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论语 王德山论语

2023-02-03

本文目录一览:

孔子论语全文

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公冶长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扩展资料

《论语》产生的影响: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

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论语

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叫“克己复礼”还有一个叫“王……”什么,也是四个字的,谢谢! 网上黏贴的不要

在《论语·颜渊》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那个王……我还真不知道~

七家论语皆出于我,什么意思

是出自电视剧《李卫当官》2 中的剧情。

在第7集里面有演到:

镇纸上有海宁写的几个字:七家《论语》皆出我 海宁自嘲 。

也算不上是典故吧,就是围绕7本《论语》发生的事件,具体的话你可以看看这个电视剧。

其他地方我没找到有“七家论语”这个说法,所以估计就是出自这部电视剧。

那个,楼主好像理解错了 mo007nica 的意思,他说“七家论语皆出我的个人空间”,其实是列举“七家论语皆出我”的个人空间,而不是说出自他自己的空间。O(∩_∩)O~

论语原文及翻译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翻译: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翻译: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翻译: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翻译: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翻译: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翻译: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7、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8、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翻译: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9、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翻译: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参考资料:论语 (中国儒家经典)百度百科

论语中起名字,姓王,女

卓尔 《论语·子罕》 高高直立的样子,多形容一个人道德学问及成就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舞雩 《论语·先进》《论语·颜渊》

文德 《论语·季氏》 指礼乐教化 《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鲁迅) 写文章的道德

温恭 敬温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论语中君子表示君王的句子

1.子曰:“君子不器。” 2、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3、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4、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孔子的《论语》全文

《论语》全文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B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君子不器。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八佾第三/B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或问谛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以成。”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里仁第四/B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公冶长第五/B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琏瑚也。”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伥。”子曰:“伥也欲。焉得刚!”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醢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原文

《论语》全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白话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