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咏唱 诗经 诗歌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为何重章叠唱在《诗经》中如此流行?

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形式来抒情达意,是《诗经》在艺术表达上一个显著特点。

所谓重章叠唱,就是指诗的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通过每章的重复出现,反复咏唱。从而起到强化音乐节拍,深化主题、强化抒情、增加感染力的审美艺术效果。

比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唱三叹,反复咏唱,具有回环美和音韵美。

诗中一唱三叹,反复咏唱,具有回环美和音韵美又是 情景交融的描写。“苍苍”,“萋萋”这两组叠词,不但把蒹葭苍茫、茂盛的样子描绘得十分肯体、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那日思夜想的人的思念。

诗经·秦风·蒹葭 这首诗运用什么的形式反复咏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把这首诗翻译过来就是:

深秋的清晨,水边那片茂盛的芦苇上的露水,已在清冷的空气里凝结成霜。我思念的那个人啊,她就在河的对岸。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充满险阻,又如此漫长;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又仿佛到了河水的中央。

我不断地追寻她,她不断地变换地点。当我追寻她的时候,她又从水中央到了水中的小洲上,我到小洲上追寻她,她又到了水边的沙滩上。她让我始终渴望而不可得。

这首诗写了诗人对所爱的人的执着追求,以及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伤感之情。

这首诗选自《诗经》里是国风的《秦风》,属于秦国民歌,本诗读来韵律优美。

在先秦时代,文学的特征就是“文史哲不分,史乐舞结合”,《诗经》中的很多诗歌,跟乐舞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跟多诗歌就是配乐歌唱的,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歌词。

正因为有这一特征,所以大量的诗歌运用到了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就是,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 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

《蒹葭》里就用到了重章叠句。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第二节“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第三节“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这三节只换了几个字,其余词语和句式都相同。

这样的语言形式,读起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节奏徐缓舒卷,韵律很美。

诗经关雎中反复咏唱“淑女”劳动,是这一形象有何特点?与“君子”的活动有什么联系?

满意答案夏至¨流岚¨樱花祭11级2008-08-23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咏唱是《诗经》当时的存在形式

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三种存在形式是位赋、比、兴,其中咏唱在其中的存在形式为赋。

诗经关雎中反复咏唱“淑女”劳动,是这一形象有何特点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为例。

题主的淑女即是后妃。

后妃之德,采荇菜备庶物以事宗庙。

后妃看着这参差不齐的荇菜,须嫔妾左右佐助而求得。嫔妾和谐能助后妃之事,不妒忌,为什么呢,因为后妃有德,这这样有德的后妃,才是君子的好伴侣啊。

诗经的特点是一唱三叹,反复吟咏吗

《诗经》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

1、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

2、 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

3、 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

4、 重章复沓的章法。《诗经》章法形式的重要特征就是重章复唱,也就是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的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重章复唱的形式,又称为叠咏体,是民歌中常用的样式,这一方面因为民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单纯而深挚的,只有重要的反复咏唱才能充分抒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