(二)提问:课文选自哪里?(战国策)

关于《战国策》的知识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幻灯片,请一位同学读)

(三)重点段落感知

1、我想大家都急于想了解荆轲此人,是吧?那么,在了解此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片段剧组同学为我们上演文中精彩而又悲壮的一幕。有请片段剧组同学。

课本剧表演:荆轲刺秦王一幕(三至五分钟)

2、感谢片段剧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的精彩表演。我想下面的观众们肯定还意犹未尽,此时的演员们也想听听你们的心声。 请问:你觉得此剧中的角色演得怎样?为什么?(在座同学稍微点评)

谢谢观众们真挚的发言。(老师对演员做简单的点评)然后问扮演荆轲这个角色:你为什么要刺秦王? 明确: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燕太子丹恐惧要求荆轲解决此况。(这问题点出了当时的形势)

3、荆轲是在这种形势下刺杀秦王的。好,刚才同学们所演的是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高潮部分。现在让我们随第二组同学的读书声再去感受这一场面,有请第二组同学,请读课文15 、16自然段。感谢第二组,你们读得很好,读出了这一紧张的场面。在这部分需要我们掌握以下实词和句式:(幻灯片)

(以下词句通过做练习方式学生自主完成)

实词

①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②群臣怪之

怪:以……为怪,意动用法。

③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⑤断其左股

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句式:

定语后置句: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中心词(群臣)+定语(侍殿上)+者,“者” 字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省略句: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这一部分描绘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可谓波澜迭起,惊心动魄。课文中还有其他较精彩的描写,请同学们快速的把它找出来,应该是哪一段? 明确:第九自然段——易水诀别,我们现在一起随着音乐朗诵这一自然段。 提问:这段中的“前”字是什么意思,“和”怎么读,请从文中找出定语后置句。

明确:前,上前,名词作状语。(幻灯片)

定语后置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幻灯片)

请问:这段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氛围,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音乐的描写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也是渲染悲壮的气氛。

(四)课文研究探讨(分组讨论)

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于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觉得荆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以上的内容并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幻灯片投影荆轲这个人物)

提示: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不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2、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幻灯片投影刺杀场面)

小结: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并不能真正的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也是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六国论》(苏洵)有一句话: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也就是说由于荆轲的行刺加速了燕国的灭亡。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企图凭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这些都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但千百年来,荆轲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仰与肯定的。

(五)作业:背诵 “易水诀别” 一段.

[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的结合”“重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笔者认为,这些新的理念已很好的融入此案例中。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课本剧的编写、表演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改写好课本剧,就必须充分研读课文内容,理解把握文中人物形象。为此,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去研读教材,这就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目的。此外, 编排课本剧和分组评述或辩论都体现了合作精神.另外,为能参选胜利小组成员必须一起研读教材,方能写好剧本,做好评述,如没有“合作”精神是难以成功完成的。此外,学生们不仅用心研究教材,而且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渠道搜集资料,这种探究精神难得可贵,且让他们有不少收获。

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教学不仅教学重点落到实处,学生收获了知识,而且在落实这些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如文言文字词句的自主完成,剧本的编排,演员的出色表演,还有同学的精彩评述,唇枪舌战的辩论。笔者认为,学生们对这一堂课的内容能很好的掌握,充分的吸收,乐于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此外,本课教学虽只用了一课时,然而学生在课前作了大量研读、探究工作,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和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带给他们了快乐,增长了见识,并且富有成就感。

三、预设与生成

以往的课堂,总是老师预设好课堂教学流程,预设好问题,甚至预设好问题的答案。本课教学既有预设的内容和流程,同时也注意课堂的生成。如学生会提出质疑:如果荆轲把秦始王刺死呢,那将会怎样,中国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这是笔者在预设内容里没有的,然而,一发现问题,老师便即时对问题进行整理,把问题摆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本课教学,亮点不少,但也存有不足之处,活动的安排没能做到人人参与其中,少数同学能力得不到锻炼,如何能让人人都“动”起来,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改善其不良情况,这是笔者正在索的问题。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必修1 的教案

《荆轲刺秦王》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积累 • 整合: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感受 • 鉴赏: 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思考 • 领悟: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思考领悟在

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发现 • 探究: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对荆轲刺

秦王的行为作进一步的探究,从而正确评价轲

刺秦王的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

《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 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这样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可读性很强,且很感兴趣,只要结合文中的注释便可顺利阅读全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文言授课方式来处理课文,势必会让学生容易疲累,以至失去阅读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本课教学笔者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鼓励个性化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裕�瓿煽翁媒萄А9�逃敕椒ㄈ缦拢?br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利用早读时间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并熟读课文.

2、荆轲刺秦王一幕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高潮之处,所以这一部分安排了一个片段剧的表演,让同学把这一部分改为课本剧,由他们自编自演,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

3、要求同学在编剧排演的过程中要认真,最后通过竞选方式择优录选好的剧本好的演员.

4、片段剧的表演,实际上就是对文章的剪裁,将记叙描写精彩部分,也是重点部分抽出来,形成点面结合拓展开来,分析探究,并在此间穿插文言字词句的练习讲解。

5、在提示上展开评述或辩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

2、通过表演、评述或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二 重点及难点

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为

三 课时安排: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幻灯片)

这是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诗,请大家猜猜看看,诗中的燕国壮士指的是谁?(荆轲)那么荆轲是何许人呢?他为燕国做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幻灯片)

(二)提问:课文选自哪里?(战国策)

关于《战国策》的知识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幻灯片,请一位同学读)

(三)重点段落感知

1、我想大家都急于想了解荆轲此人,是吧?那么,在了解此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片段剧组同学为我们上演文中精彩而又悲壮的一幕。有请片段剧组同学。

课本剧表演:荆轲刺秦王一幕(三至五分钟)

2、感谢片段剧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的精彩表演。我想下面的观众们肯定还意犹未尽,此时的演员们也想听听你们的心声。 请问:你觉得此剧中的角色演得怎样?为什么?(在座同学稍微点评)

谢谢观众们真挚的发言。(老师对演员做简单的点评)然后问扮演荆轲这个角色:你为什么要刺秦王? 明确: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燕太子丹恐惧要求荆轲解决此况。(这问题点出了当时的形势)

3、荆轲是在这种形势下刺杀秦王的。好,刚才同学们所演的是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高潮部分。现在让我们随第二组同学的读书声再去感受这一场面,有请第二组同学,请读课文15 、16自然段。感谢第二组,你们读得很好,读出了这一紧张的场面。在这部分需要我们掌握以下实词和句式:(幻灯片)

(以下词句通过做练习方式学生自主完成)

实词

①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②群臣怪之

怪:以……为怪,意动用法。

③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⑤断其左股

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句式:

定语后置句: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中心词(群臣)+定语(侍殿上)+者,“者” 字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省略句: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这一部分描绘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可谓波澜迭起,惊心动魄。课文中还有其他较精彩的描写,请同学们快速的把它找出来,应该是哪一段? 明确:第九自然段——易水诀别,我们现在一起随着音乐朗诵这一自然段。 提问:这段中的“前”字是什么意思,“和”怎么读,请从文中找出定语后置句。

明确:前,上前,名词作状语。(幻灯片)

定语后置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幻灯片)

请问:这段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氛围,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音乐的描写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也是渲染悲壮的气氛。

(四)课文研究探讨(分组讨论)

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于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觉得荆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以上的内容并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幻灯片投影荆轲这个人物)

提示: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不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2、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幻灯片投影刺杀场面)

小结: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并不能真正的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也是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六国论》(苏洵)有一句话: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也就是说由于荆轲的行刺加速了燕国的灭亡。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企图凭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这些都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但千百年来,荆轲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仰与肯定的。

(五)作业:背诵 “易水诀别” 一段.

[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的结合”“重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笔者认为,这些新的理念已很好的融入此案例中。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课本剧的编写、表演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改写好课本剧,就必须充分研读课文内容,理解把握文中人物形象。为此,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去研读教材,这就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目的。此外, 编排课本剧和分组评述或辩论都体现了合作精神.另外,为能参选胜利小组成员必须一起研读教材,方能写好剧本,做好评述,如没有“合作”精神是难以成功完成的。此外,学生们不仅用心研究教材,而且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渠道搜集资料,这种探究精神难得可贵,且让他们有不少收获。

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教学不仅教学重点落到实处,学生收获了知识,而且在落实这些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如文言文字词句的自主完成,剧本的编排,演员的出色表演,还有同学的精彩评述,唇枪舌战的辩论。笔者认为,学生们对这一堂课的内容能很好的掌握,充分的吸收,乐于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此外,本课教学虽只用了一课时,然而学生在课前作了大量研读、探究工作,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和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带给他们了快乐,增长了见识,并且富有成就感。

三、预设与生成

以往的课堂,总是老师预设好课堂教学流程,预设好问题,甚至预设好问题的答案。本课教学既有预设的内容和流程,同时也注意课堂的生成。如学生会提出质疑:如果荆轲把秦始王刺死呢,那将会怎样,中国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这是笔者在预设内容里没有的,然而,一发现问题,老师便即时对问题进行整理,把问题摆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本课教学,亮点不少,但也存有不足之处,活动的安排没能做到人人参与其中,少数同学能力得不到锻炼,如何能让人人都“动”起来,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改善其不良情况,这是笔者正在索的问题。

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

强敌压境,燕国危在旦夕,燕太子丹访得荆轲,即尊为上卿,然后派他到秦国行刺,其目的是要荆轲“劫秦王,使悉返诸侯侵地”,如不成,使“因而刺杀之”。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还是毅然前往,当事败后,荆轲身被八创却“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壮烈而死。本文记的就是这件史事。通过“私见樊於期”,“易水送别”,秦廷行刺等情节,塑造了荆轲这位敢于扶危济困、助弱御强、有勇有谋、视死如归的古代侠士形象。荆轲刺秦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千百年来,被受压迫的人们敬仰的原因,在于他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去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本文揭示了弱小燕国和强大秦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

战国末期燕秦两国的斗争形势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

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凌辱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乱。

但事与愿违,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大举进攻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对荆轲刺秦王的不同评价

北宋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始速祸焉”。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肯定荆轲的人更多,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评者大都认为,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刘伯承将军挽叶挺诗“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未尝不含褒荆轲之意。当年唐雎当廷怒斥秦王时曾经说:“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荆轲是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但专诸、聂政、要离的行刺纯属“士为知己者死”,而荆轲则基本上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是为“国家大事”。

如何认识评价荆轲其人?

正确分析评价荆轲必须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有人说,秦统一天下既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那么荆轲刺秦王的行动实际上就起了阻碍历史前进的作用,应如何认识这一点?荆轲的行动能否看作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应从历史的角度作具体客观的分析。战国后期,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迫切渴望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安定的国家。因而,秦统一天下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而对统一天下起着重要作用的秦始皇,我们也应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但是,能否就此得出结论: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凡是曾进行过抵抗的国家和个人都应予以否定呢?当然不能。因为,秦国统治者毕竟是封建地主阶级,他们统一天下的主要形式是兼并战争,而这种战争充满了掠夺性和破坏性,因而,给被兼并国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如著名的秦赵长平之战中,秦将白起就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人,而亡者大多是农民。在战争中,“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之为臣妾。”(《战国策•秦策》)战败国则对战胜国还要徼纳贡赋,人民承担着更重的负担。因此,对于秦国的兼并,六国人民往往是涕泣相哀,戮力同忧,进行坚决的抵制。总之,历史的进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因而,我们肯定秦统一六国的功绩同时也高度评价屈屈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当然也充分肯定荆轲反抗暴秦的正义行动,肯定他大义凛然的英武气魄。

也就是说,从历史发展、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应肯定秦的功绩;而从对侵略者的反抗,代表被压迫人民的利益这个角度看,又应充分肯定荆轲的行动。

二、有人说,荆轲刺秦王只是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所以,荆轲这个人是不值得肯定的。这个看法是否正确也应作具体的分析。

荆轲的甘愿冒死入虎狼之强秦,刺杀秦王,其中报答太子丹知遇之恩的因素是无可否认的,直到临死他还念念不忘:“必得约契以报太子。”然而,能否把荆轲刺秦王的行动的意义都局限于此呢?当然不能。太子丹初见荆轲时,是希望荆轲为挽救燕国之将亡,反抗暴秦之兼并而出力的。荆轲当时的回答是:“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这说明荆轲主要是想报效燕国的。后来荆轲激励樊于期自刎献首时说,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也说明荆轲主要还是从国事来考虑的。因此,在荆轲刺秦王的行动中虽然有报答太子丹知遇之恩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为了反抗暴秦,挽救燕国以至于六国的危亡。也可以这样说,荆轲报答太子是建立在抗暴秦、救弱燕的基础上的,或者说,报答太子是通过反抗暴秦,挽救燕国来实现的。而这样的行动有其正义性,所以,荆轲这个人物,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感佩,所称颂。因而,将荆轲报答太子的思想与反抗暴秦挽救燕国的愿望割裂起来分析问题以至于否定荆轲其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不客观的。

三、有人认为:荆轲劝樊于期自杀过于残忍。那么是否如此呢?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所以,激励樊于期自杀献首实属为刺秦王之举得以成功而采取的迫不得已的方案。而且,对于樊来说,燕国若亡,不但无法为“父母宗族”报仇,连自己也无处栖身了。因而,想苟且偷生已无出路,而献出生命可就大义,很显然,这对于樊将军而言也并非绝对不良之计。再者,荆轲的行动并无丝毫自私的的成分——“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更何况他自己也将“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因此,荆轲之举无可厚非,而且,由此可看到荆轲的深谋远虑,精明多智。

总之,荆轲这一人物不仅义薄云天,视死如归,而且能深谋远虑,机智沉着,堪称豪侠!

“荆轲刺秦”的现代解读及其他

柳宗元谴责荆轲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匹夫。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促反受诛。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陶渊明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荆轲刺秦王是一个在中国民间流传极广、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用今人的眼光看去看,荆轲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说不定还可以被扣上“恐怖主义”的罪名呢。依笔者看来,燕太子丹雇佣荆轲去刺杀秦王,以为刺杀了秦王就可以阻拦住秦军的西进步伐,真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一种太幼稚的想法,根本解决不了当年的政治问题,事实上燕国很快就灭亡了,这是不是与荆轲刺秦失败不无关系呢?

笔者不禁想起了中学时语文课堂上的“荆轲刺秦”教学,语文教师其实根本不会考虑得如此之详密,也管不了那么多,基本上一致的看法是赞扬荆轲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其实这种行为在任何时代背景下,虽然常常表现为软弱者的无奈行为,但是往往却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可能会把问题弄的更糟糕。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简直是不胜枚举。当年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要人去重庆同蒋介石国民政府会谈,期间国民政府就曾有暗杀毛泽东的阴谋,不知何故,最后不了了之了。做一个最坏的假设其实也不为过:即使毛泽东等要人遭遇不测,这能从根本上挽救国民党在全国的颓势吗?显然不能。中东今天的动乱局势,以色列与美国显然应该负有主要责任,但是阿富汗拉丹集团策划的撞楼行为,现在看来也没有实现他们的既“险恶”又“善意”的目的,所以这种方法绝对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话题扯远了,谅解!由于国人历来有一种同情弱者的心理,再加上对秦始皇其人印象不好,只知道他焚书坑儒,搞文化专制,“压迫知识分子”,修长城累死千万老百姓,再和孟姜女寻丈夫不成,于是悲痛万分而哭倒长城联系在一起,他的罪过就更大了,于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剧也应运而生了。大导演陈凯歌拍摄的一部《荆轲刺秦王》,铿铿烈烈,催人泪下。于是大街小巷的人都知道荆轲是一个英雄,浑身充满着坚持已见的义无返顾的决绝,即使毁灭自身也不损大义的正气,并以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慷慨高歌传诵千古,而往往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评判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由此出发,撇开学术上的对“历史学”分类不谈,笔者认为历史学其实还可以分成民间的历史学与学院的历史学两种,区别往往在于前者侧重于从道德的角度去评价和分析,而后者往往侧重于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和做出判断。在学院的历史与民间的历史的较量上,学院式的历史往往“势力范围”很小,再加上现在的历史剧(尤其是戏说的历史剧的泛滥)盛行,学院式的历史就显得更加软弱。我们的语文教科书和语文课堂教学,对荆轲的态度,很明显持的是同情和赞扬的态度,无疑又是民间史学的反映。不管是否受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学生对荆轲刺秦的态度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正是我们历史教育所要正视的艰巨问题。

问题在于,学院式的历史评价在这一点上往往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荆轲刺秦发生摩擦。如何综合不同学科的分析方法,实事求是评价荆轲及他的“刺秦”行为,当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目前的课程改革基本上表现为学科课程的“单兵作战”,加上我们的课程改革专家对不同学科课程本身所蕴涵的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的价值观部分关注不够,于是这样一个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一直被“束之高阁”。

让人钦佩的是,唐朝著名诗人柳宗元的观点给人的是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他果断指出,在策略和手段上荆轲乃是一个并不高明的刺客,还明确指出这种个人恐怖行为乃是一种“短计”,是目光短浅的表现,毫无可取之处;为了收买杀手,往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代价虽然不是燕子丹所要考虑的,但是能否换回理想的结果,燕子丹似乎考虑的很少。

笔者认为,柳宗元这样说是有充足的根据的,按照《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的记载,燕太子丹为收买荆轲花费的本钱非常大,而终于以失败告终。所以柳宗元对荆轲的“刺秦”行为的评价:“勇且愚”是很有分量的。

但是荆轲决不是一个我们所想象的普通简单的“恐怖主义分子”,更不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亡命之徒,看《史记•刺客列传》,似乎很难界定其身份:表面上看确为一个杀手,但是却与聂政这样目不识丁只凭匹夫之勇的粗人不同,他特别“好读书击剑”,称其为知识分子也不无道理。于是在那个分裂割据战争迭起的年代,荆轲的出现,实为罕见和奇缺,遗憾的是能文能武的荆轲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人们就更对其怀有无限的同情和哀怜。

从司马迁为荆轲立传以后,历代的文人骚客无不抒发类似“咏荆轲”的诗歌。以表示对中国历史上这位著名侠客的景仰之情。遗憾的是像柳宗元这样大胆果断,不落窠臼地否定荆轲的诗歌还是很少。常见的总是肯定荆轲义无返顾的“刺秦”壮举,借以表达诗人对秦王朝暴政的抗议,陶渊明的《咏荆轲》就是其中很有代表的一首。诗人可以只管表达自己的某一意图:借对古代人物的热烈歌颂或深挚同情,抒发自己的满腔悲愤,寄托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于是突出历史上的某一方面而不及其余,那是文人骚客的职业权利,可是在我看来,这并不属于对历史的解读,而是仅局限在文学层面上的解读。这种推理是有历史根据的: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父亲均作太守。外祖父孟嘉曾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但到陶渊明出生时,家道已衰落。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腐败,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政治抱负。另外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注意:荆轲刺秦在前,秦始皇的暴政在后,我们不能因为憎恨秦始皇的暴政,就怀着“复仇”的心理而肯定荆轲刺秦的合理性以及正义性。

这里很自然就产生了如下的矛盾:语文教育和历史教育两种学问体系下,两种由于从不同角度和立场分析而使学生获得的解读的教育效果相差太远,甚至有尖锐的冲突。这是不是反映了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尚存在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却依然还在起着破坏作用的弊端,但是尚无人感觉到?无论是从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是《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荆轲“刺秦”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心理到底能产生什么积极的作用,我们往往太过于乐观了。我一直做这样的思考:我们怎么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背景而一味地去称颂荆轲的大无畏的勇气和“革命的乐观主义”呢?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一个乱世的社会里,毫无原则的使用武力,会使得动荡的局势更加混乱。在一个盛世里,那纯粹就是非常讨厌的东西。侠客在明、清以后,逐渐消失。而到了近代随着热武器的普及,那种生活就更加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武侠文化在制度和法律不完善的时代,大有市场,但根据时代和科学的进步,却只有消失的一种出路。这种见解是很深刻的,很值得今天的我们去思考。

简言之,我觉得柳诗与我们今天的理解更靠近些,柳宗元对“荆轲刺秦”的历史解读,根本上符合我们今天基础教育课程目标改革的趋势。其实笔者也深知,如上之思考,还不成熟,极易引起争论,但还是敢于拿出来,权当抛砖引玉吧!并诚恳企盼大家的讨论、批评和指正。

高中必修一语文《荆轲刺秦王》ppt课件

导语:《荆轲刺秦王》是一篇长课文,又是一篇文言文,虽然我们经常强调长文短教,但面对这篇课文诸多老师还是搔耳挠腮,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点击下载文件: 荆轲刺秦王ppt课件

教学反思

《荆轲刺秦王》一课,我的教学目标是:

了解经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掌握1至9段中的重点字词、特殊句式,提高翻译能力,背诵“易水诀别”一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荆轲义激樊于期这一事件,学会辩证的评价人物;体会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如何看待荆轲义激樊于期这一事件,体会易水送别包含的复杂感情。

不足之处:

这堂课上下来,听课老师评价道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教学内容过多,分析不深入,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多半同学学案未完成,一些同学的答案也完全是敷衍,少部分同学完成的很好,但课堂中没能鼓动起他们的参与热情。

又因为学生对文言知识缺乏积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花费了太多的时间,而本课后半部分的重点戏反而草草了之。面对学生,教学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把教育教学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去。如果按自己既定教学计划,问题上囫囵吞枣,即使过程上完美了,学生也没学到东西,反而得不偿失。

除此之外学生对课文分析理解太依赖参考书,没有和文本直接交流,加之我自己对学生的引导也不够,因此对《荆轲刺秦王》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改进方法:

1、加强文言知识的梳理和积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做相应的练习,提高文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2、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多个角度理解文本,直接和文本对话,了解文本所表达的写作思想和意图,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课外阅读《史记·刺客列传》荆轲部分;观看影片或者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看演员们如何演绎角色,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3、文言文教学没有现代环境,学生理解难度大,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多做细微的设计。语文重在“悟”,多媒体仅适用于穿插教学,不适合占主导地位,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感受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4、课外文言习题应结合所学设计,并适当降低难度。

5、在教态上我也会努力纠正那些随意动作,加强教师专业形象的塑造。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