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第二拼音 论语为政第二怎么读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论语十二章注音(不亦说乎的板本)

如下:

1.子 zǐ 曰 yuē : 学 xué 而 ér 时 shí 习 xí 之 zhī , 不 bù 亦 yì 悦 yuè 乎 hū 。 有 yǒu 朋 péng 自 zì 远 yuǎn方 fāng 来 lái , 不 bú 亦 yì 乐 lè 乎 hū 。 人 rén 不 bù 知 zhī 而 ér 不 bú 愠 yùn , 不 bú 亦 yì 君 jūn 子 zǐ 乎 hū 。

2.曾 zēng 子 zǐ 曰 yuē : 吾 wú 日 rì 三 sān 省 xǐng 吾 wú 身 shēn : 为 wèi 人 rén 谋 móu 而 ér 不 bú 忠 zhōng 乎 hū , 与 yǔ 朋 péng 友 yǒu 交 jiāo 而 ér 不 bú 信 xìn 乎 hū , 传 chuán 不 bù 习 xí 乎 hū 。

3.子 zǐ 曰 yuē : 学 xué 而 ér 不 bù 思 sī 则 zé 罔 wǎng , 思 sī 而 ér 不 bù 学 xué 则 zé 殆 dài 。

4.子 zǐ 曰 yuē : 温 wēn 故 gù 而 ér 知 zhī 新 xīn , 可 kě 以 yǐ 为 wéi 师 shī 矣 yǐ 。

5.子 zǐ 曰 yuē : 知 zhī 之 zhī 者 zhě , 不 bù 如 rú 好 hào 之 zhī 者 zhě ; 好 hào 之 zhī 者 zhě , 不 bù 如 rú 乐 lè 之 zhī 者 zhě 。

6.子 zǐ 曰 yuē : 三 sān 人 rén 行 xíng , 必 bì 有 yǒu 我 wǒ 师 shī 焉 yān 。 择 zé 其 qí 善 shàn 者 zhě 而 ér 从 cóng 之 zhī , 其 qí 不 bú 善 shàn 者 zhě 而 ér 改 gǎi 之 zhī 。

7.子 zǐ 在 zài 川 chuān 上 shàng , 曰 yuē: 逝 shì者 zhě如 rú 斯 sī 夫 fú! 不 bù 舍 shě 昼 zhòu 夜 yè 。

8.子 zǐ 夏 xià 曰 yuē : 博 bó 学 xué 而 ér 笃 dǔ 志 zhì , 切 qiè 问 wèn 而 ér 近 jìn 思 sī , 仁 rén 在 zài 其 qí 中 zhōng 矣 yǐ 。

9.子 ( zǐ ) 曰 ( yuē ) : 吾 ( wú ) , 十 ( shí ) 有 ( yǒu ) 五 ( wǔ ) , 而 ( ér  ) 志 ( zhì ) 于 ( yú ) 学 ( xué ) , 三 ( sān ) 十 ( shí ) 而 ( ér  ) 立 ( lì ) ,四 ( sì ) 十 ( shí ) 而 ( ér  ) 不 ( bú ) 惑 ( huò ) ,五 ( wǔ ) 十 ( shí ) 而 ( ér ) 知 ( zhī ) 天 ( tiān ) 命 ( mìng ) ,六 ( liù ) 十 ( shí ) 而 ( ér ) 耳 ( ěr ) 顺 ( shùn ) ,七 ( qī ) 十 ( shí ) 而 ( ér ) 从 ( cóng ) 心 ( xīn ) 所 ( suǒ ) 欲 ( yù ) , 不 ( bù ) 逾 ( yú ) 矩 ( jǔ ) 。

10. 子( zǐ )曰( yuē ) :“贤( xián )哉( zāi ) ,回( huí )也( yě ) !一( yī )箪( dān )食( shí ),一 ( yī )瓢( piáo )饮( yǐn ),在( zài )陋( lòu )巷( xiàng ) ,人( rén )不( bù )堪( kān )其( qí忧 )( yōu ) ,回( huí )也( yě ) 不( bù )改 ( gǎi ) 其( qí ) 乐( lè ) 。贤( xián )哉( zāi ) ,回( huí )也( yě ) !”

11.子( zǐ )曰( yuē ):“饭( fàn )疏( shū )食( shí )饮( yǐn水 )( shuǐ ),曲( qǔ )肱( gōng )而( ér )枕( zhěn )之( zhī ),乐( lè )亦( yì )在( zài )。其( qí )中( zhōng )矣( yǐ )。不( bù )义( yì )而( ér )富( fù )且( qiě )贵( guì ),于( yú )我( wǒ )如( rú )浮( fú )云( yún ) 。

12.子( zǐ )曰( yuē ) :“三( sān )军( jūn )可( kě )夺( duó )帅( shuài )也( yě ) ,匹( pǐ ) 夫( fū ) 不( bù ) 可( kě ) 夺( duó )志( zhì ) 也( yě ) 。”

扩展资料:

注释翻译如下:

《论语》①十二章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

【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 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有”通 “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②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⑥逾(yú):越过,超过。

⑦矩(jú):规矩,规范。

【翻译】: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为政》)

【注释】: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为政》)

【注释】: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②殆(dài),有害。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②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注释】: 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② 堪:忍受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①者②不如好③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④之者。”(《雍也》)

【注释】: ①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②者:代词,……的人。

③好 (hào):喜欢,爱好。

④乐(lè):以……为乐趣。

【翻译】: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①,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③我如浮云。”(《述而》)

【注释】: 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 指热水。

②肱(gōng):胳膊。

③于:对,对于。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择其善者②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注释】: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子罕》)

【注释】:①川:河,河流。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子罕》)

【注释】:①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② 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翻译】: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却也不可以夺去他的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①志,切问而近思②,仁③在其中矣。”(《子张》)

【注释】:①笃(dǔ):忠实,坚守。

②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③仁:仁德。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十二章

论语为政篇拼音版

wéi zhèng piān

为政篇

zǐ yuē:" wéi zhèng yǐ dé,pì rú běi chén,jū qí suǒ ér zhòng xīng gòng zhī。"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zǐ yuē:" shī sān bǎi,yī yán yǐ bì zhī,"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zǐ yuē:" dào zhī yǐ zhèng,qí zhī yǐ xíng,mín miǎn ér wú chǐ。dào zhī yǐ dé,qí zhī yǐ lǐ,yǒu chǐ qiě gé。"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zǐ yuē:" wú shí yǒu wǔ ér zhì yú xué,sān shí ér lì,sì shí ér bù huò,wǔ shí ér zhī tiān mìng,liù shí ér ěr shùn,qī shí ér cóng xīn suǒ yù,bù yú jǔ。"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mèng yì zi wèn xiào,zǐ yuē:" wú wéi。" fán chí yù,zi gào zhī yuē:" mèng sūn wèn xiào yú wǒ," fán chí yuē:" hé wèi yě?" zǐ yuē:" shēng,shì zhī yǐ lǐ sǐ,zàng zhī yǐ lǐ,jì zhī yǐ lǐ。"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mèng wǔ bó wèn xiào。zǐ yuē:" fù mǔ wéi qí jí zhī yōu。"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zi yóu wèn xiào。zǐ yuē:" jīn zhī xiào zhě,shì wèi néng yǎng。zhì yú quǎn mǎ jiē néng yǒu yǎng bù jìng,hé yǐ bié hū?"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zi xià wèn xiào。zǐ yuē:" sè nán。yǒu shì,dì zǐ fú qí láo yǒu jiǔ shí,xiān shēng zhuàn,céng shì yǐ wéi xiào hū?"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zǐ yuē:" wú yǔ huí yán zhōng rì,bù wéi,rú yú。tuì ér shěng qí sī,yì zú yǐ fā,huí yě bù yú。"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zǐ yuē:" shì qí suǒ yǐ,guān qí suǒ yóu,chá qí suǒ ān,rén yān sōu zāi?rén yān sōu zāi?"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zǐ yuē:" wēn gù ér zhī xīn,kě yǐ wéi shī yǐ。"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zǐ yuē:" jūn zǐ bù qì。"

子曰:“君子不器。”

zǐ gòng wèn jūn zǐ。zǐ yuē:" xiān xíng qí yán ér hòu cóng zhī。"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zǐ yuē:" jūn zǐ zhōu ér bù bǐ,xiǎo rén bǐ ér bù zhōu。"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zǐ yuē:" 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sī ér bù xué zé dài。"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zǐ yuē:" gōng hū yì duān,sī hài yě yǐ!"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zǐ yuē:" yóu,huì rǔ zhī zhī hū!zhī zhī wèi zhī zhī,bù zhī wèi bù zhī,shì zhī yě。"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zi zhāng xué gàn lù。zǐ yuē:" duō wén quē yí,shèn yán qí yú,zé guǎ yóu duō jiàn quē dài,shèn xíng qí yú,zé guǎ huǐ。yán guǎ yóu,xíng guǎ huǐ,lù zài qí zhōng yǐ。"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āi gōng wèn yuē:" hé wéi zé mín fú?" kǒng zǐ duì yuē:" jǔ zhí cuò zhū wǎng,zé mín fú jǔ wǎng cuò zhū zhí,zé mín bù fú。"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jì kāng zi wèn:" shǐ mín jìngzhōng yǐ quàn,rú zhī hé?" zǐ yuē:" lín zhī yǐ zhuāng,zé jìng xiào cí,zé zhōng jǔ shàn ér jiào bù néng,zé quàn。"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huò wèi kǒng zǐ yuē:" zi xī bù wéi zhèng?yǒu yú xiōng dì,shī yú yǒu zhèng。xī qí wèi wéi zhèng?"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zǐ yuē:" rén ér wú xìn,bù zhī qí kě yě。dà chē wú ní,xiǎo chē wú yuè,qí hé yǐ xíng zhī zāi?"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zi zhāng wèn:" shí shì kě zhī yě?" zǐ yuē:" yīn yīn yú xià lǐ,suǒ sǔn yì,kě zhī yě zhōu yīn yú yīn lǐ,suǒ sǔn yì,kě zhī yě。qí huò jì zhōu zhě,suī bǎi shì,kě zhī yě。"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zǐ yuē:" fēi qí guǐ ér jì zhī,chǎn yě jiàn yì bù wéi,wú yǒng yě。"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证的为是三声还是四声

为是二声。

为读音:[wéi],[wèi]二声是动词,在为政中是治理的意思,四声是做介词时的读音

论语的读音

论语的读音是lún yǔ。

例如:

半部论语

【拼音】:bànbù lún yǔ

【解释】: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出处】: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

【示例】:况且从前古人以~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四回

【近义词】:半部论语治天下

【语法】:作宾语;强调学习儒学的重要

半部论语治天下

【拼音】:bàn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解释】: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出处】: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示例】: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近义词】:半部论语

【语法】:作宾语、定语;强调学习儒学的重要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赵匡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赵匡义问是不是,赵普说我是以半部《论语》帮助治天下的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比的读音,到底念什么啊?三声还是四声啊?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比的读音:bì,声母是b,韵母是ì,声调是四声。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第二》,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比拼音:bǐ

释义:

1、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

2、能够相匹。

3、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

4、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比较[bǐ jiào]

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

2、好比[hǎo bǐ]

表示跟以下所说的一样;如同。

3、比附[bǐ fù]

拿不能相比的东西来勉强相比。

4、比值[bǐ zhí]

两个数相比所得的值,即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如8∶4的比值是2。

5、比拼[bǐ pīn]

拼力比试。

6、比岁[bǐ suì]

比年。

《论语*为政第二》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这一篇章主要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应用问题,孔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他的思想深入了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因此,这一篇可以说是学而篇的进一步理解。

【原文】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在自己的位置众星就会四面环绕着它。”

【说明】孔子的思想反复强调“仁”,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这里说的意思就是执政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修养道德确立自己的领导威信,以威信治理国家,就会实现无为而治的局面。反映的是孔子的典型的德治天下的思想。

【原文】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说明】孔子晚年删订《诗经》,是因为他看到了诗歌的兴观群怨的功能,他的思想中认为人的成长和生命发展要“兴于诗”,足见孔子对诗歌的重视。因此,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删订《诗经》时把握的一个原则。所以,有人译成:删订《诗经》三百篇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思想纯正。

【原文】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去引导,用刑罚去规范民众,老百姓就可免于犯罪,但他们却不知道羞耻;用道德来教化他们,用礼制来约束他们,老百姓不但会懂得羞耻,还会自觉的遵守法律走在正途上。”

【说明】孔子注重人的心灵修养,所以治世他也看中以礼服人、道德化人的作用,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凡事一旦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事情就好办了。内心认识不到位,有抵触情绪,效果是不会好的。

【原文】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向学,三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人生立场,四十岁的时候不再困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了天道运行的规律,六十岁的时候,就没有我不中听的事情了,到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违背法度了。”

【说明】孔子在这里叙述的是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感受,也可以看作是他认识到的不同人生阶段所达到的境界。我的理解孔子所说的“立”不是通常单纯理解的立家、立业问题,而是指这个时候人应该确立一个对人生和世界的稳固看法,有了自己的独立价值判断和思想,用今天大学生教育经典的话来表达就是,这个时候人应该具有了自己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就是独立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用孔子的思想解释就是知礼(《泰伯篇》8.87章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尧曰篇》第20.3章“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季氏第十六》篇第13章有“不学礼,无以立”说的都是这个意思)有信(《颜渊篇》12.7章“名无信不立”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才能立。在佛学上理解,就是这个时候有了定力。而之所以不惑,是因为人的困惑皆起于情、起于功名利禄,经过十几年的磨砺,终于看穿了世界,懂得了功名利禄,包括情感皆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带走。懂得了这些,也就懂得了放下,也就做到无惑了。至于命的说法,我的理解是建立在唯物的客观的无神论基础之上的理解,命就是规律,天命就是客观规律,是整个世界和人生的总体运行规律。懂得了这个规律,才是耳顺和从心所欲的前提。

【原文】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去顶撞父母。”樊迟赶车,孔子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我对他说:‘孝就是不要违背’”。樊迟说:“什么意思啊?”孔子又说:“老人活着的时候,要按照礼仪侍奉他们;老人死了的时候,要遵照礼节安葬她们,按照礼仪祭祀他们。”

【说明】这一段描述的是孔子与弟子樊迟在路途中的一段对话。反映了孔子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生死大问的理解深层次问题,不仅仅是对孝的说明。

【原文】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父母唯一担忧的是他生病。”

【说明】  孔子说的话都有极强的针对性,从这一句话看来孟武伯这个人的身体很不好,他的父母重视为他的健康担忧。言外之意总让父母为他的健康担忧就是不孝。我们今天看来,是不是孟武伯该注意锻炼了啊。由此看来,推而广之,儒家所提倡的不仅仅是孝顺的问题,其实一个人活着如果能够不让别人为他担忧,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境界。

【原文】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讲的孝,是说能够养活父母。牲畜也都能得到饲养。如果不敬重父母,有什么差别呢?”

【说明】孔子与弟子就孝的问题不断的问答,在孔子的思想中对孝的理解是有层次的,孝有底线。杨树达《论语疏证》一书中针对这句话曾引用《礼记.祭义》篇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说的正是孝的底线。而更高层次的孝则是孔子所说的“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原文】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儿女在父母面前经常有愉悦的脸色,这很难。父母有事的时候,能够替他们去做;又好吃好喝的时候,让父母先享用,竟以为这样就是孝吗?”

【说明】从孟懿子到孟武伯再到子游问孝,现在又到子夏问孝了。孔子给出的答案每次都不一样,这不仅反应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也体现了孔子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所以说实事求是是因为孔子依据了每个学生的不同资质和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了他们思想上的困惑,为不同的人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同时也提出了不同的努力目标。

色难,说的是孝的最高境界。《礼记.祭义》篇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说苑建本》篇又说:“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深受其罪,使可哀怜,上也;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其次也;父母之怒,作于意,见于色,下也。”《吕氏春秋孝行》上说:“龢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说的就是孝道的最高境界是养志,而不单纯是养口体啊。

【原文】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给颜回讲了一天的道理,他从不违背,好像很愚笨。讲完之后我反思观察他的言行,发现他会不断的有新的发挥。看来颜回不是愚笨啊!”

【说明】颜回不违又能足以发,足见其大智若愚。其大智若愚就在他听而不说。从另一个角度说颜渊没有当场应机对答、与师共舞的本事。

【原文】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译文】孔子说:“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生活中的一贯表现,考察他一贯安于的习惯,他怎么可以隐藏呢?他怎么可以隐藏呢!”

【说明】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识人的方法问题。如何识人是正确用人的前提,因此,这句话很值得做领导的玩味。杨树达解释“以,用也。所以为其所用之方术。由,行也。所由为其所由行之径路,所安谓其所愿乐也。”

【原文】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不断地重温和实践所学过的东西从而知道和发现更多新的东西,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说明】古人对师道有很深刻的认识和论述。《礼记.学记》篇记载这样一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说得就是仅具备记忆问答之类的学问的人,是不足以做老师的。《荀子.致士》篇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杨树达老先生认为“记问博习。强识之事也;温故而知新,通悟之事也。孔子之教,以通悟为上,强识次之。故温故知新可以为师,记问博习无与于师道也。”看来对师道与师术的认识,古人远比我们今人更深刻啊。温故而知新,其实讲的就是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的创新问题,能够有创新和发现,就可以成为老师了。孔子不反对有记问博习的人做老师,但这样的老师太多,自然就难以培养更多的创造型的人才,没有创造型的老师难以培养创造型的学生。这个时代更需要有大批的温故而能知新的老师。

【原文】2.12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作器物。”

【说明】这句话极为简洁,但却包含了孔子对教育极为深刻的认识。它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目标,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而在于培养具有广泛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上。君子本来就是孔子思想当中很高的目标,“器”也就是器物,器物的特点就是固定不变,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亦或是其用途都是一成不变的。“器人”容易拘泥固执不变,也容易钻牛角尖。孔子说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子夏说的“致远恐泥”都是这个道理。我们也常说某人不成器,其寓意就是说某个人连最低的基本能力都不具备。后文《公冶长》中还有一段很有情趣的师生对话,孔子说子贡是“瑚琏”,也就是说子贡是高级的器物。以子贡之才,纵横六国,孔子这位老师却评价他只是一位高级的器物,足可以见到孔子的教育理想之高。《易经·系辞上》有一句话说的是“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雍也篇》也记载孔子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样一句话,可见,孔子要培养的人是把握规律、掌握大道的人,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形而上者而非形而下者。读《论语》我们会领悟到,孔子的教育理想是将弟子培养成人,而不是成器,因此教育的层次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了。教育可以大致分为成器、成才、成人这样三个由低到高的层面,我们如今的高等教育几乎没有什么更高的追求了,只是满足于学生能够成器,而不是向孔子那样追求使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人了。今不如昔,哀哉,哀哉啊!

【原文】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要先做后说。”

【说明】这句简单的师生问答,却包含了很深的人生道理,讲的是言行之间的关系问题。孔子告诉子贡先做后说的人才可以称为君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是言过其实,说了不做的人,大概自贡有说的过多的问题,所以,孔子针对他的情况,告诉他要先做后说。原文“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我感觉这样断句会更好:“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原文】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说明】这一句话按原意翻译起来比较难。关键在周与比的理解。字理上解释周字的字义是从田畴整齐划一、庄稼密布引申而来,一是指密,二为遍、满。比,像两个人紧挨着,会以为紧密。从字理的解释来看,君子的周是着眼于大局的周,而小人的比,是基于局部的比。周比都有紧密的含义,但反应的本质却不一样。君子与小人的这种行为和意识虽然都发自真情,但对社会而言结果大不一样。君子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大局,涉及了其心中的大局观,儒家思想中的大局观最高境界是宇宙观,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正是君子的境界。而小人的出发点是为了一己的私立,为了一己的私立才相互亲近紧密,谁有用才和谁亲近,这正是小人有用的原则。君子的周是长久的、大气磅礴的、开放的;而小人的比则是小气的、暂时的、封闭的。这段话其实体现的既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也体现了两种人不同的修养。说到底是对人的认识和区分问题。张祥龙从现象学的角度解释为君子广泛地跟人打交道,但不跟任何人建立对象化的“党派”关系。

【原文】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惘,光思考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说明】我的理解一味地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惘,是因为知识积累多了在大脑中,就会杂乱无章,相互搅混在一起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分不出来,就会使人无所适从,因此就会迷惘,不是人生所向。由此我们可见思考的重要,思考就是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去伪存真的过程,也是使知识程序化的过程,是理清知识体系思路的过程,有了清晰的思路和逻辑体系关系,人们自然就不会迷惘。这句话涉及了一个学习者的重要品质,那就是要学会选择。要择善、择真、择美,只有这样才能够进步。思而不学危险就在于,这样的思都是胡思乱想,没有知识基础的胡思乱想大多都是从一己的欲望出发的,没有知识的积淀,不懂得认识的基本规律和道理,随欲而为自然就会很危险。

孔子在《卫灵公第十五》篇中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可以作为此章后半句的注解。

【原文】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孔子说:“钻牛角尖,是很有害的。”

【说明】我把这句话之所以译成“钻牛角尖是很有害的”,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停留在知识和理论的层面,这样的理解也有道理。但我以为孔子思想探讨的大多是做人问题、社会问题、人际交往之道,异端看做钻牛角尖更合适,事实上,生活中钻牛角尖确实是很有害的事情。至于学术上钻牛角尖有的时候并不是坏事,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学术的角度来认识孔子的这句话。从中庸的思想来理解异端,也没错,但也更多的是告诉人们做事不要走极端,走极端就会偏激,偏激对处世是很不利的。

在《子张》篇,子夏说了这样一句话:“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在本篇中孔子说道:“君子不器”,结合这两句话我们来理解这句话会更好。“异端”“致远”就会拘泥,就会到头。而做君子是没有边的,这是孔子思想的基本要求。当然这些是指人与人时间关系的学问,仔细体会就会发现《论语》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原文】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都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啊。”

【说明】子路是孔子的一个心地比较单纯的学生,大概正是子路这样率真的性格,所以在学时的时候,往往会有不自觉的炫耀之嫌,所以,孔子针对他在这方面的问题,告诉他对待知识和学习的态度要诚实。这句话也反映了孔子的学习态度。

【原文】2.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诲。言寡尤,行寡诲,禄在其中矣!”

【译文】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求取官禄。孔子说:“多听,把可疑的问题存留在心里,可信的谨慎的表述,这样就会减少过失。多看,把可疑的放在心里,其余可信的要谨慎地实行,这样就会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行为少后悔,官禄就在这里啊。”

【说明】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上帝造人的时候,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张嘴,目的是让我们多听多看少说”,言外之意还是说,多说无益。孔子与子张的这番对话,告诉我们的道理不只是在求取官禄的事情上,生活中减少怨恨,就该这样要求自己。多闻阙疑、多见阙殆也是一个人保持独立性,不盲从的重要条件。同样也是创造和发现的基础。

【原文】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怎么做老百姓才会服从?”孔子说:“举用正直的人放在邪曲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顺从;举用邪曲的人放在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不服。”

【说明】此句对话,正好与该篇的首句“为政以德”相对应,举直目的就是让正直的人以其个人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改造枉者,使枉者也能变好。2.10告诉我们识人的道理后,这里告诉我们的是为政者用人的道理。

【原文】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敬重我,忠于我,为我效劳,该怎么做?”孔子说:“面对老百姓庄重,他们就会敬重你;用仁慈之心照顾老百姓,他们就会对你忠诚;推举好人并且教导能力不足的人,他们就会积极努力可与为你效劳了。”

【说明】官员对百姓如此,才会最大效率的激发生产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谓的“人脉”,也就是这样慢慢地培养起来的啊!

【原文】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为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有人对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啊?”孔子说:“《尚书》上说:‘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然后推广到政治上去。’这就是参与政治,怎么做才算参与政治呢?”

【说明】讲述的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的道理。大道之所以想通,就在于能够着眼于全部人生。把人生割裂开来看,当然就会是从政与孝乎为孝、友于兄弟无关了。可见看问题的境界和眼光还是有别的。从大局着眼,很多矛盾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哲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矛盾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对立统一,世人往往看到了对立的一面,却忽视了统一的一面,而统一的这一性质又正是解决矛盾的另一途径,所谓的第三条道路。而且这也是解决矛盾的最高明道路,这其中大概就隐含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但若想看到第三条道路,非有大局观不可。现如今世界格局讲求多元并存、互利互惠,商业活动讲究“双赢”、“多赢”,都应该是这一哲学思想在现实中的应用,这不能不说是进步。但主动的以这样的思想指导和认识世界的人又有多少呢?

【原文】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真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交往。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怎么能行走呢?”

【说明】强调信用在人与人之间的重要性。信誉是人立世、立命、立身,行走天下的基础,没有信任就像不能行走的车一样。我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人能够值得人信赖和被人信赖真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情;没有人值得信赖也不值得人信赖真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原文】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子张问:“十代以后的事情能够知道吗?”孔子说:“殷朝沿袭了夏朝的礼制,废除的和增加的可以知道。周朝沿袭了殷朝的礼制,废除的和增添的也是可以知道的。以后继承周朝的国家,就算有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

【说明】之所以十世可知,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总是有规律的,规律是相对不变的东西。人生有规律,生命有规律,社会发展也会有规律,按照规律做才是正道。社会的正常发展离不开规律,离开规律的发展就是不正常的了,不正常的事情也就无法预知了。秦王朝短命就是因为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发展。

这里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继承和发展的道理。发展要在继承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平地而起的的发展几乎没有,都是需要在过去的基础之上才有发展,这样的发展才是沿着规律而来的,也只有这样的认识才可能有大成功。

【原文】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祭祀不是自己该祭祀的鬼神,就是谄媚。见到正义的事情不做,就是没有勇气。”

【说明】作为人应该清楚的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事,什么是自己不该做的事。孔子还是基于人生的全局来说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把握,他的思想超越了人生命的限度,就连不与自己有关系的鬼神也不要祭祀,这是孔子老人家的忠告。如果不听忠告,那样做了就是巴结,就是谄媚。这样做的出发点也无非就是为了获得个人的好处,这不正是孔子说的小人吗?所以,只有不局限于个人利益的人才能做到非其鬼而祭之。至于见义不为的问题,我的理解“义”还是与客观规律相关,于大局相关的事情,与一己私利无关,对与规律相违背,与大众利益相违的事情不制止,就是没有勇。无勇就是懦弱。

《论语十则》注音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zǐ yuē xué 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ɡ zì yuǎn fānɡ lái bù yì lè hū rén bù zhī ér bù yùn bù yì jūn zǐ hū

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ù zhōnɡ hū yǔ pénɡ yǒu jiāo ér bù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zǐ yuē wēn ɡù ér zhī xīn kě yǐ wéi shī yǐ

译: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zǐ yuē 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ɡ sī ér bù xué zé dài 

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zǐ yuē yóu huì rǔ zhī zhī hū zhī zhī wéi zhī zhī bù zhī wéi bù zhī shì zhī yě

译: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zǐ yuē jiàn xián sī qí yān jiàn bù xián ér nèi zì xǐnɡ yě 

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zǐ yuē sān rén xínɡ bì yǒu wǒ shī yān 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ɡ zhī qí bú shàn zhě ér ɡǎi zhī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zēnɡ zǐ yuē shì bù kě yǐ bù hónɡ yì rèn zhònɡ ér dào yuǎn rén yǐ wéi jǐ rèn bù yì zhònɡ hū sǐ ér hòu yǐ bù yì yuǎn hū

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zǐ yuē suì hán rán hòu zhī sōnɡ bǎi zhī hòu diāo yě

译: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zǐ ɡònɡ wèn yuē yǒu yì yán ér kě yǐ zhōnɡ shēn xínɡ zhī zhě hū zǐ yuē qí shù hū jǐ suǒ bú yù wù shī yú rén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扩展资料: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丘 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

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